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
摘要:當代社會的發(fā)展對國民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術課程的育人功能日益受到各類學校的重視。但是,從技工學校的幼教專業(yè)美術課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存在著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教學方法單調呆板等問題,嚴重制約著課堂有效性的提高,需引起學校和任課教師的高度重視。本文以肇慶市技師學院幼兒教育專業(yè)的美術課程教學為切入點,探討優(yōu)化美術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課;教學的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J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4-0233-01
一、前言
近年來,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關注度逐漸提高,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的幼教師資成為高職院校回應社會關切的重要任務。我校屬于技工類院校,一直堅持以培養(yǎng)技能型、應用型和服務型人才的辦學目標,充分認識到美術課程對幼兒師資培養(yǎng)的重要性,在幼兒教育專業(yè)的美術課程設置方面突出應用性、技能性的特點。但是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存在著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教學方法單調呆板等問題,嚴重制約著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本文以我校幼兒教育專業(yè)的美術課程教學為切入點,探討優(yōu)化美術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二、豐富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師規(guī)則中明確指出:“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可是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對美術課不感興趣。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與學生以前的學習經歷以及個人稟賦有關,也和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師的教學行為密切相關。有學生認為美術課就是“理論、技能傳授+訓練”的簡單循壞,幾節(jié)課下來就感到索然無味了。因此,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學情、未來工作崗位的要求,搜集教學素材,豐富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美術鑒賞課為例,除了課本上的范畫可供選擇以外,可精選古今中外名家的傳世佳作,以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感染學生。通過指導學生欣賞,引領學生穿越時空,與作者進行精神交流。還可以著眼于未來職業(yè)崗位的要求,選取教學素材,豐富教學內容,喚醒學生對美的追求。比如優(yōu)秀兒童讀物中的插畫,幼兒園教室內外環(huán)境布置的優(yōu)秀范例……有兩位幼師班的學生向筆者表示,課堂上老師展示的《柳林風聲》、《尼爾斯騎鵝旅行記》中的插畫,讓她們感受到兒童讀物以及其插畫的魅力。她們從市圖書館里借閱了這兩本兒童讀物,想象著書中描繪的美麗自然風光和動物們可愛的形象,努力嘗試著根據(jù)自己的想象繪畫,現(xiàn)在覺得畫畫是一件有趣而是有意義的事情。
有學者指出:“美術課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社會,加強趣味性、應用性,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創(chuàng)造欲望?!币虼耍處煈摿⒆阌谏?,在課堂上引入生活元素,活化課堂教學。教師要改變單向的理論知識與技能傳授,為學生呈現(xiàn)生活中的美術,比如生活用品中精美的造型、圖案設計、民間工藝美術形式等等,要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幫助學生建立美術與生活之間的鏈接。接著提供生活化的學習菜單:(1)根據(jù)教師提供的素材制作兒童繪本。(2)用繪畫、貼畫的形式描繪家鄉(xiāng)美景。(3)剪紙、陶藝制作。(4)生活用品外觀設計。(5)幼兒園教室環(huán)境設計(6)用各種材料進行服裝設計與表演……以上學習菜單可以根據(jù)教學實際,讓學生自主選擇,也可以由教師循序推出。
幼教專業(yè)的美術課程不是純理論性課程,其核心是解決實踐的問題。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幼兒園工作的要求,注意安排案例教學和實踐操作活動。組織學生進行繪畫、手工等多種操作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只有與生活結合,學用結合,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在課堂觀察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不少教師沿用“講練結合”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流程如下“美術講解示范——學生練練習教師——學生作品點評)”。這種教學模式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不足之處顯而易見: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講解、指導,沒有積極主動的參與,機械地完成訓練任務。如果一味沿用這種課堂模式,學生會覺得課堂索然無味。因此應該轉變教學方式,倡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以“幼兒園開學的環(huán)境布置”一課為例,教師可在課前通過布置學習任務,以任務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筆者主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導出學習任務,“幼兒園開學了,為了提高幼兒園對孩子們的吸引力,幼兒園要在室外海報、室內主題墻、走廊區(qū)角裝飾等幾個方面做好環(huán)境布置”,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或自己是所擅長的方面,根據(jù)同學們所選擇的任務,組成合做學習小組完成學習任務(以上教學內容,也可以分成三節(jié)課完成,這要視乎學生的基礎,還要看課時是否充足)。
具體流程如下:(1)獨立完成設計方案。學生可通過查閱資料或者實地觀察獲取設計靈感,課前完成設計草圖。(2)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把學生分成合作學習小組,小組討論,小組內選擇最優(yōu)設計方案,接著按照設計方案準備材料(課前完成)。(3)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上完成環(huán)境布置任務,三十分鐘內上交作品(教師適當給予輔導)。(4)師生共同評選最佳作品。
這種教學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學生自主學習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既有課前精神和物質的準備,又有課間的實際操作;既有個體的自主努力,又有同伴的互助,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廣度、深度。教師要盡可能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展示才華舞臺,讓每一個學體驗成功,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自覺性。
四、注重教學評價,發(fā)揮以評促學的作用
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jù),按照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測量,并給予價值判斷的過程。本文所述的教學評價主要指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結果等方面的評價。教學評價在教學中發(fā)揮著引導、鼓勵、糾正等功能,不僅有助于學生學業(yè)進步,而且對學生良好品格的養(yǎng)成發(fā)揮著積極作用。
常見的美術教學評價,一般就是教師發(fā)掘學生作品的亮點,在課堂上予以表揚,或者直接給學生交來的作品打分。不負責任的評價就只有“好”、“很好等詞語。評語呆板無力,沒有起到評價的應有效果。這樣的評價只注重結果而忽視了過程,只重成績而忽視了人的學習品質,不能充分發(fā)揮教學評價在教學中的作用。因此,美術教師應該綜合運用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不僅重視結果,還要重視過程。
學習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成績不是衡量學生優(yōu)劣的唯一標準。完全以結果評價學生,未免失之簡單粗暴。因為以結果評價學生,難以展現(xiàn)學生通過學習所取得的點滴進步。因此,美術教學評價既要通過作業(yè)評價學生美術學習的結果,更需要認真觀察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對其在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交流表達、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予以評價,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教師運用教學評價要重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教學評價不僅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包括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小組互評。在提倡合作學習的課堂,學生互評、小組評價較為常見,但是在美術教學中往往忽略了對自我評價的教育作用。如果忽視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yǎng),往往導致許多學生欠缺自我反思的自覺,不能準確地評價自己,這不但影響了教師與他人評價對學生的教育促進作用,也不利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活動。因此,美術教學應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
在評價方式上,美術教師應堅持多樣化原則。比如批改學生的作業(yè),既要有定量評價(作業(yè)和測試成績以分數(shù)呈現(xiàn)),又要有定性分析,比如課堂上教師的總結性發(fā)言,與學生的交談等等。筆者一般采用等級與評語相結合的方法。評語中既要有亮點的發(fā)掘與肯定,又要有問題的診斷;既要讓學生正視問題,又要受到熱情的鼓舞;既要讓學生充滿信心,又要看到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