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450000)王玉枝 王亞楠 丁夢夢
在臨床檢查中,消化內鏡檢查屬于一種侵入性操作檢查,患者會產生心理上的壓力和恐懼。為了消除和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本文對消化內鏡檢查患者的常規(guī)護理和心理護理干預效果進行簡要的探究和分析。
1.1 一般資料 從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所有消化內鏡檢查患者中隨機選取其中的62例作為本次的觀察研究對象,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齡范圍21~43歲,平均年齡為(34.52±5.62)歲。將這62例患者根據(jù)患者的個人意愿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兩組各31例患者,兩組一般資料對比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符合羅馬Ⅲ的診斷標準;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腹脹、腹痛、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噯氣等臨床癥狀,且持續(xù)4周以上;參與本次檢查前未服用任何影響患者消化道功能的藥物[1]。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對患者的藥物服用、飲食習慣進行干預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干預,主要有:①患者入院后,熱情接待患者,主動帶領患者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護理人員要主動和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和患者家屬一起配合安撫患者的情緒,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屬的疑惑。同時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焦慮情緒進行心理疏導和干預。在患者進行消化內鏡檢查時,可以通過播放輕松舒適的音樂、與患者聊天來放松患者的緊張心理,給予患者需要的鼓勵[2]。②進行健康知識宣教 患者對消化內鏡檢查產生極大的緊張、恐懼和焦慮心理及情緒與患者對消化內鏡和疾病的相關知識的不了解有關,因此,在患者入院以后,護理人員要主動了解患者的基本臨床癥狀,將消化內鏡檢查的方法、步驟、必要性和意義詳細地講解給患者,提高患者度消化內鏡檢查的了解和認識度,讓患者在了解消化內鏡檢查的相關知識后,可以顯著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和他信心,以輕松、樂觀的心理和態(tài)度配合消化內鏡檢查。③完成消化內鏡檢查后 完成消化內鏡的檢查以后,護理人員親自將完成消化內鏡的消息親切地告知給患者,并將患者護送回病房,消除患者的恐懼,并對患者的呼吸、血壓、體溫等進行嚴密的檢查和監(jiān)測,將完成消化內鏡檢查后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詳細講解給患者,指導患者進行自我心理調控。
1.3 觀察指標 采用SAS焦慮量表和SDS抑郁量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情緒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的焦慮情緒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沒有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情緒評分如附表所示。
附表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情緒評分(±s)
附表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情緒評分(±s)
組別 例數(shù) SAS(評分) SD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1 66.17±7.39 37.92±5.16 60.27±7.82 41.24±4.57對照組 31 65.31±8.24 52.41±5.38 60.81±7.73 52.36±5.62 X2 0.012 9.534 0.066 9.352 P>0.05 <0.05 >0.05 <0.05
消化內鏡檢查是臨床上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檢查的一種常見和主要方法,目前對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上沒有給出明確的發(fā)病機制,要想更好的進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檢查,就需要進行消化內鏡檢查,而患者的消化內鏡檢查效果深受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生理狀態(tài)的影響。本文對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進行常規(guī)護理和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從上述結果當中可以看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為(37.92±5.16)分,SDS評分為(41.24±4.57)分,對照組患者的SAS評分為(52.41±5.38)分,SDS評分為(52.36±5.62)分,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總而言之,將心理護理干預應用到消化內鏡檢查患者的護理中,能夠顯著緩解和消除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和焦慮情緒,提高消化內鏡的檢查效果,具有臨床推廣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