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摘要:思維導圖,是一種能把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緊密結合起來的、可視化的思維工具。它的發(fā)散性結構、圖片、顏色和符號的運用符合大腦思維的要求,它的關鍵詞和可視化的樹狀結構能幫助人們有效地進行信息加工。筆者根據英語復習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將思維導圖應用于中學英語復習課教學中,以期提高初中英語復習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英語復習;思維導圖;作用及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17-096-1
初三英語復習,除了口語和聽力外,我們所采取的主要是“三輪復習法”,但由于內容很多,知識點比較零散,因此,筆者將思維導圖引入初中英語復習,以圖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初三英語復習運用“思維導圖”的作用
思維導圖使用顏色不同的線條,圖像,符號,借助關鍵詞,以上下義或者相互包含的方式把一堆或一串枯燥的詞,短語連接起來,給人一種清新和美的感覺。
1.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導圖法具有簡潔美觀和圖文并茂的特點,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通過使用豐富的色彩、生動的圖像和靈活的線條,能夠有效提升思維的可視化,符合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對色彩、圖像和線條的充分利用,有助于構建真實的教學情境,提升學生大腦的興奮程度,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完成學習任務,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思維導圖的應用,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第一、思維導圖能夠鍛煉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通過對可視化符號的充分運用,能夠輔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串聯(lián),形成清晰的知識結構,克服傳統(tǒng)死記硬背學習方式的弊端,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第二、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體協(xié)作能力,學生通過加強思維導圖在預習和復習過程中的運用,能夠有效提升自主學習意識,同時還能夠加強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取長補短,提升自身的合作能力。第三、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的運用,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對思維導圖的充分利用,能夠實現(xiàn)所學知識內容的立體化,提升教學課程的吸引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
3.思維導圖的應用,有利于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英語復習教學側重于強化鞏固已學英語知識,進而促進學習技能技巧的發(fā)展;英語復習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而不是知識點的枯燥重復;英語復習教學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學生不僅要理解英語知識,還要吸收、記憶英語知識,并逐漸轉化為語言能力。傳統(tǒng)的做法是教師采用練習鞏固的復習方法,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興趣逐漸喪失;而思維導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就能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思維導圖的繪制中去,能夠提高教與學的效果,提高英語學習興趣。
二、思維導圖在初三英語復習中的應用
筆者發(fā)現(xiàn)在平時的教學和作業(yè)中,學生語法知識經?;煜磺?,做題出現(xiàn)張冠李戴的情況,語法知識不成系統(tǒng);缺乏遷移運用語法規(guī)則的意識和能力。此外,很多老師對語法復習教學也感到棘手,尤其是動詞、時態(tài)、不定代詞、從句等等。單一的一個語法點,學生還能掌握,但是如果進行整合、對比,學生就會混淆,更談不上做題了。因此在初三英語復習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理清語法脈絡,構建一張清晰的語法知識網,就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
1.借助思維導圖進行單詞的梳理。對于剛接觸英語的初中生,由于沒有扎實的語音基礎同時沒有語言使用的環(huán)境,平日里的英語閱讀量又不夠,所以導致所學的英語單詞很容易忘記。尤其在進行詞匯復習時,學生往往不能在短時間里回憶并記下大量的單詞。這時,老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進行單詞的梳理,讓學生思緒飛揚。如根據單詞的構詞法,將一些前綴詞、后綴詞、拼綴詞、派生詞或者合成詞進行梳理整合;或者根據單詞歸類成意思同一類的或相關聯(lián)的,這樣學生就能輕松地理解記憶單詞。如以“house”這個單詞,根據房子的類型和房子所含有的房間功能,以及房間里的擺設,可以這樣構建思維導圖。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詞匯量和喜好,再進行增加、附上圖案和添上色彩。
2.借助思維導圖進行語法的復習。英語的語法復習教學經常是很多老師不愿面對的,尤其是動詞、時態(tài)、不定代詞、從句等等。單一的一個語法點,學生還能掌握,但是如果進行整合、對比,學生就會混淆,更談不上做題了。傳統(tǒng)上,老師經常運用表格進行梳理對比,但是效果一般。因為學生對這么多枯燥的語法不感興趣,學習的自身能動性不強,而且記得多了也很容易混亂。比如賓語從句的復習教學,可以以“找從句中的連詞、變化語序和更換時態(tài)”為二級主題詞構建思維導圖。
3.借助思維導圖進行語篇的教學。英語閱讀本身不單單是語言活動,也是一種思維活動,需要學生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對閱讀材料的內容進行滲透和加工。這種將表層理解、深層理解與整體理解有機結合的閱讀方法,正是思維導圖力所能及的。在語篇閱讀中運用思維導圖,通常有以下幾個步驟:(1)瀏覽全文,初步了解大意;(2)抓住關鍵詞語,準確把握文章(語篇)脈絡;(3)明確題目要求,捕捉與問題有關的語言信息;(4)構建思維導圖。語篇閱讀中的思維導圖的建構過程是學生自主分析篇章結構的過程,也是學生憑借思維超越語言層面的創(chuàng)新過程。
總之,把“思維導圖”應用到初中英語復習教學,不僅增強師生之間的課堂交流,提高復習課的學習效率,而且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訓練,可以突破習慣性的橫向、縱向思考,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散性的思維方式。
[參考文獻]
[1]東尼·博贊(著).李斯(譯).思維導圖[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03).
[2]徐海文.運用思維導圖促進高中英語有效閱讀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