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介于游戲和心理表現之間,孩子們在美術畫活動中鍛煉手、眼、腦的和諧統一,開發(fā)智力,激發(fā)他們熱愛生活、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兒童畫是兒童心靈的眼睛,一塊神奇的凈土,這里寄托了孩子們全部的愛,讓他們在這塊凈土上發(fā)現自我,展現自我。
關鍵詞:幼兒;美工;自我表現
人類最可寶貴的時代是孩童時代,童心無暇、童真可愛、聰慧乖巧、率性不羈。兒童有一種超越具體事物的心理,他們擁有偉大的想象力,他們作畫時隨心所欲,形狀、顏色、構圖變化無窮,不受任何限制,表現了兒童特有的質樸、純真、自然、幼稚的美。而幼兒美術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不同年齡的幼兒有不同的年齡特點和思維方式,所以教學方法和內容必然有著內在的對應性。下面我就聯系自己的教學實際,來談一談幼兒在美工活動中的自我表現。
一、幼兒在美工中的實例表現
1.1在“慶三八”的活動中,當我問孩子們:“今天是媽媽的節(jié)日,你們想送媽媽什么禮物呢?”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許多孩子選擇了畫媽媽,瞧,孩子們畫的媽媽太夸張了,有的在媽媽頭上畫了個電風扇;有的畫的媽媽坐在了月亮上,還有的把媽媽的頭發(fā)畫的和身體一樣長……易成晨解釋道:“媽媽每次做事的時候,身上都能流很多的汗,所以我就在她頭上畫了一個電風扇,這樣媽媽就不流汗了?!眲⒑谜f:“我媽媽如果坐在月亮上就不會生病了,就不用吃藥、打針了。”魏倩說:“我把媽媽的頭發(fā)畫長了,她就會像仙女一樣了,就會更漂亮了?!甭犃撕⒆觽兊脑?,我很感動:小小的媽媽畫像里傾注了孩子們多少美好的愿望呀!盡管從繪畫技能上看,他們的水平并不高,但卻是孩子們用自己獨特的感受表現出的心中的媽媽。
1.2這個學期為了訓練孩子手指的靈活性,我請孩子們?yōu)槊朗车曜鏊湣:⒆觽兊呐d致很高,都非常認真。當我走到吳樂童身邊時,發(fā)現他做得很認真,但他做得并不是水餃,而是包子。這要在以前,我可能會批評他,但這次我還是蹲下來耐心地問他:“吳樂童,你做得是什么呀?”他馬上說:“老師,我沒有做水餃,我在做包子。”我說:“別的小朋友都做水餃呀?”他回答:“王老師,我不愿做水餃,我就做包子,因為我喜歡吃包子,在家里我奶奶就給我做包子吃?!薄昂?,那你就做包子吧。”我認可了他的做法,又引導他:“你的包子還能做成什么形狀呢?”我做了一個正方形的包子,他馬上就明白了,自己又做了一個三角形的包子。這雖然是發(fā)生在班里的一件小事,但可貴之處是我們接納了孩子的獨特性,傾聽了孩子的想法,很好地保護了孩子的獨創(chuàng)性、自尊心,盡管孩子沒有做水餃,但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又做出了其它形狀,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難度,同樣得到提高。這正符合《綱要》總則第五條指出的“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這一精神。每個幼兒都是“畫家”,他們不是不會表達自己的心理感受,而是不會按成人的方式來表達,如果我們允許幼兒按自己的方式表達,他們就會無拘無束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盡情地表達他們的所見所感。教師應該鼓勵幼兒敢于在美工活動中表達自己的獨特認識和感受。
二、在教學中通過技能融入教育。
幼兒年齡尚小,經驗較淺,想要獨立的表現自己的愿望還需教育工作者傳授給幼兒一定的美工技能,支持和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美術感覺。
2.1、在幼兒有需要時融入技能教育
技能是為幼兒更好地表達和表現自己的愿望服務的。在主題活動“交通工具博覽會” 中,我把一輛用牛奶盒做的汽車放在了前面,讓愿意制作的小朋友觀察后自己做。幾個幼兒有不同的表現,毛瑞小朋友拿起小汽車來看看,然后開始做;王杰小朋友看了半天才開始做的;還有的小朋友看了半天還不知從哪兒入手。我于是啟發(fā)他們,可以看一看旁邊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做好之后,我沒有評價誰做的好誰做的壞,而是把做好的小汽車都放到了桌子上,又出示了自己做的小汽車,在桌子上“開”了起來。可當幼兒也學著我“開”汽車時,有的汽車輪子掉下來了,座位也沒有了。就在這時幼兒有了把汽車修好的愿望。我就與孩子們一起討論怎樣才能把小汽車做得又好看又不容易壞,并根據幼兒的不同水平和需要,給予具體的幫助和指導。如果我們多給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讓他們在探索中積累經驗,并在他們對學習技能產生需要時去引導他們,就會產生更好的效果。
2.2、將幼兒學習的技能轉化為孩子的需要
有些技能不一定是幼兒當前的需要,這就需要我們尋找教育契機,把要求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幼兒的需要。我們班的詹耀小朋友平時比較調皮,不喜歡玩美工區(qū)游戲。有一天我發(fā)現他在玩美食店游戲時因生意太好而買不到菜了,他很著急,我就說:“那你自己做菜給顧客吃好嗎?”他點點頭。我把他領到美工區(qū),并和他一起討論該怎么做,做哪幾種,他說可以畫。于是他畫了一張又一張,然后把畫拿到了美食店。此后,他常會主動地去美工區(qū)畫畫。這一事例說明,作為教師,要不斷發(fā)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把要求孩子學習的技能轉化為他們的需求,使他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2.3、讓幼兒通過同伴間的分享與交流互相學習
幼兒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教師要充分認識并加以挖掘。從幼兒的角度去欣賞,不追求完美,贊賞幼兒點點滴滴的創(chuàng)造,并提供機會讓幼兒進行分享與交流,使他們有更多的溝通。例如,幼兒在用油泥做食物時,想出不同的食物,雖然每個人的方法比較簡單,但都是他們創(chuàng)造力的表現,老師都給予肯定和鼓勵,并讓幼兒將自己的食物給大家看,到進行制作時,每個幼兒的品種豐富了,老師在幼兒所制作的品種上加以加工,制作出新產品。這樣幼兒自然就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動手能力,激發(fā)了他們活動的興趣。
讓我們嘗試著在幼兒感興趣的藝術活動中,激發(fā)他們學習基本技能的需求,在幼兒有需求和興趣時,幫助他們獲得必要的技能,力求使幼兒實現自我表現的美術感覺。
作為一名教育者,在新《綱要》的指導下,要退出美工活動的誤區(qū),使美工活動切實成為幼兒自我表現的天地。給幼兒一片自由的天空,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來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簡介:
王紅梅(1981.5)女,漢族,江蘇南京人,幼教,本科,主要從事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