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海燕
科學課程內(nèi)容豐富,包羅萬象,上至宇宙星空,下至海洋生物;大到星球,小到細胞??梢哉f值得探究的問題太多太多。因此,也很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新課程下,探究學習已成為了科學課的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使他們產(chǎn)生提出問題的欲望,讓更多的學生學會提出問題,是科學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F(xiàn)代教育的學生觀也要求“學生能獨立思考,有提出問題的能力?!币虼?,我覺得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它既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又是促使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途徑。我們應加強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讓他們敢問,多問,善于發(fā)問。
一、“敢問”,探究的開始
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育依賴于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guān)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睂嵺`證明,課堂氣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師生對教學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使教學雙方思維活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放下“架子”,把自己置于學生平等的地位,變師道尊嚴的師生關(guān)系為教學相長的朋友關(guān)系,從感情上縮短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敢說、敢問、敢思考。
有這么一個案例:在上《空氣占據(jù)空間嗎》時,一位教師利用影片《烏鴉喝水》成功地引出了課題,也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順理成章地提出了問題“我們今天就來研究空氣占據(jù)空間嗎?”總結(jié)空氣和水的相同和不同時,學生在觀察完后爭先恐后地回答?!八鼈兌际菬o色無味透明的”、……突然有一個學生說到“空氣也是有重量的……”話還沒有說完,教師馬上問道:“你在回答哪個問題?這一課還沒上到呢!”這學生被震住了,倒也“識趣”,自己“乖乖”地坐了下去就不再言語了。最終,到下課結(jié)束,他都再也沒有站起來回答過一次問題。
上面案例中的學生是的如此可憐,他的眼中教師又是多么“威嚴”。教師應該牢固樹立“言者無罪”的意識。學生答錯了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沒想好的地方允許再想;不明白的地方允許發(fā)問;有不同意見的允許爭論;教師自己要是有錯允許學生向教師提出意見;對一些性格內(nèi)向、不敢當眾提問的學生,教師則可到他們的身邊去征求問題,去傾聽。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從而才能促使他們大膽地提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所作的回答,哪怕是十分的幼稚和膚淺,只要沒有原則上的錯誤都應盡量給予肯定和鼓勵,發(fā)掘其中可取的因素,防止從言行上傷害他們的自尊,挫傷其積極性。這樣時間長了,就不會有不敢提問的學生了。
二、“多問”,探究的靈魂
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并不是說學生“敢問”了,就培養(yǎng)出來了,這當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在不斷提問的基礎(chǔ)上才能培養(yǎng)出來。教師要采用不同的手段,每時每刻培養(yǎng)學生的“多問”意識,才能開啟知識的大門。
很多學生在提出問題的時候,并不能從多方面的角度去提出問題。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他們就有了學習的原動力。有一次,我在教學《沉與浮》時,我為了創(chuàng)設(shè)情境,準備了一個玻璃水槽,放入水,準備了木塊、鐵塊、塑料塊、泡沫、橡皮泥、小鐵船等物品。叫學生先猜測一下,哪些可能會???哪些可能會沉?學生在自己猜測的基礎(chǔ)上再去實驗,當碰到和自己想法不一樣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有了問題?“為什么鐵塊沉了?”、“為什么木塊浮了?”、“沉和浮會跟什么原因有關(guān)呢?”……
因此,教師必須從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出發(fā),引人入勝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啟發(fā)性的問題,用科學的、藝術(shù)的、生動的語言吸引學生去積極思考、作答。
三、“善問”,探究的重心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不光只是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就行的。其實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是著眼于學生整體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上的,它包含了學生對哪些問題感興趣;學生產(chǎn)生問題時的心理狀態(tài);問題意識對自主探究的刺激促進作用;問題產(chǎn)生的合理性和是否有價值;問題產(chǎn)生以后的分析問題的能力;一個問題解決以后如何產(chǎn)生新問題等等很多復雜的方面?,F(xiàn)在大多數(shù)科學課堂上學生都習慣于教師提出問題,然后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問題去思考。這樣兩者都累,教師累在設(shè)計問題上,學生累在要千方百計去揣摩教師的意圖。教師提出這個問題時必定有自己的標準答案,所以在學生討論、回答問題時對與自己答案相差較遠的往往不大理會,這樣時間長了,學生便很少有自己的獨特看法,思維的火花就不會產(chǎn)生。因此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想辦法去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提供給他們所需材料,讓他們?nèi)プ孕刑骄?,在適當時候,引導一下就可以了。
例如在教學《運動與摩擦力》時,我先讓學生根據(jù)課題說說想知道什么?結(jié)果學生爭先恐后提出了一連串問題:摩擦力是怎樣產(chǎn)生的?生活中有那些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和那些因素有關(guān)呢?摩擦力有哪些作用?摩擦力有危害嗎?如果沒有摩擦力,將會是一種什么景象呢?等等。學生對于運動與摩擦力并不陌生。提出了這么多問題,我們對于沒有價值或無法探究的問題不必急于否定,把學生的問題板書出來,他們就會感覺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由此產(chǎn)生一種滿足感。然后再指導他們進行篩選,哪些問題值得探究,可以探究,哪些問題課堂上解決不了,以后慢慢探究。
問——科學探究的主陣地。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在平時的科學教學中,我們教師要處處留心,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提問空間”,讓學生養(yǎng)成求知好問的習慣和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為將來的發(fā)展打下結(jié)實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