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堅
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0331
南京紫金建鄴科技創(chuàng)業(yè)特別社區(qū)一期工程位于南京市建鄴區(qū),項目總建筑面積1130 000 m2,地下室3層,地下室深度13.3m,地上為19棟15~36層不等的建筑單體,項目由AB及CD兩大地塊組成,其中AB地塊總建筑面積450 000 m2,CD地塊總建筑面積680 000 m2。
圖1 AB地塊基坑支護體系
圖2 CD地塊基坑支護體系
本工程場地內(nèi)土質均為淤泥質粉質軟土,工程兩大基坑支護側壁安全等級均為一級,工程地下室水位為-5.0 m。其中AB地塊基坑占地面積約為56 000 m2,采用雙排PCMW工法樁+3道鋼筋混凝土支撐體系(圖1);CD地塊地下室占地面積79 000 m2,采用雙排PCMW工法樁+錨桿/錨索(6排)無支撐圍護體系(圖2)。兩大基坑平均深度均為14.1 m。
針對紫金建鄴項目超大地下室外墻基坑水位高、外墻周長長、施工縫留設多、后期維修難度大等問題,主要采取以下應對措施:
1)超大型地下室施工縫接槎部位施工及預處理技術。
2)施工縫全斷面止水施工技術。
3)可重復式注漿管與遇水膨脹止水膠組合施工技術。
4)結構無損滲漏修復技術。
5)滲漏節(jié)點可重復注漿確保不滲漏施工技術。
采用可重復式注漿管全斷面預埋,同時與遇水膨脹止水膠組合,在主筋中間安裝并固定可重復式注漿管,在面層筋與混凝土完成面之間、迎水面處施工遇水膨脹止水膠。
當施工縫二次澆筑完成后期出現(xiàn)滲水情況時,通過注漿管注漿的方式對滲水部位進行注漿修補,且可多次反復注漿,對施工縫結構缺陷進行修補,達到在二次接槎部位無滲水的目的,保證結構施工質量。
1)注漿管切斷。配管前應根據(jù)管子每段所需的長度進行切斷。切斷時可使用鋼鋸條鋸斷、專用剪管刀剪斷,切割應一切到底,禁止用手來回折斷或扯斷,切口應垂直。
2)注漿軟管與PVC軟管的連接。2根軟管之間的連接一般采用套管連接,連接管管端1~2倍外徑長的地方必須清理干凈,然后涂膠水,插入套管內(nèi)至套管中心處,2根管對口緊密,保持片刻使之黏結牢固。套管可以采用成品套管接頭,也可以采用大一號的PVC管來加工。自制套管時將大號PVC管按被連接管的3~4倍外徑長切斷。用來做套管的PVC管的內(nèi)徑應當與被連接管的外徑配合緊密、無縫隙。2根管搭接時,搭接部分長度不少于6 cm,兩管的間距大于5 cm。
3)預制。在主體混凝土結構施工期間,為迅速完成預埋,盡量將部分作業(yè)在施工前先進行加工預制,然后在預埋時拿到作業(yè)層進行安裝,以減少工作量。
4)遇水膨脹止水膠施工。用刀將WSM膠的前端切開,將WSM膠放進膠槍內(nèi),裝上膠嘴,根據(jù)設計斷面要求,切割膠槍嘴的大小尺寸;扣動膠槍上的扳機,連續(xù)不斷地擠出WSM膠,均勻地涂敷在基面上,保證與基面緊密無縫隙,如果擠出的膠體不均勻或不連續(xù),則用刮片將其修整。
5)作業(yè)條件。安裝預埋注漿導管時,應在主筋綁扎完成后、面筋尚未綁扎時進行,采用專用固定件(間距20~25 cm)將注漿管直接固定在施工縫的混凝土表面上(中間位置),并要求管體與混凝土基面緊密貼實,再進行遇水膨脹止水膠的施工(圖3、圖4)。
圖3 可重復式注漿管安裝示意一
圖4 可重復式注漿管安裝示意二
1)注漿導管敷設應嚴格按設計布管,沿最近的方向敷設,使走向順直,減少彎曲。嚴禁三層管交叉重疊;平行的2根PVC管間距應大于5 cm;板內(nèi)PVC管之間的交叉角必須大于45°;如果按直線布管不能滿足上述要求,則布管宜適當繞行。注漿管不足時可以采用搭接的方式進行連接。在注漿導管布設3 cm范圍內(nèi)應該清理干凈,可不進行鑿毛處理,凹坑部位可用防水砂漿大致找平。
2)注漿端口每10 m布設一個,注漿管口外露長度應不小于20 cm,管口應進行及時封堵。
3)軟管連接盒每10 m布設一個,布設位置應該與注漿口錯開并用φ6 mm的固定釘進行固定,軟管用鐵絲纏繞固定。
4)PVC管在混凝土澆筑時須派專人值班加強保護,防止振搗時位移或損壞;值班人員須看護至混凝土澆搗完畢,中途不得離崗,發(fā)現(xiàn)預埋管盒被損壞時應及時修復。
5)預埋套管不得有歪斜,位置尺寸不能超出允許偏差值,待位置正確后再進行固定。
6)管口應及時封堵,避免雜物落入套管內(nèi)。
7)注漿管應該敷設在邊墻中部,不得與鋼筋直接綁扎在一起。
8)管子敷設連接緊密,且其切斷斷口光滑,軟管連接處距混凝土表面不小于15 mm,注漿管口外露長度不小于20 cm,注漿口每10 m布設一個,注漿管之間的間距不小于5 cm,注漿管安裝長度不小于10 m,注漿管之間盡量減少交叉。
9)注水時,由一端導管開始,待另一端導管排完空氣并出水后,將其封堵住,此時注意觀察,如果發(fā)現(xiàn)水從施工縫部位(注漿管)滲出,證明其防水質量不合格,需注漿修補;反之,為合格,不需要注漿修補。
10)當施工縫部位(注漿管)發(fā)現(xiàn)有滲水現(xiàn)象時,可立即進行注漿修補。注漿時,由導管的一端開始注漿,待另一端導管排完管內(nèi)的空氣并流出漿液后,將其封堵住,繼續(xù)注漿并注意觀察,當漿液從施工縫部位全部滲出(肉眼看出)時,即可停止注漿。
11)注漿結束后,在管內(nèi)的漿液初凝之前(選用初凝時間長的漿液) ,立即用壓縮空氣徹底清洗掉注漿管內(nèi)殘留的漿液,以備下次重復注漿使用。
12)遇水膨脹止水膠施工中,應避免大雨或長期與水接觸,否則會導致遇水膨脹止水膠提前膨脹,造成與混凝土黏結脫落,失去防漏功能。
13)如果遇到浸水情況發(fā)生,并引起膠體膨脹剝離和脫落,則在澆筑混凝土前必須進行修補。修補方法如下:除去積水,先用釘子臨時固定未脫落的膠體,再將已脫落的膠體清除,然后在此部位上重新按照設計要求涂敷WSM膠即可。
14)WSM膠涂敷時,膠體距離混凝土結構的邊緣不得小于100 mm,距離太小會導致混凝土邊緣脹裂;WSM膠分次擠出時,膠體搭接長度不小于 20 mm;澆筑混凝土時,注意保護好膠體,尤其是振搗棒不得直接接觸膠體。
本工程采用全斷面可重復式注漿止水施工技術,從源頭上解決了后期滲漏止水修補的難題。通過全斷面可重復式注漿管與遇水膨脹止水膠組合的雙重防水運用,注漿修補效果明顯,滲漏復發(fā)率低,可多次重復注漿,且安裝簡便,施工速度快,相對于傳統(tǒng)的滲漏止水處理成本投入低[1-4]。
該技術適用于建筑工程、地鐵、隧道,新舊混凝土接縫、地下連續(xù)墻與地板接縫等永久性防水處理施工中,如地下工程混凝土施工縫、后澆帶防水,各類預埋件、穿出構件、H型鋼、錨栓、樁基承臺及混凝土裂縫滲漏處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