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俏
(遼寧省錦州市解放軍第205醫(yī)院心血管內科,遼寧 錦州 121000)
臨床中,高血壓以及糖尿病均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種危險因素,當兩種疾病合并發(fā)生時,損害心、腦、腎等臟器程度要遠遠高于單一疾病[1]。所以就要對2型糖尿病并高血壓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緩解臟器損害程度[2]。為了探討和分析在2型糖尿病并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中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的療效,抽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本院治療的2型糖尿病并高血壓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抽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本院治療的2型糖尿病并高血壓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入院順序分為乙組與甲組,每組45例。其中甲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37~81歲,平均年齡(58.15±4.13)歲;乙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38~80歲,平均年齡(58.22±4.07)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甲組經替米沙坦治療:給與患者替米沙坦片(商品名:邦坦,江蘇萬邦生化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715,藥品特性:化學藥品,40 mg)口服,每次80 mg,每天1次。乙組經氨氯地平治療:給與患者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山東方明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277,藥品特性:化學藥品,5 mg(按氨氯地平計)]口服,每次2.5 mg,每天1次。兩組患者在口服4周后,早晨坐位時的舒張壓>90 mmHg時,藥物劑量加倍。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室間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數(shù)、左室重量以及臨床相關指標(血清胰島素、空腹血糖、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平均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左室重量、心臟形態(tài)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后,甲乙兩組室間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數(shù)、左室重量均優(yōu)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后兩組的室間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數(shù)、左室重量比較差異無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左室重量、心臟形態(tài)變化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左室重量、心臟形態(tài)變化情況比較(±s)
組別甲組乙組t值P值例數(shù)45 45室間隔厚度(cm) 左室后壁厚度(cm)治療前1.27±0.28 1.26±0.11 0.223 0.824治療后1.09±0.26 1.13±0.21 0.803 0.424 t值3.160 3.679 P值0.002 0.000治療前1.28±0.26 1.25±0.16 0.659 0.511治療后1.08±0.25 1.12±0.13 0.952 0.344 t值3.720 4.230 P值0.000 0.000
續(xù)表
2.2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平均壓小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后甲乙兩組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甲組的血清胰島素、空腹血糖、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均低于乙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臨床中,2型糖尿病并高血壓比較常見,疾病危險分層比較高?,F(xiàn)如今,認為胰島素抵抗是共同病理生理基礎,機體脂聯(lián)素水平變化起到很大作用[3]。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替沙米坦藥物對糖尿病高血壓疾病的治療有一定的效果,屬于選擇性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的一種,臨床應用具有較為顯著的優(yōu)勢,達峰快,且具有較長的半衰期以及較高的生物利用度,使用后,患者的不良反應較少,在高血壓糖尿病疾病的治療中有較高的應用價值[4]。替沙米坦藥物的分子結構與PPARγ激動劑吡格列酮相似度較高,能夠有效避免PPARγ全激動劑對心臟產生的負擔,以及體重突增等癥狀[5]。相關研究顯示,ARB類藥物因PPARγ活性較高,其胰島素的敏感性也更高,對于糖脂代謝的改善有一定效果[6]。PPARγ阻滯劑GW9662特異性能夠對PPARγ受體進行阻隔,有效降低脂肪細胞脂聯(lián)素mRNa的表達水平[7]。與此同時,替米沙坦對于脂聯(lián)素mRNA以及蛋白表達水平的增加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當GW9662出現(xiàn)時,就會直接抑制替米沙坦上調脂聯(lián)素的表達作用[8]。相關學者研究指出,在給予SD大鼠脂肪較高的飲食誘導IR動物模型后,替沙米坦藥物對胰島素抵抗大鼠內臟脂肪組織脂聯(lián)素的表達具有上調效果,TNF-α的表達也同時降低,其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會隨之增加。此次研究的結果說明: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均可對血壓進行有效的控制,還能對左心室肥厚進行逆轉;但替米沙坦降低血清胰島素、空腹血糖以及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的程度要大于氨氯地平。
表2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s)
組別甲組乙組t值P值例數(shù)45 45平均壓(mmHg)空腹血糖(mmol/L)治療前126.14±12.61 128.42±12.55 0.860 0.392治療后103.42±10.08 105.11±8.22 0.872 0.386 t值9.441 10.423 P值0.000 0.000治療前8.31±0.79 8.15±0.82 0.943 0.348治療后7.15±0.42 8.06±0.61 8.243 0.000 t值8.697 0.591 P值0.000 0.556
續(xù)表
綜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并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中,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均能很高的控制血壓,并逆轉機體左心室肥厚,但對于血清胰島素、空腹血糖以及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來說,替米沙坦的改善作用比較明顯,所以在2型糖尿病并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中替米沙坦的效果比氨氯地平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