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劍輝,張又紅,李才坤,鐘冬梅
梅州市人民醫(yī)院超聲科(梅州,514000)
冠心病是一種由于動脈血管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導致血管腔狹窄或阻塞引發(fā)的疾病,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高[1]。有統(tǒng)計顯示我國每年新發(fā)病率為0.77%,死亡率達到94.96/10萬,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累及多處動脈血管的全身性動脈疾病,而冠心病是引發(fā)動脈粥樣硬化的關鍵因素[2]。近年來,外周動脈粥樣硬化已被列為與冠心病同等危險程度的疾病?,F(xiàn)階段臨床上冠心病的診斷金標準依然是冠脈造影術,但冠脈造影對人體具有創(chuàng)傷性且價格昂貴,推廣較為困難。大量研究顯示[3-4],頸動脈粥樣硬化對于冠心病的預測具有一定的作用,而超聲診斷頸動脈粥樣硬化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因此,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以心悸或胸痛入院的擬診為冠心病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超聲檢測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相關性,現(xiàn)匯報如下。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以胸痛入院的擬診為冠心病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76例,女性24例,年齡30~89歲,平均(65.48±6.87)歲?;颊呷朐汉笮蓄i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并于入院一周內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測。根據冠心病的診斷標準(冠脈狹窄程度在50%以上)診斷患者情況。本研究中有72例患者確診為冠心病,冠心病組患者中男56例,女16例; 年齡45~78歲,平均(66.41±7.24)歲; 將剩余的28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0例,女8例; 年齡43~81歲,平均(64.56±6.24)歲; 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的對比上,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在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同意的情況下,所有患者及簽署知情同意書。
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采用TOSHIBA公司生產的 Aplio 500彩色多普勒超聲儀進行檢測,將超聲探頭的頻率設定為10 MHz。患者行仰臥位,頭部后仰,將臉面向檢測者,將頸部充分暴露。依次從動脈根部向雙側頸總動脈及其分叉處和頸內動脈處進行超聲檢測,記錄兩側動脈最大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頸動脈硬化的診斷標準:1.0 mm≤IMT≤1.2 mm判定為頸動脈粥樣硬化; IMT≥1.2 mm判定為粥樣硬化斑塊。頸動脈粥樣硬化(CAS)斑塊積分采用CroUS積分法計算。將各個斑塊最大厚度相加即為斑塊總積分。
(1)統(tǒng)計兩組患者IMT的值,并進行比較; (2)觀察冠心病組及對照組患者斑塊出現(xiàn)情況及斑塊總積分; (3)計算頸動脈粥樣硬化超聲診斷冠心病的診斷符合情況。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冠心病組患者頸動脈分叉處、頸總動脈及頸內動脈IMT均有顯著增加,兩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組別頸動脈分叉處頸總動脈頸內動脈冠心病組(n=72)1.53±0.411.05±0.341.05±0.41對照組(n=28)0.74±0.150.58±0.120.47±0.22t14.1027.1259.099P值0.0000.0000.000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冠心病組患者雙側斑塊及總斑塊發(fā)生率顯著升高(P<0.01),斑塊總積分顯著升高(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斑塊情況比較[n(%)]
經確診為冠心病的患者72例中,有58例出現(xiàn)頸動脈斑塊,經頸動脈多普勒超聲診斷確診,超聲診斷的符合率為80.56%,具有一定的臨床診斷價值。
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增加導致內皮細胞發(fā)生遷移,并促進新的血管生成,這種病理性血管為頸動脈斑塊的形成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發(fā)展到后期,斑塊體積增大,內部出現(xiàn)潰瘍,在動脈血流的沖擊下脫落并隨血流進入其他器官,導致冠心病、腦卒中等疾病[5]。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增加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的標志,而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存在一定的疾病基礎,能夠間接地表現(xiàn)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羅偉權等[6]的研究顯示,冠心病組頸動脈斑塊的發(fā)生程度顯著高于正常人,且出現(xiàn)多支病變的患者比例更高。因此,對頸動脈粥樣硬化的檢測對冠心病的診斷具有一定的意義。
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能夠將頸動脈的血管壁結構、內中膜厚度及管腔內斑塊的大小及狀況較為清晰的顯現(xiàn),能夠有效避免常規(guī)檢測時對動脈硬化斑塊的遺漏。更為重要的是,彩色多普勒超聲能夠將清晰地勾勒出低回聲斑塊[7]。何雁等[8]的研究顯示,通過超聲造影的時間-強度曲線能夠更加直觀地將斑塊內新生血管的造影劑流速及其隨時間變化的程度,將斑塊內新生血管的豐富程度進行有效計算,為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診斷提供更為可靠的依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冠心病組患者頸動脈分叉處、頸總動脈及頸內動脈IMT均有顯著增加,雙側斑塊及總斑塊發(fā)生率顯著升高,斑塊總積分顯著升高; 72例冠心病患者中出現(xiàn)頸動脈斑塊的患者58例。此結果充分表明,頸動脈超聲診斷確診為頸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出現(xiàn)冠心病的幾率較大,通過超聲對頸動脈內斑塊的形成情況進行了解,對于診斷冠心病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且超聲診斷具有簡單、可重復、費用低及無創(chuàng)傷等的優(yōu)點,能夠成為疑似冠心病患者診斷的首選方法。
綜上所述,頸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的發(fā)生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通過超聲檢測頸動脈粥樣硬化情況對于診斷冠心病具有一定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