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兒童醫(yī)院(450000)李柯
兒童心理尚未成熟,當患有疾病時容易排斥治療操作和服用藥物,不愿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治療護理,依從性差,對自我管理意識薄弱[1][2]。本次研究納入我院門診耳鼻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集中健康教育對其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質量提升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門診收治的88例耳鼻喉患兒,排除溝通障礙及不愿配合進行健康教育者。88例患兒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患兒男26例,女18例,年齡5~11歲,平均年齡(8.16±1.24)歲,病種:慢性中耳炎9例,慢性鼻竇炎12例,慢性扁桃體炎19例,其他4例。觀察組患兒男23例,女21例,年齡5~12歲,平均年齡(8.42±1.31)歲,病種:慢性中耳炎8例,慢性鼻竇炎13例,慢性扁桃體炎17例,其他6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健康教育,即當患兒及家屬有咨詢需要時給予口頭健康教育。觀察組給予門診集中健康教育。具體措施如下:(1)實施健康教育前,門診護士先向患兒及其家屬介紹說明干預的目的、內(nèi)容,告知具體實施時間(每周四至周五下午16:30~18:00),提高患兒和家屬的積極性與配合度。(2)制定專門的個人信息表,內(nèi)容包含患兒基本信息、家屬聯(lián)系方式、健康教育等,將獨立的會議室設為干預地點。(3)成立門診集中健康教育小組,選擇4名資歷豐富有經(jīng)驗的護士為小組成員,并請教相關??漆t(yī)護人員,制定耳鼻喉疾病健康教育手冊。4名護士中1名擔任組長,負責每次健康教育內(nèi)容的記錄,另外3名護士分別負責周五、周六、周日的備課與主講,講解的方式包括影音、動畫、做游戲等。(4)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有:①兒童耳鼻喉常見疾病的發(fā)病原因、臨床表現(xiàn)、危險因素、危害、治療方法和預后等,強調健康生活行為和習慣對疾病控制的重要性。②告知患兒和家屬飲食注意事項,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相關疾病飲食禁忌。③養(yǎng)成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不躺著吃東西,不用手過勁挖鼻子等,保證充足的休息。④告知患兒及家屬遵醫(yī)囑服藥,部分患兒因害怕喝藥而不堅持服藥,容易耽誤病情,需要安撫和鼓勵患兒,告知其服藥的重要性,同時也向家屬說明常用藥物的種類、服藥時間、劑量、副作用等。⑤每次進行健康教育前,向患兒家屬了解患兒病情、用藥行為,并做好記錄。
附表1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較(±s,分)
附表1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較(±s,分)
注:與干預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項目 時間 自我檢測能力 遵醫(yī)囑服藥觀察組 干預前 11.17±0.83 11.42±0.91(n=44) 干預后 15.39±1.24#* 16.06±1.35#*對照組 干預前 11.24±0.86 11.48±0.94(n=44) 干預后 13.41±1.03# 13.87±1.18#
附表2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s,分)
附表2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s,分)
注:與干預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項目 時間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 生活狀態(tài)觀察組 干預前 15.48±2.49 14.95±2.37 14.88±2.31 15.22±2.42(n=44) 干預后 19.93±3.27#*18.96±2.93#*18.57±2.86#* 19.26±3.01#*對照組 干預前 15.65±2.58 15.02±2.46 14.94±2.41 15.38±2.39(n=44) 干預后 17.12±2.74# 16.71±2.58# 16.32±2.61# 17.34±2.85#
1.3 觀察指標 ①參考相關文獻[3]自行設計耳鼻喉患兒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要求量表內(nèi)容簡潔易懂,包含自我監(jiān)測能力、遵醫(yī)囑服藥2個項目,每個項目總分2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好。②參考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4]自擬問卷,問卷內(nèi)容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生活狀態(tài)4個維度,每個維度25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t值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干預前,兩組患兒自我管理能力各項目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患兒自我管理能力各項目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患兒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附表1。
2.2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兒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患兒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患兒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附表2。
耳鼻喉疾病在兒童中發(fā)病率不低,尤其是慢性疾病,需要進行長期治療,而患兒對于自身疾病并沒有較好的認識,且對醫(yī)院治療多存在一定程度的排斥,因此有效的健康教育顯得十分重要[5][6]。門診集中健康教育是通過團體干預調動患者康復治療積極性,幫助其早日康復。黃武多等[7]探討門診集中健康教育對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表明門診集中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生活方式,糾正不良行為,提高生活質量。本次研究對耳鼻喉患兒進行門診集中健康教育,結果顯示,兩組患兒干預前自我管理能力與生活質量均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兒自我管理能力與生活質量提升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門診集中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升耳鼻喉患兒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質量。在本次門診集中健康教育中,告知患兒與家屬疾病相關的各方面知識,提高了他們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有了自我管理意識,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提高生活質量[8]。同時患兒及家屬均參與進來,一方面保證了家屬對相關疾病的了解,另一方面起到了家屬對患兒的監(jiān)督作用。綜上所述,對耳鼻喉患兒實施門診集中健康教育可顯著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