鄭州市金水區(qū)總醫(yī)院(450002)杜強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4例股骨干骨折內固定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2例。對照組男20例,女12例,年齡40~68歲;觀察組男19例,女13例,年齡41~69歲;兩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①心理護理:患者因突然受傷,內心承受著較大壓力,極易出現(xiàn)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緒。護士通過主動交流等措施,準確把握患者內心狀態(tài),并根據(jù)患者心理狀態(tài)展開針對性疏導。②健康教育:主動告知股骨干骨折內固定術的實施方法、預后情況、配合措施及注意事項,帶領患者熟悉手術室環(huán)境等,讓患者做好心理上的準備。③術后護理:協(xié)助患者抬高患肢并用布托架固定小腿,經(jīng)常查看傷口有無滲血。了解疼痛情況,教會想象法、轉移注意力法、冰敷去痛法、深呼吸法等疼痛緩解方式。④康復鍛煉:提前說明康復鍛煉的重要意義及必要性,術后第3d指導患者展開床上活動,主要進行股四頭肌、踝關節(jié)與足趾關節(jié)活動,根據(jù)患者病情恢復逐漸增加膝關節(jié)屈伸活動。
1.3 觀察指標 ①護理前后對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1]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功能、疼痛、屈曲畸形、活動度、穩(wěn)定性、肌力等項目,總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越理想。②利用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分值越高,表明心理狀態(tài)越差。③在出院時以我科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統(tǒng)計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情況,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等內容,以非常滿意與滿意人數(shù)占比之和統(tǒng)計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對比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1 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及心理狀態(tài)分析 護理前兩組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SAS、SDS評分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護理后觀察組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1。
2.2 護理滿意度 兩組護理滿意度差異顯著(P<0.05)。見附表2。
附表1 兩組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及心理狀態(tài)分析(±s,分)
附表1 兩組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及心理狀態(tài)分析(±s,分)
組別 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 SAS SD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42.35±3.68 59.32±4.17 49.68±3.52 43.57±2.34 52.30±3.82 44.75±2.46觀察組 42.29±3.71 64.87±5.29 49.72±3.46 38.64±2.58 52.26±3.79 40.15±2.39 t 0.065 4.661 0.046 8.007 0.042 7.587 P 0.948 0.000 0.964 0.000 0.967 0.000
附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n)
股骨干骨折患者多對治療與鍛煉的積極性較低,再加上害怕肢體活動導致疼痛,因此很多患者對內固定術后康復鍛煉的參與熱情不高。在臨床護理中,應重點改善患者情緒和認知,提高其參與康復鍛煉的依從性[2]。
我院為部分股骨干骨折患者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行綜合護理。在綜合護理中,首先為患者展開心理疏導與健康教育,讓患者對內固定手術有充分了解,減輕其對于疾病與手術的恐懼心理;術后疼痛可加重患者的焦慮或抑郁情緒,導致患者喪失治療信心,或陷于焦躁之中,因此,術后除指導患者采取舒適的體位外,還需重視疼痛護理,教會患者減輕疼痛的有效方法;康復鍛煉是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康復的必要措施,其實施質量直接影響膝關節(jié)功能的康復效果。但在現(xiàn)實中,很多患者因害怕疼痛,參與康復鍛煉的積極性不高。護理人員應提前為患者講解康復鍛煉的意義和重要性,提高患者對康復鍛煉的重視程度,同時給予正確的指引。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及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焦慮情緒及抑郁情緒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通過綜合護理,可為患者提供更為全面的護理干預,既可照顧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也可考慮到患者肢體功能康復的需求,因此應用價值顯著。
綜上所述,為股骨干骨折內固定術行綜合護理,可有效改善膝關節(jié)功能,減輕不良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