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京陽
(沈陽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心理科,遼寧 沈陽 110168)
軀體形式障礙屬于一種特殊的精神障礙[1],其臨床表現(xiàn)是復雜多樣且經(jīng)常變化的軀體癥狀,患者常伴有焦慮、抑郁的負面情緒。為了探究認知行為護理療法對軀體形式障礙患者負面情緒以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對本中心2015年5月~2017年9月收治的60例軀體形式障礙患者進行了本次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本中心2015年5月~2017年9月收治的60例軀體形式障礙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24~64歲,平均年齡(39.82±5.37)歲;文化程度:6例初中、19例高中、5例大專;病程5~12年,平均病程(9.14±2.13)年。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2~63歲,平均年齡(38.93±5.25)歲;文化程度:7例初中、18例高中、5例大專;病程4~13年,平均病程(9.23±2.21)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如常規(guī)藥物治療、用藥指導、飲食護理、常規(guī)心理護理、環(huán)境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認知行為護理療法,具體如下:①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多予以患者傾訴空間和支持,對患者反復就醫(yī)的困惑及煩惱予以理解,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和明確共同治療的目標;②健康教育: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通過個人、小組或集體等形式進行交談、宣傳,向其講解疾病相關知識,讓其對情緒、思維、生理反應及行為之間的聯(lián)系有一定的認識,認清疾病癥狀的真實病因,詳細解釋軀體不適來源于何處,系統(tǒng)地完成認知學習;③心理疏導:根據(jù)患者的性格特點,采用各種合適的交流方法與其溝通,準確掌握其心理變化。由專業(yè)的心理醫(yī)生和護士對觀察組患者進行一對一交流,不僅詳細了解患者的背景資料,也要注意挖掘其潛在的心理訴求。當患者情緒波動時,予以心理疏導的同時記錄下其當時的想法,告知其當時的想法的對錯,可能帶來的不良情緒及行為。另外,還鼓勵其嘗試新的思維,不同的思維可能帶來不同的行為及情緒;④疏泄支持:采用合適的方式幫助患者疏泄出內(nèi)心壓制的情感,幫其釋放負面情緒,如寫日記、發(fā)表言論、布置家庭作業(yè)等。同時鼓勵患者通過微博、微信或書信等途徑直接表達出自己真實的觀點和論據(jù),接著一同審視論據(jù),給出可能的替代性的解釋;⑤肌肉放松訓練:治療過程中重復強調(diào)患者的感受是真實完整的,而不一定是軀體疾病帶來的。接著給患者安排合適的肌肉放松訓練,在病房,患者首先取仰臥位,根據(jù)其喜好播放輕緩的輕音樂,使其安靜舒適,放松肌肉。同時配合護士的指導,注意語氣緩慢柔和,按順序進行肌肉放松訓練,如手部、上肢、肩、頭、頸、胸、腹、臀、下肢、雙足,最后要求全身肌肉放松。訓練每天1次,每次30min。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2]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負面情緒、生活質(zhì)量以及自覺癥狀嚴重情況。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價患者負面情緒變化情況,采用生活質(zhì)量(WHOQOL-100)量表評價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價患者的自覺癥狀嚴重情況。具體判定標準如下:HAMA、HAMD評分:HAMA及HAMD的評分范圍均為0~64分,7分為臨界值,表示無焦慮、抑郁。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輕度焦慮、抑郁:7<評分<17,中度焦慮、抑郁:17<評分<24,重度焦慮、抑郁:評分>24。WHOQOL-100評分:總共96個項目,總評分為0~12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越好。SCL-90評分:SCL-90量表包括90個項目,每個項目評分范圍為1~5分,總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自覺癥狀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負面情緒、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HAMA、HAMD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WHOQOL-100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負面情緒、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負面情緒、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s,分)
P值0.000 0 0.000 0 0.000 0觀察指標HAMA評分HAMD評分WHOQOL-100評分對照組23.01±2.71 22.84±2.61 71.65±4.57觀察組7.92±7.92 7.85±1.98 98.86±5.27 t值13.482 7 31.257 7 27.547 6
2.2 兩組患者SCL-90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SCL-90評分各項因子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CL-90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SCL-90評分比較(±s,分)
P值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項目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焦慮敵對偏執(zhí)精神病性對照組29.31±3.32 22.97±2.61 24.95±2.58 21.97±3.19 15.13±1.09 15.69±2.57 22.95±2.37觀察組20.08±2.19 17.98±2.48 16.97±1.99 16.96±3.49 9.98±0.97 10.04±1.86 17.95±2.56 t值15.701 8 9.634 0 16.751 1 7.450 6 24.405 9 12.125 5 10.067 4
軀體形式障礙也稱為Briquet綜合征[3],屬于一種特殊的精神障礙。其特征是患者長時間擔心或相信各種不同軀體癥狀的優(yōu)勢觀念。而患者常因為這些癥狀反復多次就醫(yī),但是各種不同醫(yī)學檢查未檢出對應的器質(zhì)性病變,以及醫(yī)生的專業(yè)解釋也不能消除患者的疑慮。即使患者真實存在一些軀體不適,但是無法解釋清楚癥狀的性質(zhì)、程度、患者痛苦及先占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對醫(yī)患關系產(chǎn)生負面影響。軀體形式障礙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及抑郁的負面情緒,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對軀體形式障礙患者實施認知行為護理具有重要意義。有相關研究表示[4],大多數(shù)軀體障礙患者有認識缺陷,錯誤的認知方式是導致該疾病發(fā)生的一種機制。認知行為護理療法在認識行為理論的指導下,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疾病情況和特點實施護理。認知行為護理療法不僅要了解患者過去及現(xiàn)在對生活事件的認識和真實想法,還要讓患者能夠慢慢提高對負性自動思維和功能失調(diào)性的認知能力[5],協(xié)助患者重新構建良好的認知過程,轉(zhuǎn)變過去扭曲認知或者不合邏輯的思考方式,學習新的認知行為模式并學會應用于日后的處境。
認知護理療法主要包括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疏泄支持、肌肉放松訓練等五個過程[6]。該護理療法重點強調(diào)通過一系列的心理疏導和行為矯正等干預來糾正患者原本不正確的認知,從而重建新的認知,幫其消除負面情緒和不良心理行為,解決問題。軀體形式障礙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及抑郁的負面情緒,而本研究結果表示,認知行為護理療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如觀察組患者的HAMA、HAMD評分均顯著低于低于對照組。該護理療法會對患者的負面情緒及認知功能障礙程度進行一個全面分析,接著開展一項項具有針對性的行為干預。本次研究,觀察組患者的HAMA、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WHOQOL-100評分高于對照組,SCL-90評分各項因子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認知行為護理療法可以有效改善軀體形式障礙患者的負面情緒和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