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了解烏當區(qū)農村中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通過抽樣調查對烏當區(qū)農村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進行實地測試,運用文獻資料與數據統(tǒng)計等方法對調查結果進行數理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烏當區(qū)農村中學生的身高標準體重水平明顯低于全國水平,但其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卻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因此得出結論,中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與地方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并不是成簡單的正比例關系,而是受多方因素制約。
關鍵詞:烏當區(qū)農村中學;中學生:體質健康
1 前言
本研究重點對烏當區(qū)農村中學的500余名中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發(fā)現(xiàn)大部分中學生家住山區(qū),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較差,學校體育設施缺乏,但是除身高標準體重未達標外,大部分中學生的身體機能和素質并不比全國水平差。相對于部分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日益下降的趨勢,他們的現(xiàn)狀反而更讓人樂觀。
2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抽樣選取4所中學的302名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洛灣中學學生72 人,下壩中學80人,偏坡中學50,烏當三中10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實地調查法
深人學校對中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測試項目根據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頒布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規(guī)定的測試項目選定。具體測試內容為:
中學一年級:身高(m),體重(kg),坐位體前屈(cm);
中學二年級:身高(m),體重(kg),50米跑(s),立定跳遠(m);
中學三年級:身高(m),體重(kg),肺活量(m),臺階試驗,立定跳遠(m),坐位體前屈(cm)。
2.2.2 文獻資料法
利用中國知網(CNKI)檢索有關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研究的論文和報告20 余篇,參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評價手冊》,
為本研究提供參考數據。
2.2.3 數據統(tǒng)計祛
利用SPSS 統(tǒng)計軟件和Microsoft Excel 表格對調查數據進行統(tǒng)計和處理。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身體形態(tài)特征
與2015 年全國學生身高標準體重的統(tǒng)計數據相比,烏當農村男生的營養(yǎng)不良率和較輕體重率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頁正常體重率、超重率和肥群率又能于全日水平,女生也呈現(xiàn)出相同的態(tài)努,女生的音養(yǎng)不良率是全王平均水平的近3倍,較輕體重率超過全國9.51個百分點,正常體票率低于全國14.86 個百分點,超重率和肥胖率也低于全國平垮水平。
比較教育部學生體質管理中心設計的指標,即營養(yǎng)不良率為2%、較輕體重率為13%、正常體重率為70%、超重率為13%、肥胖率為2%,烏當農村學生的身高標準體重比例顯然處于嚴重的分布不均狀態(tài),尤其體現(xiàn)在營養(yǎng)不良和休至較輕需方面,這是一個很不正常的現(xiàn)象,也是一個亟待重視的問題。
3.2 身體機能特征
3.2.1 肺活量
樣本學生肺活量體重至指數達到優(yōu)秀水平的為42%,良好為30%,及格為22%,不及磅為6%。
與教育部學生體質管理中心設計的指標相比,烏當區(qū)農村中學生的腳活量體重指數的不及格率眙亮,及格率基本相同,良好率低于指標水平武優(yōu)秀率遠遠超過指標水平。
3.2.2 臺階試驗
接受臺階試驗制試的170名學生中不及格的人數占13%,及格23%,良好19%,優(yōu)秀45%。
烏當區(qū)農村中學生臺階試驗的不及格率13%高于指標設計的2%,及格率與指標相等良好座19%低于指標設計的50%,優(yōu)為率45%高于指標設計的25%。不難發(fā)現(xiàn),貴州少數民族學生的自階試驗成績略顯兩極分化的趨勢,不及格和優(yōu)秀的比序都兵顯高于指標水平,而處于良好級別的比率則又太低。
3.3 身體素質特征
3.3.1坐位體前感
坐位體前廚是反映學生柔物秀質的測試項目、測試對象為接受測試的1~3年級全體514名學生,在按受測試的全部514名學生中,坐位體前屈無不及格的人,及格人數占17%,良好人數49%。優(yōu)秀人數占34%。
與教育部學生體質管理中心設計的指標相比,烏當區(qū)農村學生坐位體前屈的不及格率低于設計2個百分點,及格率低于設計6個百分點,良好率低于設計1個百分點,優(yōu)秀率高于設計9個百分點??梢姡瑸醍攨^(qū)農村學生的柔韌素質總體上是優(yōu)于全國平均水平并且超過體質管理中心設計的指標。
3.3.2 50米跑
50米跑是反映學生速度素質的測試項目,本次測試的主要對象是1~2年級的中學生,測試人數為176人。
從對176名烏當區(qū)農村中學生的測試結果來看,50米路成績沒有不及格的人,及格率為1%,良好率為72%,優(yōu)秀率達27%。這一數據無論是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還是與教育部學生體質管理中心設計的指標相比都表現(xiàn)出明顯的優(yōu)勢,可以說,烏當區(qū)農村中學生的速度素質在全國同等級別的系統(tǒng)中是名列前芽的。
4 結論
4.1 烏當區(qū)農村中學生的身高標準體重水平明顯低于全國水平主要表現(xiàn)為營養(yǎng)不良率和較輕體重率較高。這主要是由于大多數學生居住在山區(qū)、經濟條件落后、物質生活水平較低所致。
4.2烏當區(qū)農村中學生的身體機能和身休素質水平并不比全國水平低、甚至高于全國水平。這也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學生居住在山區(qū)的原因。山區(qū)的交通不便,學生每天只能步行上學,他們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幫助家里做農活或與同齡的孩子做一些簡單的體力游戲,如踢毽子、跳繩、爬樹等。這些因素都在無形中為他們提供了很多體育鍛煉的機會。
參考文獻:
[1]方建鋒,蘇訓誠,陸大江,喬梁,上海市中小學生體質與健康基本狀況[J].體育科研,2008,(3):80-86.
[2]孫全洪,常德勝.陜西省中學學生體質健康現(xiàn)狀的分析[J].體育科學,2004,(5):67-69
[3]顏君,何紅.廣州市4770名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16,(9):670-671
作者簡介:張亞軍(1988-),男,貴州德江人,土家族,中共黨員,教育學學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