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齊法,袁業(yè)琴
(江西省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江西 南昌 330003)
支氣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由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等為主的多種細胞和細胞組分參與的一種氣道變應性炎癥[1]。其主要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喘息、咳嗽以及胸悶,且呈反復發(fā)作性[2]。文獻報道在我國支氣管哮喘的發(fā)病率約為1%,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時會迅速加重患者原有癥狀,若未進行及時和有效治療,非常容易導致呼吸衰竭,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3]。目前臨床上常采用藥物加以無創(chuàng)通氣輔助方法進行治療,研究表明該聯(lián)合治療方法具有顯著臨床效果。本文將通過對比研究探討無創(chuàng)通氣輔助治療支氣管哮喘并發(fā)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對肺功能和CRP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43例支氣管哮喘并發(fā)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23例,研究組20例。其中研究組:男9例,女11例,年齡21~72歲,平均(45.21±7.54)歲,病程10~52年,平均(33.53±3.21)年。對照組:男11例,女12例,年齡20~73歲,平均(44.52±7.21)歲,病程12~54年,平均(35.47±2.02)年。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jīng)臨床診斷確診為氣管哮喘并發(fā)急性呼吸衰竭。所有患者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該方案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診斷標準 患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①面部蒼白,自主呼吸弱和呼吸不順暢,呼吸頻率超過每分鐘30次,血壓較低且出汗多;②肺部哮鳴音逐漸消失,心率超過每分鐘110次;③患者煩躁不安,語言連貫能力差;呈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紫紺等癥狀;X線片檢查結(jié)果顯示肺部滲出性病變不明顯。所有診斷符合2013年支氣管哮喘控制中國專家共識。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吸氧、靜脈滴注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米樂松)(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0007),初始劑量為每天80~120 mg,治療2~4天,并根據(jù)患者病情酌情調(diào)整給藥劑量,逐漸減量,后期予醋酸潑尼松片(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5071753)口服,同時給予靜脈滴注多索茶堿注射液,每天0.3~0.4g。如患者發(fā)生感染,同時給予相應抗菌治療。
研究組:在對照組藥物治療基礎上,輔以無創(chuàng)通氣進行治療。具體方法為:選擇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PSV模式,并采用鼻面罩與患者進行連接通氣,設備頻率設置為每分鐘10~15次,呼吸機頻率設置為每分鐘10~15次,吸氣壓設置為15~24 cmH2O,呼氣壓設置為3~5cmH2O,吸呼比例設置為1∶2左右。密切觀察患者呼吸衰竭情況變化情況,并根據(jù)病情調(diào)整,當患者呼吸衰竭得到明顯改善后停止使用呼吸機。
1.4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分別在兩組患者治療后對患者肺部哮鳴音、呼吸頻率、心率以及血氣指標等臨床指標進行觀察記錄。①顯效:患者氣喘癥狀得到明顯緩解,聽診結(jié)果顯示肺部哮鳴音逐漸消失,脫機時間大于5 h,呼吸頻率小于25次/min;②有效:如患者氣喘癥狀得到改善,肺部哮鳴音與治療前對比明顯減少;③無效:治療后與治療前對比無顯著性差異,甚至病情發(fā)生惡化。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血氣指標:包括pH值、SaO2、PaCO2以及PaO2等指標。
肺功能:包括最大通氣量(MVV)、肺活量(VC)、氣道阻力(Raw)、共振頻率(Fres)以及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量與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CRP水平。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0.00%)顯著高于對照組(60.8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pH值、SaO2、PaCO2以及PaO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患者以上指標均有所上升,且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gas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gas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t值P值例數(shù)20 23 pH值治療前7.25±0.19 7.24±0.16 0.18 0.867治療后7.38±0.13 7.3±0.14 3.62 0.023 SaO2(%)治療前72±5.26 71±5.54 0.09 0.936治療后90±6.35 89±7.44 5.34 0.011 PaCO2(mmHg)治療前89±7.34 88±8.06 0.063 0.758治療后66±1.56 68±1.45 3.45 0.028 PaO2(mmHg)治療前52±4.23 53±3.32 0.051 0.756治療后72±3.14 70±4.86 3.63 0.023
2.3 兩組患者肺功能及CRP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MVV、VC、Raw、Fres、FEV1以及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研究組MVV、VC、FEV1、FEV1/FVC水平高于對照組,研究組CRP水平、Raw、Fres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肺功能及CRP水平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and CRP level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3 兩組患者肺功能及CRP水平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and CRP level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組別對照組例數(shù)23研究組20 t值P值MVV(L)治療前51.85±5.56 52.62±6.03 0.21 0.815治療后65.20±5.62 70.25±5.28 5.32 0.017 VC(L)治療前3.66±0.21 3.67±0.34 0.08 0.894治療后4.10±0.25 4.31±0.31 3.21 0.016 Raw(cmH2O/L)治療前8.36±1.47 8.52±1.28 0.063 0.758治療后1.05±8.62 0.45±7.98 4.26 0.008 Fres(Hz)治療前25.84±3.23 25.62±3.24 0.054 0.751治療后20.38±1.84 15.72±1.75 2.69 0.032 FEV1(L)治療前2.08±0.30 2.10±0.52 0.036 0.854治療后3.16±0.26 3.49±0.36 4.96 0.012 CRP(mg/L)治療前16.48±5.29 17.49±5.32 0.021 0.952治療后4.33±0.21 1.13±0.32 2.96 0.037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慢性疾病,目前,臨床上還不能徹底治愈。支氣管哮喘在急性發(fā)作期非常容易誘發(fā)呼吸衰竭,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直接對患者生命造成威脅[4]。糖皮質(zhì)激素和氨茶堿是臨床上治療支氣管哮喘并發(fā)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常規(guī)藥物,雖然具有一定的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支氣管黏膜充血和平喘的效果,但藥效時間短且伴有藥物不良反應,導致整體療效不佳[5]。采用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法治療支氣管哮喘并發(fā)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比氣管切開或插管,氣管插管會刺激氣道,使氣管痙攣癥狀加重,增加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和院內(nèi)感染的發(fā)生風險,影響患者預后[6]。而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則可以有效避免以上弊端。無創(chuàng)呼吸機因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小以及感染率低,在臨床輔助呼吸中的得到廣泛應用。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基礎上輔以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支氣管哮喘并發(fā)急性呼吸衰竭,除了可以有效減少氣管插管引起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還可保證患者上氣道防御功能完好,使患者在接受治療后仍可以正常交流[7]。同時,無創(chuàng)呼吸機能夠?qū)⒑魵夂臀鼩忾g氣流轉(zhuǎn)換的壓力保持恒定,從而緩解憋悶感,提高患者順應性[8],減少住院天數(shù)。
本文研究結(jié)果表明,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0.00%)顯著高于對照組(60.8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pH值、SaO2、PaCO2以及PaO2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組MVV、VC、FEV1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組Raw、Fres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研究組血氣指標、肺功能改善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CRP水平降低好于對照組。相關研究表明[9],當支氣管哮喘患者并發(fā)呼吸衰竭時,患者肺功能和呼吸力學指標也會發(fā)生變化,當患者病情改善,該指標也會得到相應改善。所以以上指標可以作為判斷患者呼吸衰竭是否改善的標準。很多研究顯示CRP水平是炎癥加重的重要指標,其與炎癥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當患者病情好轉(zhuǎn)后CRP水平降低[10-11]。
綜上所述,無創(chuàng)通氣輔助治療支氣管哮喘并發(fā)急性呼吸衰竭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血氣指標,降低CRP水平,減少住院天數(shù),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