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悅彤
“棚頭傀儡影中戲,英雄一往誰復真?!泵看慰吹竭@首詩時,心中都會有一些失落。失落里,還有著一份深埋的惆悵和守望。路上的落花殘葉隨風卷起,遼遠的天空上就飄著淡淡的愁云,懸著寒寒的孤月。
父親總是在對我說,說他小時候聽過的說書。那說書人似乎總是在有月亮的晚上,瘦瘦的彎月斜掛在村莊縹緲的炊煙里,那是一種現(xiàn)在沒有的美。
一般說書人是沒有辦法選一個“良辰吉日”,沒有飯吃了,就得拉著板車,拖家?guī)Э诘刈叽宕铩S袝r候恰好趕上月圓的時候,在皎潔的月色里飄蕩著抑揚頓挫的人聲,小村便增添一份生機。
于是,父親總固執(zhí)地認為小時候的月亮,特別的大,特別的明。如水一樣清澈的月華籠罩著村莊,悠閑的守望著世間忙碌的男男女女,好似一幅悠遠的水墨畫,有著淡淡的令人心動的韻律。
去年我回老家的時候,我也聽了一次,那天空的月亮真的很大,是我從來都沒有見過的明。不過,聽書的只有我們兩個,而且從開始到結束,只看到一個嶄新的驚堂木,沒有聽過驚堂木聲。
父親說,在以前每次說書的來了,村莊像個孩子,頓時鬧騰起來。
婦女們急著生火燒飯,忙著收拾孩子與男人。一邊拽著各種編制物,一邊拿著大大的厚厚的鞋底,匆匆忙忙地來到說書的場地。一邊聽說書,一邊把一生所有的愛,一點一滴地納進一針一線里。她們不懂什么是浪漫,她們是那么的樸實,將真實的自己,揉進他人的故事里。
男人呢?田家少閑月,白天干了一天農(nóng)活,晚上就拿著孩子寫過字的本子,裹著自家種的煙葉,在煙霧繚繞中過著踏實的日子。
每當說書的來了,忠厚縱橫的皺紋里蕩漾起不多的喜悅。搬著個墩子,父老鄉(xiāng)親相互招呼謙讓:“叔,你吸吸我家的煙葉不?”邊說話來到說書的場地。
雖說是場地,其實是找一個略高的空地,隨便順便搭一個臺子。只見一棵古樹之下,一張破舊的方桌,方桌之后一把椅子,桌上放著一只粗造的瓷碗,一把茶壺和一塊破舊的驚堂木。桌上點著煤油燈,數(shù)只不甘心的飛蛾不知疲倦地轉來轉去。
沒有讓村中里的人等太久,說書人便走上了臺,一身青衫在風中飄揚,接下來卷起白袖,清了清嗓子,“啪——”一聲驚堂木。
接下來便著對大伙拱手抱拳:“各位鄉(xiāng)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咱今來到咱們這地兒獻丑講幾段書,諸位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各位大哥大嫂大爺大娘們,別嫌棄俺說的不好,給口飯吃就行?!?/p>
父親說,說書人有著濃重的地方口音,卻是非常親切。那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把將他的心都收了去。那時候說書講的故事多是《楊家將》、《岳飛傳》、《隋唐演義》。
這樣的故事說來說去,熟悉的就像自己村中的一口人,早已知道了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忠心報國,他們命運的坎坷??墒悄菚r候大家仍然是為之嘆息,為之流淚,為之大笑,百聽不厭。
孩子呀,大都因沒有聽過,個個被吸引的睜大了眼,唯恐少聽一句話,聽錯一句話。于是,孩子們聽著聽著,就慢慢地都堆在說書人的桌子下,父親說他總是擠到第一個,不像我耷拉著腦袋,一點積極性都沒有。
我說,說書真的有那么好聽嗎?
父親說,那是當然,每次說到精彩之處,說書人拿起驚堂木在桌子上驀地一拍,聲音忽然嘎然而止,不說了。那種在沉迷中驚醒的遺憾,常引起大人們哈哈大笑。常有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像父親一樣,爺爺終被纏不過,只好含糊簡略的告訴父親一些梗概。
有時候說書的有年輕的女子,無論大人孩子都十分感興趣,更感興奮的是在躁動中的半大孩子。看到扎著長辮子的洋溢著青春氣息的姑娘,不羞不怯的唱上一段豫劇或說一段書,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父親說,當時他還在追其中一位姑娘。
父親說,或相識或不相識的,在不同的家鄉(xiāng)話里有著一種相同的情感。就這樣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舞臺,卻給多少人帶來藍天,慰藉了多少干渴的心靈。可惜,只是現(xiàn)在沒有了!
我卻說,沒有感覺,只是覺得舞臺很精美,服裝很華麗,但是沒有動心的感覺。
父親說,喜歡說書人身著那一襲長衫,雖然有點破舊并發(fā)出一絲淡淡的汗臭,但卻有一種溫文爾雅的氣質。微風吹起的一角,露出那樸實的粗布黑色棉布衣表。
可是,我看到的和父親說的不一樣。父親懷念的那一聲驚堂木,父親總在守望的那一聲驚堂木,和我的不一樣。
父親說,那一聲驚堂木敲破多少辛酸和渴望,在別人的故事里演繹自己別人的喜怒哀樂,在沒有人看到的角落也暗暗擦拭眼角欲墜的眼淚?
我卻說,那驚堂木只是一個擺設,根本什么都沒有。
父親說,現(xiàn)在時代不同了,說書的職業(yè)有了很大不同,再也不用披星戴月、拖家?guī)Э谒奶幈疾?,卻再也沒有那青衫白袖了。
那有著飄逸感的長衫也成了對過去一種溫馨的回憶,我們這一輩是再也看不到的了,他們這一輩或許只能對著月亮去守望。
后來,我每次聽到父親講說書人的時候,總是在想象想父親在老家聽說書的日子,想象說書人修長的青衫被風卷起的皺褶,想象老家的房頂上那輪又圓又大的月亮。
“卻說楊六使既見孟良,即欲轉回山寨,商議救駕。陳長者進前拜曰:‘將軍是誰?愿聞姓名?!狗銎穑瑢⑵浔灸┑乐?/p>
“啪——”
“欲知事后如何,請聽下回分解?!?/p>
遙望窗外的夜空,說書人那一襲青衫,是否還在月亮下飄逸么?
我在窗前,月下守望,那一聲驚堂木。
還不到日出的時候,天剛有點蒙蒙亮,這是一種美妙蒼茫的時刻。在深邃微白的天空中,還散布著幾顆星星,地上漆黑,天上全白,野草在微微顫動,四處都籠罩在神秘的薄明中。我獨立在窗邊,看著這夜晚即將結束。
有人曾說,大山無名,于平原河流之間,直沖天穹。也許,每個人有一座空山,但卻空空的。
在這里沒有猴子,也沒有什么大王,只有我們自己,或者,可能連我們自己也被化在山風凜冽,山雨凄涼。
每個人都有一座不言語的山。青山無語,看世上花開花落,花落花開,猶如白鳥忘饑,任林間云去云來,云來云去。
然而在這不言語的山中你想你是溪流,你便成為溪流,緩緩流向不可知處。你夢你是落花,你就化做落花,花亂落如紅雨。
這不言語的山中,你任月光來,不管月光去,將連綿的身軀映成蒼茫。讓天上人間這樣肅靜地存在著,一場場雷電,一夜夜雨雪,漫漶了生命的碑刻。
你在這里靜臥,從春山的笑顏,到冬山的睡夢。看山坡上的青草的憂傷,任憑空山的翠林沾濕了褲腳;看山峰外的蒼穹的寂寥,任由天邊的星空染白了衣裳。
或許每個人都把自己在這山中安放,如一粒白石,一陣松濤;似一陣清風,一層浪花。
在這里沒有人語,唯有塵世外的安放,自開自落,這便是我們心底的最后一片寧靜。
你也必需得有這樣一座空山,一個永是寂定的去處,一個永世寧靜的歸處,這樣才不致在人群的行走中茫然若失,不知所措。
山上沒有路,半山坡處沒有人家,只有在那懸崖邊緣有著。長滿了青苔的石板路,一叢歪歪斜斜的籬笆,風那扇吱呀作響的板門,有一扇窗鑲嵌在古老的青磚砌成的墻上。窗紙早已蕩然無存,只剩下橫橫豎豎的窗格,糸滿了長長短短的紅絲繩。紅絲繩在風中無助地搖曳,像是誰在哀怨地訴說,又像是吹不散的淡淡哀愁……
但這個房子是在懸崖邊緣的,就像山上草木的蔓生,有哪一刻又不是崖上的徘徊?我們在危險中望見風景,在恐懼里懂得歡樂。
最美的花,總是開在險惡的巖石,或是危險的懸崖。
也許,人間紅塵也是一座空山。
空山無語,時光無言。
一季季的風煙,心見著日升月落的輪回,記得曾經(jīng)美麗過的姓名。
他如此像山一樣的默聲,像山一樣深沉、無情。
人間在這里,一樣的無言,一樣的寂寞??搭B石磊磊,葛生蔓蔓。
子規(guī)的啼唱,是瀝血的思念,是一場遙遠,不可觸摸的夢。
夜晚瀉入山林,多少人睡了,多少人卻在山風的呼號中獨自失眠。
寫一首詩,寄一枝梅給遠方的友人。告訴他,此刻的窗上,星辰朗朗,竹風清麗。
許多的多情,需要這樣一座空山,一個獨往又獨坐的世界。
空山這樣容納了我,卻始終未發(fā)一言。
我想我是溪流,于是,我是溪流緩緩流向不可知處。
我想我是落花,于是,我是落花,花亂落如紅雨。
我選擇沉默,在這只能獨居的山中。
天涯如夢令,不禁憶當年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钋逭铡度鐗袅睢?/p>
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出游歸來的少女,泛舟于清溪之上,觀賞到藕花綻開、鷗鷺驚飛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著青春的愉悅。這一情節(jié),猶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愛的浪花,在那少女的記憶中不息地跳動著。
玩詞意,似為回憶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我命舟備酒,暢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應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jīng)]了興致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
怎么才能把船劃出去,不小心,卻驚起了一群的鷗鷺。
沉沉暮靄中,回舟誤入曲港橫塘,藕花深處。這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繽紛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
它呀,給我?guī)淼氖蔷薮蟮捏@喜和深深的陶醉?;ㄏ?、酒氣,使我暫時擺脫了封建社會名門閨秀的重重枷鎖,即使顯現(xiàn)出我貪玩活潑天性,也無妨。
于是我便有了爭渡之舉。當輕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著棲息在花汀漁浦的鷗鷺驚飛,我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生命的活力。我便讓這種活力就從詞短促的節(jié)奏和響亮的韻腳中洋溢而出。
愿做一首絕妙的大自然的贊歌。此首小令,為作者年輕時詞作。寫下我經(jīng)久不忘的一次溪亭暢游,表現(xiàn)我卓爾不群的情趣,豪放瀟灑的風姿,活潑開朗的性格。
用那白描的藝術,創(chuàng)造一個具有平淡之美的境界,清秀淡雅,靜中有動,語言淺淡自然。樸實無華,給世人以強列的美的享受。
我愿在開篇,用“常憶”二字,不僅表明這是我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我所追憶的內容,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
“溪亭”呀,簡單又清晰地點出地點是溪邊的亭子;“日暮”呢,是點出時間是一天的傍晚,夕陽西下很美?!俺磷怼币痪溲剑豢删心嘤谧置娴暮x來理解,而要看到,其中體現(xiàn)出青春少女的嬌憨情態(tài),蘊含著一種純真的形體美。更何況,真正讓我“沉醉”的,又豈止是醇厚的美酒,還包括著自然的美景呢。
接下來,我用了“興盡”一語,正可謂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歡樂活動,而把其中的具體細微之處,全都留給讀者去想象我懶得去寫了。當然已是“沉醉不知歸路”,自然就會“誤入藕花深處”,在詞中的情節(jié)發(fā)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蓋著叢叢密密的碩大荷葉,無數(shù)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綠葉的簇擁下,迎著陣陣晚風悄然綻放。一只漂流的小船,載著一位優(yōu)雅的少女,就在這荷花深處的翠綠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多美呀!
哎呀,快要結尾了!那我就在詞的結尾,重復使用了兩個“爭渡”吧!結果驚起一灘鷗鷺”。其實呀,河灘上驚飛的鷗鷺,不過是一種襯托么,真正受驚著慌的,還要算我自己吧。
作品到此,戛然而止。后來的結果如何呢?我雖未明言,但世人讀者還是不難想象:這畢竟只是一場虛驚,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終究還是化險為夷,安然地回到了家中。不然的話,我后來又怎么會寫出這篇作品呢?
不過,這件事情,的確在我心里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所以當我在作品中追憶及此,景色還是如此的鮮明,情態(tài)還是如此的逼真,從而給后世的無數(shù)讀者,留下更加難忘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