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一中心醫(yī)院(300192)杜瑋
藥物性肝損害在臨床醫(yī)學上指的是藥物通過人體的呼吸道、消化道、靜脈等途徑侵入,藥物本身及藥物產生的代謝物對肝臟形成的損傷[1][2]。隨著醫(yī)療水平及人們對健康需求的不斷提升,人們對藥物的應用不斷增加,促使藥物性肝損傷的病發(fā)率不斷提升。積極有效的護理對藥物性肝損傷患者的治療及康復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以我院藥物性肝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接受的護理措施及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7年3月~2017年7月我科因肝損傷收治入院的患者43例,為患者進行積極護理。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齡范圍18~78歲,平均為(61.35±3.64)歲;病程在10~150日之間,平均病程為(39.15±4.28)日;藥物損傷類型:中藥損傷16例,抗結核藥物損傷13例,降血糖藥物損傷11例,其他藥物損傷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藥物性肝損傷診斷標準,由專業(yè)護理人員為所有患者進行護理。
附表 患者護理前后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附表 患者護理前后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血清總膽紅素(CB/umol/L)護理前 43 275.64±203.58 175.15±150.27 295.94±201.78 76.54±20.18 144.03±78.52護理后 43 66.63±62.44 120.05±118.40 52.63±32.50 83.95±23.46 76.24±52.97 t 14.33 9.17 15.60 3.27 12.54 P<0.01 <0.01 <0.01 <0.01 <0.01時間 例數 丙氨酸轉氨酶(CB/U/L)谷氨酰轉肽酶(CB/U/L)谷草轉氨酶(CB/U/L)凝血酶原活動度(%)
1.2 護理方法 ①健康宣教及心理護理。向患者介紹藥物性肝損傷疾病的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加深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重點介紹疾病的防護措施,加深患者對疾病的防護意識?;颊咴趧側朐簳r,往往會產生較為突出的焦慮、恐懼、不安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護理人員集中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心理輔導,讓患者安心接受治療及護理,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并克服恐懼心理。②皮膚護理。部分藥物性肝損傷患者出現皮膚搔癢、皮疹等皮膚癥狀,護理人員叮囑患者不能對患處皮膚進行搔抓,避免皮膚破損導致剝脫性皮炎、皮膚感染等情況的發(fā)生。若是患者出現皮膚瘙癢難忍的情況,給予患者止癢劑進行皮膚治療。囑咐患者加強皮膚清潔,護理人員保證患者使用的床單、衣物等清潔、衛(wèi)生。③用藥指導?;颊咴谌朐汉蠼邮芟鄳幬镏委煹倪^程中,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并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用藥后的體征變化,防止藥物對患者的機體產生副作用,對患者的肝臟進一步造成損傷。一旦發(fā)現引起患者身體異常的藥物,立即停用。④作息、運動及飲食護理。護理人員囑咐患者保證充分的臥床休息時間,促進患者肝臟的血液循環(huán),減少肝臟的代謝負擔;囑咐患者培養(yǎng)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并適當進行有氧運動,提高身體素質。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具體的飲食狀況為患者制定飲食計劃,整體上避開辛辣及高脂肪等不利于患者身體健康的食品。
1.3 觀察指標 觀察護理前后患者的肝功能水平變化情況判定護理效果。由專門人員對患者進行護理前及護理后的肝功能相關指標水平進行檢測,以標準的相關指標水平作為參照,通過比較得出護理效果顯著與否。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分析護理前后患者的肝功能相關指標數據,用(±s)表示計量資料以t來檢驗,P<0.05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如附表所示,患者護理后的各項肝功能指標水平明顯高于護理前的相應指標水平,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文對我院43例藥物性肝損傷患者的護理措施進行詳細闡述,以檢測數據證實了積極、針對性的護理能夠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標水平的結果。筆者總結護理體會為:必須根據患者的疾病狀況及心理狀態(tài),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不能盲目、籠統(tǒng)地對患者進行統(tǒng)一的、不加區(qū)分地進行護理。藥物性肝損傷患者會出現皮膚搔癢、皮疹、食欲下降、有出血傾向、有肝昏迷先兆等癥狀,因而要加強皮膚清潔護理及相應的飲食護理。在護理中加強用藥指導及體征監(jiān)測極為關鍵,要確保患者在用藥治療的過程中處于穩(wěn)定的狀態(tài),避免藥物副作用。在心理上給予患者支持,并安撫患者的不良情緒,有助于提高護理配合度??傊郊訌娚硇膶I(yè)護理才能有效促進患者健康。
綜上所述,對藥物性肝損傷患者進行積極的針對性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水平,促進肝臟功能恢復,幫助患者早日康復,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