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丫丫
他們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磨難,然而所追求的不過是平凡中見真性情的一生。
他與楊虎城將軍一起發(fā)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不為加官晉爵,只為國共建立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然而他的一生卻被這無比純良的行為耽誤了。他被軟禁了將近半個世紀,但我們豈能說他毫無建樹?豈能說他碌碌無為?他歷經(jīng)北洋政府的覆滅,遭受父親慘死的打擊,參與國共兩黨的斡旋……他前半生的最大心愿是收復東北,而重獲自由后的最大心愿是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他這一生,心之所向,神之所往,只為祖國的安定與統(tǒng)一。
張學良對自己的評價是:“不怕死,不愛錢,丈夫決不受人憐。頂天立地男兒漢,磊落光明度余年?!苯?jīng)過重重磨難,他的那顆愛國心從未泯滅。
他是中國現(xiàn)代最負盛名的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和語言學家。胡適曾說:“寅恪話史學,當然是今日最淵博、最有見識、最能用材料的人?!庇纱丝梢婈愐∠壬牟W。
牛津大學曾正式聘請陳寅恪先生擔任漢學教授,他們認為陳先生是當時最優(yōu)秀的中國學者。但就是這樣一位最優(yōu)秀的中國學者身居戰(zhàn)火之中,工作條件十分惡劣。由于患有眼疾,又長期用眼過度,二戰(zhàn)結束后,陳寅恪先生已雙目失明。但他仍堅持授課,由學生協(xié)助工作和研究。他說:“我是一個教書匠,不教書怎么能叫教書匠?”
陳寅恪先生的治學精神當如他自己所言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堅持以自己的學術安身立命,守望他的思想與主張。
莎士比亞曾說:“在命運的顛沛中,很容易看出一個人的氣節(jié)。”他們在歷史的舞臺上嬉笑怒罵,在歷史的風煙里踽踽獨行,他們所守望的不過是這片錦繡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