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宇 管園園 王 欣
(一汽總醫(yī)院檢驗科,吉林 長春 130011)
微生物檢驗為臨床最準確、最有效的診斷感染疾病的方法,而且臨床可根據(jù)檢驗結果指導臨床用藥治療。但是因病原菌種類多樣、檢驗過程復雜,再加上檢驗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存在差異,容易影響檢驗結果。臨床中廣譜抗生藥物濫用,會大大增強病原菌耐藥性,增加感染性疾病治療難度[1]。因此,檢驗科應明確微生物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并提供對應的檢驗干預管理,提高檢驗質量,并選擇合理抗生藥物治療。本次研究中,總結分析檢驗科收治的300份微生物樣本,總結影響檢驗質量的因素以及病原菌耐藥性,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我院檢驗科從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微生物檢測的300份檢測樣本,標本來源各個科室送交檢驗的血、尿及分泌物等。
1.2 方法:采用微生物檢驗報告分析法,從標本、檢驗人員以及檢驗操作等多個方面,調查微生物檢驗質量準確性影響因素、微生物檢驗報告。嚴格進行標本細菌培養(yǎng),分離致病菌,應用K-B試紙擴散法實施藥敏試驗。
1.3 統(tǒng)計學分析:分析數(shù)據(jù)用SPSS19.0軟件工具分析,,計數(shù)資料獨立樣本以χ2檢驗,P<0.05表示組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調查微生物檢驗報告的準確性:300份檢驗標本中,出現(xiàn)誤差56份,準確率為81.3%;尿常規(guī)檢驗準確率高于其他標本檢驗準確率(P<0.05),病原菌培養(yǎng)準確率最低,見表1。
表1 300份微生物檢驗報告的準確性
2.2 分析微生物檢驗質量影響因素:總結分析檢驗誤差56例中,檢驗人員影響因素:檢驗人員因素21例,標本因素16例,操作因素11例,其他8例,分析最主要影響因素為檢驗人員因素,其次為標本因素。
2.3 病原菌分布情況:300份送檢標本共分離出病原菌350株,其中革蘭陰性菌181株,所占比例為51.7%,革蘭陽性菌139株,所占比例為39.7%,真菌30株,所占比例為8.6%;革蘭陰性菌中銅綠假單胞菌所占比例明顯高于其他菌種,革蘭陽性菌中金黃色葡萄糖球菌所占比例高于其他菌種,見表2。
2.4 病原菌耐藥性對比:經統(tǒng)計,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對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抗生素藥物的耐藥性明顯,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紅霉素、β-內酰胺類、喹諾酮類等藥物所產生耐藥性明顯,見表3。
經本次調查分析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包括主客觀方面因素。300份檢驗誤差56份,其中檢驗人員因素所占比例最高,其次為標本因素。為提高標本檢驗質量,臨床提出以下措施控制檢驗質量:①提高檢驗人員的檢驗技術水平以及專業(yè)素質;②規(guī)范標本送交檢驗程序,嚴格控制檢驗標本質量;③加強對檢驗環(huán)境的監(jiān)控,規(guī)范檢驗操作,避免病原菌入侵,影響檢驗結果[2]。整個檢驗過程中,檢驗人員需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規(guī)范具體操作步驟,定期進行無菌檢驗室消毒,保證檢驗準確。
表2 病原菌分布情況(例)
表3 對比病原菌耐藥性(%)
當前臨床中,病原菌引發(fā)疾病感染,加重患者的病情,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隨著抗菌藥物發(fā)展,大大降低了病原菌致死率,但大量抗菌藥物濫用,增加了微生物耐藥性,影響病原菌抗感染治療效果,日益受到臨床重視[3]。因此為提高病原菌抗感染治療效果,首先應明確病原菌的耐性,保證診斷結果準確性,之后合理選擇藥物治療。本次研究中,分析病原菌的耐藥性,革蘭陽性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喹諾酮類、β-內酰胺類、紅霉素等藥物的耐藥性較高,革蘭陰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對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抗生素藥物的耐藥性明顯。
綜上所述,為提高微生物檢驗工作質量,臨床應加強對檢驗科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檢驗操作質量水平,規(guī)范操作步驟,監(jiān)測病原菌微生物耐藥性,選擇合適抗菌藥物,降低抗菌藥物耐藥性,提高疾病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