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454000)趙瑩 王春玲 楊小娟
糖尿病腎病尿毒癥作為嚴重威脅老年人健康及生命安全的疾病,主要與老年機體臟器功能衰退有明顯的關聯(lián)。在治療期間,為確?;颊叻e極配合治療,需做好對其的護理干預,從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開展護理工作[1]。為此,本次研究對臨床護理干預措施應用于糖尿病腎病尿毒癥老年患者中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探討,詳細研究過程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4年5月~2017年5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78例糖尿病腎病尿毒癥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抽取表法將78例患者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共39例,年齡62~79歲,男20例,女19例;對照組共39例,年齡61~81歲,男23例,女16例。對兩組患者的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含用藥指導、運動指導、血糖監(jiān)測等。
1.2.2 觀察組 對觀察組患者在上述對照組患者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包含:①心理干預,患者入院后需及時評估其心理狀態(tài),針對性開展心理護理,確保提高其面對各種刺激引發(fā)的應激承受能力;通過與其溝通交流,鼓勵其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疾病,接受各項檢查和治療,保證治療效果[2]。②透析護理,患者一般需永久實施血液透析治療,在透析過程中需做好對患者的護理指導,并耐心聽取其訴說,并加強對其內(nèi)瘺側肢體的保護;確保透析過程的無菌操作,延長透析拔除后的壓迫動脈時間。③健康指導,通過發(fā)放健康手冊和口頭宣教等方式,確保患者及家屬均能夠了解到日常血糖控制方法,指導其掌握胰島素注射方法,并糾正其不良認知和不良行為方式。
1.3 觀察指標 記錄護理前后血糖水平,評價腎功能改善情況。腎功能良好標準:尿素氮(BUN)≤18nmol/L,肌酐(Cr)≤500mol/L。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將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均輸入到SPSS20.0軟件中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數(shù)資料(%)率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卡方檢驗。P<0.05為統(tǒng)計值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兩組血糖水平變化比較 分析附表1可知,護理前兩組血糖水平均較高,且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血糖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1。
2.2 兩組腎功能良好率比較 分析附表2可知,觀察組腎功能良好率(94.87%)顯著高于對照組(69.23%),P<0.05,見附表2。
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患者數(shù)量明顯增加,對其治療和護理廣受重視[3]。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實施綜合全面的護理干預,如加強護理干預,確保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并促使其愿意聽取醫(yī)務人員的指導,了解疾病和治療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需合理控制患者糖的攝入,制定以優(yōu)質低蛋白飲食為主的飲食方案,指導患者適當運動,促進胃腸蠕動,并結合其運動量控制攝入熱量。而且應指導患者家庭給予患者給多的關愛,促使其提高治療信心,減輕心理負擔。若患者伴隨心臟功能、高血壓等,還要避免增加其心臟負荷和應激性。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血糖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腎功能率94.87%顯著高于對照組69.23%,P<0.05,表明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夠合理控制血糖水平,確保腎功能得以改善,維持良好的治療效果。
附表1 兩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變化比較(mmol/L,X±S)
附表2 兩組腎功能良好率比較(%)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干預措施對改善糖尿病腎病尿毒癥老年患者血糖和腎功能有明顯的作用,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