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關(guān)鍵詞】 高中;文言文教學;史實;情景;主動;閱讀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4—0100—01
文言文是我們學習古人思想、體驗古人智慧最重要的工具,因此,文言文的學習對高中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教學理念等原因,文言文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其實文言文的教學實效要通過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找對學習方法,進行持之以恒的訓練才能提高。下面,筆者結(jié)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聯(lián)系史實觸發(fā)學生求知欲,讓學生“愿學”
高中語文教材所選的文言文篇目大多為先秦散文和諸子散文,與那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相關(guān),許多作品雖具文學性,但基本忠于歷史史實,且人物、事件互相關(guān)聯(lián),牽一動十。如《燭之武退秦師》、《勾踐滅吳》等,均與許多重要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相符合,構(gòu)成嚴密的因果聯(lián)系,如果教師只是孤立地講授課文內(nèi)容,不注重與歷史事件的聯(lián)系,其結(jié)果:一是不易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感到內(nèi)容單調(diào)、枯燥;二是不能讓學生更透徹地了解歷史,理解歷史事件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從而影響記憶效果;三是不能讓學生更深切地感悟到知識原野的廣闊性,求知欲望極難得到培養(yǎng)。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多讀史書,了解、熟悉中國的歷史,在給學生傳授相關(guān)歷史知識時,要比歷史教師講得更生動、細致、傳神,這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通過情景開展文言文教學,讓學生“樂學”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得到培養(yǎng),而在這些教學方法當中,情景式教學法是最為常見的教學方式。簡單地說,情境式教學法就是學生進入到教師所構(gòu)建的情境中學習,這種教學方式靈活生動,富有趣味性,被當前我國高中文言文教學廣泛使用。例如,在進行文言文《鴻門宴》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時,語文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電影《鴻門宴》的片段,并且選擇能表現(xiàn)文中主要人物劉邦、項羽、張良、范增等人物性格的片段,讓學生對故事主人公的性格有一定的了解。學生對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有了基本的掌握,能夠在接下來的學習當中對人物有更為精準的解讀。在這樣一個教學實例當中,筆者使用影像來進行文言文情境的構(gòu)建,讓學生在課堂導入階段,注意力便集中在所播放的視頻當中,有效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為學生接下來的自主性學習做好鋪墊。
三、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善學”
要想文言文課堂更有生機,除了上面筆者介紹到的教學形式外,我們還應該改變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經(jīng)過了初中三年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再加上對課文注釋的閱讀和理解,基本上對文言文有了初步的理解。此時教師所需要做的是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解答學生的疑惑,點撥一些重要的文言字詞、句式,甚至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來解決自讀過程中的疑問。像筆者上面提到的上課形式——學生授課式,就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使文言文課堂不再是一池死水。例如,人教版《廉頗藺相如列傳》是一篇故事情節(jié)完整的歷史故事,學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都學過其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非常適合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課前筆者提出一些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然后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小組團結(jié)協(xié)作,共同完成對課文的理解,最后由各小組派代表來講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能完成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又能完成對文言知識的學習,這樣做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加強文言文的閱讀和背誦,讓學生“會學”
通過反復閱讀課文,能讓學生融入到文言文課堂教學中。仔細閱讀課文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并且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加強學生對實詞和虛詞意義的記憶。老師進行適當?shù)刂敢?,可以讓學生更快地掌握文言文的閱讀技巧,讓學生能夠細細品味文言文,使文言文課堂教學得到良好的效果。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