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志 張晨
【摘要】 目的:探究經皮椎體成形術聯合放療治療椎體骨轉移癌的可行性。方法: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椎體骨轉移癌患者80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用單純的放療治療,觀察組開展經皮椎體成形術聯合放療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椎體骨轉移癌治療總有效率;術前、術后即刻、術后3個月、術后半年和術后1年疼痛情況;術后1年活動能力評分。結果:觀察組患者椎體骨轉移癌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前、術后即刻疼痛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3個月、術后半年和術后1年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1年活動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經皮椎體成形術聯合放療治療椎體骨轉移癌的可行性高,可有效緩解患者軀體疼痛,改善其活動能力,對患者預后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廣。
【關鍵詞】 經皮椎體成形術; 放療治療; 椎體骨轉移癌; 可行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5.05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15-0-02
椎體骨轉移癌是轉移瘤常見的類型之一,可導致脊柱出現病理性骨折,甚至需要截癱。椎體骨轉移癌患者以脊柱轉移為常見,以局部疼痛伴隨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甚至可產生神經根和脊髓壓迫癥狀[1-2]。本研究探討了經皮椎體成形術聯合放療治療椎體骨轉移癌的可行性 ,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椎體骨轉移癌患者80例,納入標準:經X線平片、MRI、CT等檢查符合椎體骨轉移癌診斷標準,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可配合本次治療。排除標準:出現全身多處轉移、無法耐受手術或放療治療的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56~78歲,平均(65.73±5.21)歲;原發(fā)灶肺癌12例,乳腺癌12例,胃癌8例,其他8例。觀察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57~78歲,平均(65.71±5.13)歲;原發(fā)灶肺癌12例,乳腺癌12例,胃癌9例,其他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對照組用單純的放療治療,根據CT立體定位情況決定照射部位,給予大劑量單次照射80 Gy/lf。(2)觀察組開展經皮椎體成形術聯合放療治療,放療2周后進行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胸腰椎病變作椎弓根入路或后外側入路,C臂透視完成手術,注入骨水泥,觀察其滲透情況,若椎體壓縮程度較嚴重可進行PKP手術:將造影劑勻速注入球囊,促使球囊均勻擴張,向上下終板對壓縮松質骨進行擴張,促使損傷椎體恢復高度后進行后凸畸形矯正。將造影劑抽出,球囊回縮至最小,經工作通道抽出。低黏度含有鋇元素的骨水泥經工作通道注入擴張后空腔,骨水泥凝固之后可對松質骨進行支撐,提高椎體穩(wěn)定性。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椎體骨轉移癌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疼痛基本消失,恢復正?;顒庸δ?;有效:疼痛和活動功能改善50%以上;無效:疼痛、活動功能無明顯變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3];比較術前、術后即刻、術后3個月、術后半年和術后1年疼痛情況,采用VAS評分:0~10分,越高疼痛越明顯[4];比較術后1年活動能力評分,用ECOG體力狀況進行評價,滿分100分,越高越好[5]。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椎體骨轉移癌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椎體骨轉移癌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即刻、術后3個月、術后半年和術后1年疼痛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前、術后即刻疼痛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3個月、術后半年和術后1年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術后1年活動能力評分比較
觀察組術后1年活動能力評分為(80.78±4.32)分,高于對照組的(67.34±2.25)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椎體骨轉移癌治療難度大,因其可引起骨破壞、微骨折、骨組織機械壓迫、神經受壓等情況[6]。目前治療椎體骨轉移癌多采用放療方法,通過放療,可有效緩解椎體轉移所致疼痛,可能是因為射線可對骨組織細胞產生毒性作用,對神經末梢去極化過程進行影響而將疼痛信號傳遞阻斷,也可能是因為放射治療可對前列腺素和緩激肽等疼痛介質分泌進行抑制。另外,放療還可直接將腫瘤細胞殺滅,縮小腫瘤病灶,控制其生長,減輕骨髓腔和骨膜壓力而減輕疼痛。研究顯示,放療有助于血管纖維基質產生,提高成骨細胞活性,促使新骨形成,維持骨穩(wěn)定性[7-9]。經皮椎體成形術的應用具有微創(chuàng)性和安全性,其通過向椎體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促進椎體抗壓性的提高,從而增強椎體穩(wěn)定性,預防椎體塌陷,延緩疾病進展,改善患者活動功能,發(fā)揮止痛作用,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提高。但需注意經皮椎體成形術適應證,對于腫瘤已經破入椎管且對神經根造成壓迫的患者,經皮椎體成形術并不適用[10-12]。
本研究中,對照組用單純的放療治療;觀察組開展經皮椎體成形術聯合放療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椎體骨轉移癌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前、術后即刻疼痛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3個月、術后半年和術后1年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1年活動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經皮椎體成形術聯合放療治療椎體骨轉移癌的可行性高,可有效緩解患者軀體疼痛,改善其活動能力,對患者預后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莉莉,米彥霞,鄭永明,等.乳腺癌骨轉移97例臨床特點分析[J].腫瘤研究與臨床,2016,28(10):707-708.
[2]曾振明,阮宜駿.多發(fā)內生型骨瘤1例[J].臨床骨科雜志,2016,19(5):541.
[3]王卓敏,李迎春,任麗,等.89Sr核素治療聯合椎體成形術或放療治療椎體轉移癌[J].現代腫瘤醫(yī)學,2016,24(4):643-647.
[4]朱紅鶴.經皮椎體成形術聯合放療治療脊椎骨轉移瘤的臨床觀察[J].心理醫(yī)生,2015,21(24):113-114.
[5]程琳,何闖,劉云,等.放射性125I粒子聯合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椎體轉移瘤的應用研究進展[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7,26(7):535-538.
[6]李大森,郭衛(wèi),楊榮利,等.癥狀性脊椎血管瘤的術式選擇和療效分析[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5,25(2):97-102.
[7]肖智志,劉暉,李俐,等.椎體放射治療脊柱轉移瘤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6,21(9):818-821.
[8]曹敘勇,劉耀升,雷明星,等.椎體成形術聯合術后放療與單純放療治療脊柱轉移瘤的療效比較[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6,96(47):3805-3810.
[9]白佳佳.放療聯合椎體成形術治療椎體轉移瘤疼痛的臨床觀察[J].今日健康,2016,15(3):133.
[10]雷明星,劉蜀彬,劉耀升.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脊柱轉移瘤的研究進展[J].中國骨與關節(jié)雜志,2017,6(7):540-543.
[11]江澤飛,陳佳藝,牛曉輝,等.乳腺癌骨轉移和骨相關疾病臨床診療專家共識(2014版)[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5,95(4):241-247.
[12]何成建,李永東,顧一峰,等.經皮椎體成形術聯合介入腫瘤摘除術治療有神經壓迫癥狀的惡性椎體壓縮性骨折[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3,22(11):914-919.
(收稿日期:20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