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權
摘要:激發(fā)“學困生”語文學習興趣關鍵是要抓住他們的心理,充分利用青少年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中來,為此,教師可以通過精心設計有趣的表演、講述生動風趣的幽默故事、創(chuàng)設可感知的生活場景等,讓“學困生”與語文學科產生親近感;通過對“學困生”回答問題的鼓勵、所提問題的肯定、學習中每一個微小進步的表揚等,架設師生間的情感橋梁,讓“學困生”與教師產生親近感;通過把語文知識與社會生活實踐有機結合,使學生親身體會到所學寫作、閱讀知識的實用價值,消除其對語文學習的畏懼,找到學習語文的信心和勇氣,達到從根本上激發(fā)“學困生”語文學習興趣的目的。
關鍵詞:語文教學學困生興趣激發(fā)通過效益
由于不同學生在心理、智力、體力、感知、審美、情趣等方面存在差異,表現(xiàn)在對文化知識的學習上出現(xiàn)好惡之別,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成績出現(xiàn)了兩極分化:一部分學生學習成績優(yōu)秀,發(fā)展成為“尖子生”;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厭惡情緒,發(fā)展成為“學困生”,嚴重影響了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為此,我們必須對這些“學困生”進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把他們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課堂上來,引導他們積極學習,如何幫助“學困生”走出“學困”的陰影,是當今新課程改革必須面對又急待解決的問題。本人結合多年來從事語文教學實踐經驗,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運用新課程理念組織教學活動,尊重“學困生”。
新教學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在教學中具體體現(xiàn)在: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情感。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由于我們總會遇到基礎相對薄弱、語文素質較差的學生,這些學生認為語文內容太多,枯燥乏味,因而缺乏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并逐步發(fā)展成為語文學習困難的學生,我們將其稱為“學困生”。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边@就是說,學校教育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對于學困生來說,這一點就尤為重要。
二、以長補短,以優(yōu)帶困,調動“學困生”。
面對后進生要以鼓勵表揚為主,即使是點滴進步,也應及時給予充分肯定,讓他們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比如本班學生王海濤特別聰明,但表現(xiàn)欲極強,當有老師聽課時,他又舉手又上黑板積極做題,提醒多次都無濟于事。說明象這類學困生轉化時只要認真聽課一定能聽懂。因此在課堂上我采用以下辦法改變他:每天上課至少提問3到5次,讓他沒有開小差的時間;做作業(yè)時選一些他會做而且感興趣的題面對面的批閱并寫好鼓勵語言;學習組長課下給予幫助;劃出例句例段進行分析自學后再布置作業(yè)。轉化這些學生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簡單粗暴,隨意懲罰。上課時遇到簡單的問題多給他們機會,多用閃光的語言激勵學生,通過疏導促使后進生積極向上,同時在班內開展“一幫一”,“優(yōu)幫差”的幫扶小組,多開展一些適合學生特點的競賽,以激發(fā)后進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回答問題中找到學習的樂趣,享受進步的喜悅。
三、找準聯(lián)系,以舊引新,激發(fā)“學困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調動起“學困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改變他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提高聽課效率,教師應善于結合課堂教學,講一些名作家的逸聞趣事,在有些知識點的新課的引入中,應盡量有親身感受的實踐作引導,使學生明確身邊處處有語文,生活中的社會離不開語文,引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重視和興趣,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由原來的“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使語文學習對他們來說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愉快的體驗,他們越學越想學,越愛學。因此,教師在鉆研教材時,要善于找準知識間的銜接點,運用遷移規(guī)律,以舊知引出新知,這樣,容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求知的興趣。
四、架設“情感”橋梁,讓他們真心學習,用真情喚醒“學困生”。
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地去發(fā)現(xiàn)“學困生”的優(yōu)點、長處、能力等,適當?shù)馁澝馈皩W困生”,不僅教師可以獲得學生的好感,而且還可以使教學雙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攏,縮短彼此的距離。馬克吐溫說:“我能為一句贊美之詞不吃東西”。這句話雖然有點夸張,但卻反映了人們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tài),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幾乎沒有人不喜歡他人的肯定、承認和贊揚,只要不是過分的吹捧,人們聽了都會心花怒放,贊美之詞如同照耀人們心靈的陽光,有了它,青年學生就能健康成長。比如,在學生主動回答問題時答錯了,我會及時地給予一個鼓勵性的評價:“雖然他答的不夠準確,但說明他上課時專心聽講,積極思考,敢于表露內心的真實想法,這是一種優(yōu)良的學習品質,值得大家學習”。這時同學們就會向他投去羨慕的目光,培養(yǎng)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動性,同時也激發(fā)了其它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勇氣和膽量。
又如在解答“學困生”提出的問題之前,先肯定他“問題找得準、問得好”,以鼓勵他積極主動地尋找問題,增進師生間的相互信任與合作,“親其師,信其道”,只要學生對教師有好感,就一定會對他所教的學科產生濃厚興趣??犊刭澝缹W生,讓學生開心,我們不會有任何損失,得到的卻是學生的尊重和對所教學科的熱愛,而這些只要我們時時提醒自己就能做到。在新的課改體制下教師應改變用“一個標準”要求和衡量所有學生的單一性關注,應該采用多元智力理論關注不同類型的學生,從而多幾把尺子,開發(fā)學生多種發(fā)展?jié)撃埽谷w學生多角度的進行學習。
五、開展活動,鞏固興趣,擺脫“學困生”。
語文教學莫過于聽、說、讀、寫,把要求放到最低,比如:開始可以寫一句話,表達自己的心情或天氣狀況;接下來對身邊的人、事做簡單的描述和記錄,甚至對電視劇的評論;最后逐步地提高要求等等。這兩種養(yǎng)成是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學生定會受益匪淺。學生受其年齡特征的影響,對語文產生的興趣往往不穩(wěn)定,因此,教師要組織開展各項活動來鞏固興趣,如:“古詩詞朗誦比賽”、“小小診所”、“小作家評比”等。特別注意為“學困生”設計特長比賽,分成小組,根據(jù)他們本身的能力特點開展活動,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促使興趣的鞏固。
總之,讓“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讓這種強烈的求知欲望一旦保持下去,就會使學生產生巨大的學習內在動力,足以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和忍受各種挫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困生”們在“興趣”老師的指導下逐步發(fā)展,不斷進步,在成長的過程中走向成功。
參考文獻:
[1]劉衛(wèi)東;怎樣提高農村初中學困生的語文學習興趣[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4年06期
[2]周向麗;中學語文教學中學困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3年04期
[3]王成蘭;淺談如何提高學困生學習語文的興趣[J];新教育;2012年08期
[4]鄒永志;淺談如何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J];神州;2012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