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 玲
(重慶市園博園管理處,重慶 401147)
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導致環(huán)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在此背景下,人們逐漸將目光放在了環(huán)境建設上,其中園林綠化對于提高生活水平、營造良好環(huán)境等有著積極的作用。
植物材料在園林綠化施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選擇苗木的過程中,盡可能以本地育成、生長健壯、頂芽飽滿的苗木為主。為了進一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針對某些規(guī)格大、移植成活率不高的樹種,相關技術人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提前做到在苗圃內進行縮坨斷根處理,到生長季時再從中挑選出生長態(tài)勢較好的苗木進行移植。不僅如此,在選擇苗木的過程中,除了要考慮最終的綠化目的以外,最重要的是要考慮苗木的生長質量。
在開展園林綠化施工的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要結合施工場地現狀,把圖樣通過事先設定好的比例放到相應的施工場所中。需要注意的是,放樣時一定要結合圖紙定點,結合圖紙規(guī)定線路及植物材料做好放線工作,最大限度地做到整齊協調的定點及放線[1]。不僅如此,相關技術人員還可以運用網格法對種植地點進行固定,并結合事前設計好的比例在施工場地量取一定數量的小方格。在對面積比較大的綠化場地進行測量的時候,可以運用平板儀的測量手段,也可以采取定點放線的測量方式。將種植的實際位置及挖穴大小標記清楚,同時要記錄好種植樹木的種類、種植位置等相關信息。
挖坑、種植是決定植物成活率、景觀藝術型的重要一步。在定點放線處開始挖坑,要求種植穴圓形平底,有回填土。種植穴的大小以土球規(guī)格及根系情況而定,坑壁應直上直下,切不可挖成“鍋底形”。通常,坑徑大小比土球直徑大40~60 cm,深度應大于土球直徑20~40 cm。挖坑完成后即可進行種植,栽樹前先對劈裂、折傷的根系進行修剪,并進行土壤或根部消毒、施基肥等。然后按定植點栽樹,填土時填一半后用腳踏實后再填另一半。
植物移栽后應立即澆一次定根水,隔3 d再澆一次,隔7 d澆第3次,以后視根部土壤的含水量進行澆水。春季澆水應結合當期的降雨量,降雨少則春旱明顯,而此時植物進入萌動期,應適當澆水,時間以10:00以前或16:00以后為宜。就澆灌方法而言,喬木采用滴灌袋輸水法促進更長時間保持樹根部濕潤。陡坡地段可采取噴淋方法,保證樹圈內土壤疏松透氣及澆水堰完整[2]。
另外,在雨季應做好排水防澇工作。針對低洼地區(qū),應合理設置排水溝,并且要經常清理保證排水通暢。打坑聯槽地區(qū)很容易出現旱季缺水、雨季積水的情況,此時需要采取引流排水的方法做好排水工作,如用PVC110管作為觀察孔來觀察積水情況,又可以作為抽積水口,特別是在雨季應安排專人負責清理孔,以避免積水。同時,還要經常檢查盲溝的滲透孔隙是否被泥漿堵塞。
針對施肥而言,在栽植初期,應結合具體施工環(huán)境的土壤狀況,做好土壤改良工作,并在種植穴中施入一定量的有機肥,以確保苗木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可以得到應有的保障。不僅如此,相關技術人員還應根據不同種類植物的生長習性進行施肥,以促使植物健康生長。例如,觀賞荷花在開花季節(jié)應7 d施一次速效復合肥,這樣才能達到花大、色艷、數量多的效果,而在冬季則不需要施肥。另外,應結合天氣情況進行施肥。例如,草坪可在下小雨時撒施肥料,色塊植物則應選在天氣晴朗且經過松土除草以后撒施肥料,施肥后還應用木棍將落在葉片上的肥料抖掉,否則葉片會出現黑斑。
病蟲害防治始終是園林綠化植物養(yǎng)護的重要任務之一,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開展工作,以大大提高植物的成活率。第一,執(zhí)行植物檢疫制度,禁止引入帶有病菌和害蟲的植物[3]。第二,對引入的種子、苗木進行消毒處理,有利于減少綠化地的病蟲基數,有利于以后養(yǎng)護工作的開展。第三,清除綠化地的植物殘枝、病枝葉,并進行土壤殺菌消毒,減少病菌和害蟲的棲息場所。第四,使用化學藥劑防治病蟲害,如波爾多液能防治霜霉病、銹病、黑斑病、灰斑病,百菌清可防治白粉病、銹病、疫病等,多菌靈能防治褐斑病、炭疽病及白粉病等,托布津能防治炭疽病、白絹病、黑斑病、煤污病、白粉病和葉斑病等,代森鋅能防治褐斑病、猝倒病、立枯病等,具體根據植物品種或當地常發(fā)的病蟲害來選擇藥劑。第五,對直徑超過1 cm的切口,要即時涂抹傷口愈合劑。
整形修剪是一項極為關鍵的養(yǎng)護管理手段,最終的修剪效果會對園林綠化的整體效果帶來直接的影響。在修剪園林植物的時候,應高度重視以下幾點。第一,相關技術人員應領會設計人員的設計意圖,并依據現場的具體狀況,對植物與植物之間、植物與建筑之間的體量關系做到熟練掌握。第二,就色塊植物而言,修剪時一定要剪出層次感,盡可能呈現出近低遠高的效果。第三,相關技術人員應在保持原有樹形的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手段進行樹形調整。第四,從鳥瞰園區(qū)觀景平臺的角度出發(fā),相關技術人員應從全景的角度出發(fā)進行修剪。特別是大型喬木從定植開始控制高度,以免后期養(yǎng)護中無法修剪或被大風吹倒而出現死亡。第五,在修剪草坪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地面清理散石及地型微型調整[4]。第六,相關技術人員在對喬木進行整形修剪時,應使喬木突出主次,形成骨架樹木,樹體定干高度要結合植株特性來定,確保主枝直立向上生長,頂枝受損的植株應使用側枝培養(yǎng)新的頂枝。灌木造型修剪應使樹型內高外低,形成自然豐滿的圓頭形或半圓形樹型。灌木內膛小枝應適量疏剪,強壯枝應進行適當短截,下垂細弱枝及地表萌生的地蘗應徹底疏除。成片栽植的灌木叢,修剪時應形成中間高四周低或前面低后面高的叢形(見圖1)。在對綠籬進行整形修剪時,普遍采用矩形、波浪形等幾何圖案。在對草本植物進行整形修剪時,要定期進行修剪,每次應剪去1/3~1/2高度的葉片,修剪量不能太大,避免修剪太短而導致基部葉片變黃,靈活通過分次修剪達到合適的高度。
圖1 蕪湖園灌木修剪前后的效果對比
園林綠化養(yǎng)護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確保植物的成活率,假如綠化施工措施落實到位而養(yǎng)護管理措施沒有落實到位,那么就會對整個園林綠化工程的美觀性帶來不利影響,甚至還會影響到工程質量。所以,一定要加大后期養(yǎng)護管理工作的力度,安排專業(yè)人士負責后期養(yǎng)護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