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上曝光的視頻2018年的盛夏, 全中國都在被一起兇殺案所激動!讓我們來倒一下帶,快放一下這件事情的發(fā)生經過:8月27日21時許"/>
魏雅華
>>網(wǎng)上曝光的視頻
2018年的盛夏, 全中國都在被一起兇殺案所激動!
讓我們來倒一下帶,快放一下這件事情的發(fā)生經過:
8月27日21時許,昆山市開發(fā)區(qū)震川路,一寶馬轎車與電動車發(fā)生輕微剮蹭交通事故。雙方發(fā)生爭執(zhí)。寶馬車內一名男子拿出刀,砍向騎車人,騎車人被砍傷,爭斗中長刀落地,騎車人搶過長刀,持刀刺殺該男子,男子被砍傷倒在草叢中。
此次沖突中,寶馬車內的劉海龍死亡,騎車人于海明受傷。
此次沖突的視頻在網(wǎng)上曝光,被如風傳播,寶馬男劉海龍的暴行引發(fā)眾怒,跟帖無數(shù),拍磚如雨,此案引發(fā)的山火,到處燃燒,竟成燎原之勢!
8月28日,昆山市人民檢察院宣布,提前介入此案調查。
9月1日,昆山市公安局就“震川路于海明致劉海龍死亡案”發(fā)布《通報》。《通報》稱,于海明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wèi),不負刑事責任,公安機關依法撤銷于海明殺人案。
該起案件和視頻在網(wǎng)上飛速傳播,引發(fā)舉國熱議!可輿論幾乎是向殺人者一邊倒! 眾口皆曰:被殺者該殺!
有媒體在網(wǎng)上調查顯示,近3萬名網(wǎng)友的投票中,高達87.4%的網(wǎng)友認為“昆山反殺案”中的騎車人于海明屬于正當防衛(wèi)。
劉海龍手持長刀砍人,于海明在躲避過程中,撿起掉落的長刀反擊,是正當防衛(wèi)。對這一點,雙方都沒有太大的爭議,可有不少人認為,于海明追砍文身男劉海龍并致其死亡是“防衛(wèi)過當”。應負刑事責任。
有律師認為,視頻中于海明持刀反擊后,寶馬男劉海龍已經逃竄,但騎車男子仍持刀追砍。雖然從視頻中看,砍的不是致命部位,但砍了很多刀,已超出正當防衛(wèi)范疇。
如果僅憑視頻中顯示的內容來看,于海明涉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
從以上內容看,雙方分歧很大。
實際上結論有三個:
第一,正當防衛(wèi),不負刑事責任。
第二,防衛(wèi)過當,負部分刑事責任。
第三,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屬于重罪!
昆山市公安局認為:
(一)死者劉海龍的行為屬于刑法意義上的“行兇”。
根據(jù)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之規(guī)定,判斷“行兇”的核心在于是否嚴重危及人身安全。司法實踐中,考量是否屬于“行兇”,不能苛求防衛(wèi)人在應急反應情況下作出理性判斷,更不能以防衛(wèi)人遭受實際傷害為前提,而要根據(jù)現(xiàn)場具體情景及社會一般人的認知水平進行判斷。
本案中,劉海龍先是徒手攻擊,繼而持刀連續(xù)擊打,其行為已經嚴重危及于海明人身安全,其不法侵害應認定為“行兇”。
(二)劉海龍的不法侵害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
縱觀本案,在同車人員與于海明爭執(zhí)基本平息的情況下,劉海龍醉酒滋事,先是下車對于海明拳打腳踢,后又返回車內取出砍刀,對于海明連續(xù)數(shù)次擊打,不法侵害不斷升級。劉海龍砍刀甩落在地后,又上前搶刀。劉海龍被致傷后,仍沒有放棄侵害的跡象。于海明的人身安全一直處在劉海龍的暴力威脅之中。
(三)于海明的行為出于防衛(wèi)目的。
本案中,于海明奪刀后,7秒內捅刺、砍中劉海龍的5刀,與追趕時甩擊、砍擊的兩刀(未擊中),盡管時間上有間隔、空間上有距離,但這是一個連續(xù)行為。
另外,于海明停止追擊,返回寶馬轎車搜尋劉海龍手機的目的,是防止對方糾集人員報復、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符合正當防衛(wèi)的意圖。
對這個案件,從網(wǎng)絡輿情來看,可說是對檢察院關于此案的處理,歡聲雷動,好評如潮!
也許,社會公眾的評論不夠冷靜;也許,社會的評論與法治精神有悖;也許,輿論更重視社會公眾的傾向而會失去必要的冷靜和理智。那好,我們就聽聽律師的意見,聽聽法律界專業(yè)人士的見解。
如果按照那位律師的意見,那么就必須分清:
哪一拳是該打的?哪一拳是不該打的?攻擊者打了幾拳,被攻擊者回敬了幾拳,必須次數(shù)和強度都對等。
看來還需要作出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然后才能確定是不是防衛(wèi)過當,防衛(wèi)者必須與攻擊者的拳速相當,力量也相當,出拳次數(shù)也一樣,才屬于正當防衛(wèi)。
如果這樣定義,那么,正當防衛(wèi)還能存在嗎?
如果律師被人打了,律師的頭腦也能這樣清醒嗎?
所有這一切都能準確地記錄在案嗎?
所有這一切,都有確鑿的證據(jù)嗎?
少了一樣,被攻擊者自衛(wèi)的權利都會被剝奪!
說到此處,我們真得擦擦一頭的冷汗,還好,這一起殺人案,是發(fā)生在十字路口,發(fā)生在監(jiān)控探頭下面,有清楚的錄像視頻可查看。如果不同時具備這幾個條件,于海明就是渾身是口也說不清,他一定是死翹翹!
>>“寶馬男砍人不慎刀落反被殺”是否防衛(wèi)過當引爭議 視覺中國 供圖
如果法庭都這樣審判,那么抗暴人還能受到保護嗎?面對施暴人,抗暴人還有自衛(wèi)的權利嗎?
法律究竟該保護誰?
令人感到振奮的是,這起案件,檢察機關迅速介入,負責辦案的檢察人員,罕見的淋漓痛快,立場鮮明,態(tài)度明朗地作出出人意料的決定:殺人者無罪,抗暴人無責,檢察院不予起訴!
不管贊成還是不贊成,對于律師的意見,我們都要認真聽取,但他說的是否真有道理?對或者不對,我們都應該作出答復。而不可以不予置評。
律師的觀點,從視頻上看得不到證實,所以公安局 沒有采納。
可公安局仍在案件報告中對律師的意見作出了答復,這一點也很重要。
我們不能只聽一面之詞,正方反方都要聽。
昆山市公安局的報告中說:“與追趕時甩擊、砍擊的兩刀(未擊中),盡管時間上有間隔、空間上有距離,但這是一個連續(xù)行為?!?/p>
這個解釋客觀真實,令人信服。
我之所以要寫這篇評論,是因為這樣的案件審理,真的很罕見!
因為我們習慣于“殺人償命”,古今如此! 概莫能外。
既然這件事情已經塵埃落定,我為什么還要再說這件事?
因為至今我們都沒有看到,中國認真地推行“同案同判”的原則。
“同一案件,不同判決”,到處可見,可這顯然有失公平。一架金色的天平,是法治精神的象征,它不能失去平衡,這是這個世界最重要的衡器!
這一案件還沒有成為最高法向全國推廣的“典型案件”。
所以我要重點地說說這件事!應該通過這一案件,推動中國的法治進步。
當施暴者向抗暴者發(fā)起殺戮時,當處于弱勢地位的抗暴者的生命受到威脅時,應當給予抗暴者的生命權,賦予“無限防衛(wèi)”的權利。
其實這件事情的法理很簡單,作為一個生命,保衛(wèi)自己的生命是天賦的人權。
求生的權利,是必須尊重的正義原則、善良原則和公平原則!
我們不關心寶馬男是什么身份,無論什么身份,我們都一視同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我們也不關心寶馬男有沒有劣跡和前科,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從車里面拿出了刀,這時候他已經變成了一個施暴者,危及到了與他發(fā)生沖突的對峙者的生命,對峙者已經變成了一個抗暴者!
當抗暴者的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法律賦予他有“無限防衛(wèi)權”,天經地義,順理成章!
因為“反殺權”是“生命權”的最后一道防線 !
與任何其他權利相比,生命權至高無上!
而且我們還必須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盡管“正當防衛(wèi)”相關條款早已寫進了刑法,在“昆山反殺案”爆發(fā)之前,實操層面可以說是極少認定。
就在前幾天,《法制日報》微博統(tǒng)計分析了過去100個以“正當防衛(wèi)”理由提出二審的案例,僅有4份被認定是正當防衛(wèi),20份被認定為防衛(wèi)過當,剩下的76份均被認定為“故意傷害”。
也就是說,76%被認定為“故意傷害”的重罪!
而這次“昆山反殺案”的于海明,是不幸中之大幸者!
像他這樣能夠讓法律不予立案的,100個人里只有4個人!他更是中國第一例使用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行使“無限防衛(wèi)權”無罪釋放的十分罕見的案例。
沒錯,他就是第一例!
在這場引發(fā)全國關注的案件爆出之前,這項法律條款頒布這么多年,一直都是束之高閣!
為什么正當防衛(wèi)的認定如此之難?
媒體總結了兩個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法律對正當防衛(wèi)標準的界定十分細致嚴苛,另一方面則是公檢法機關在認定正當防衛(wèi)時,未能將法理原則與法律條款進行有機的結合,進行邏輯梳理。
其結果是,法院的審判與輿論的認定、公眾的心理,產生巨大的落差,從而導致巨大的分歧!
江蘇省檢察院的官方微博公號@江蘇檢察在線,發(fā)布了一篇對100份以“正當防衛(wèi)”為由要求輕判的《終審刑事判決書》的研究報告,得出的結論是遇到不法侵害主要還得靠“跑”!
檢察院官媒通過大數(shù)據(jù)分析,告訴群眾,如果被防衛(wèi)人死亡了,大概率被認定為防衛(wèi)過當;更大的概率是,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最高可以判死刑!
如果防衛(wèi)人使用了刀具,大概率被認定為防衛(wèi)過當;如果被防衛(wèi)人已經停止了行兇而防衛(wèi)人沒有停止,大概率被認定為防衛(wèi)過當。
所以,正當防衛(wèi)的正確打開方式還是“跑”!
遇到不法侵害,我們就跑?
瓜眾們不由地問:如果跑不了怎么辦?
……
我們能不能問一聲:我們的法律到底怎么了?
法律的原則是:保護弱者!這是法治精神中的平等原則。
我們的法律保護了嗎?
寫到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再問一聲:中國人的血性到哪里去了?
我們應該把這個案件上升到法律的層面,推動中國的法律進步!
在司法審判中,想要形成一個完美的判決,必須遵守善良、公平、正義的三大原則,形成法律和法理的統(tǒng)一,這才是一個維護社會正義的完美的判決!
我說的對嗎?
當你提著刀來砍我的時候,小心你的刀砍了你自己!
當你在用刀去砍別人的時候,當你在威脅別人生命的時候,法律不會再保護你的生命!
當你把別人逼到了懸崖邊上的時候,你自己也站在了懸崖邊上。這才是一種公平。
我用這一句話來作為本文的結束:“反殺權”是“生命權”的最后一道防線 !
生命權至高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