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張孝忠,朱正芳,張偉國,徐重萍,張麗麗
患者女性,54歲,以“間斷胸悶、胸痛3天”為主訴入院。既往有“高血壓”病史10年。入院查體:血壓200/120 mmHg(1 mmHg=0.133 kPa),雙肺呼吸音清,心尖搏動位于右鎖骨中線內(nèi)第5肋間0.5 cm,心率67次/min,律齊,未聞及病理性雜音,雙下肢未見浮腫。胸部正位X線示鏡像心臟右位、腹部立位X線片示內(nèi)臟反位;超聲心動圖示:心臟在胸骨右緣探及,呈鏡像,心肌肥厚,三尖瓣少量反流,左心室舒張早期主動松弛功能減退。腹部超聲示:肝臟位于左上腹,脾臟位于右上腹,肝膽胰脾雙腎形態(tài)未見明顯異常。鏡像右位心校正導聯(lián)后入院心電圖(胸導、肢導聯(lián)鏡像反接)示Ⅱ、Ⅲ、aVF、V4~5呈qR型。實驗室檢查:心肌肌鈣蛋白I 2.15 ng/ml(參考值0.034 ng/ml)。入院診斷:(1)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Killip I級;(2)先天性心臟病,鏡像右位心,單冠狀動脈(冠脈)畸形(L-ⅡA型);(3)高血壓3級,極高危;(4)高血壓性心臟病。冠脈造影示:左主干開口于左冠狀竇,左前降支、左回旋支未見明顯狹窄,右冠脈開口于左主干近端,異常右冠脈分支走行在主動脈和肺動脈前面,中段可見局限性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約50%(圖1A、1B);左心室造影示:左心室壁運動正常,未見室壁瘤及覆壁血栓,主動脈根部造影再次證實為單冠脈,并開口于左冠狀竇(圖1C、1D)。
圖1 患者冠狀動脈、左心室和主動脈根部造影圖像
右位心常合并較嚴重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發(fā)生率可達40%~50%。此患者同時合并先天性單冠脈畸形,即僅有一支冠脈(單支左側(cè)或右側(cè)冠脈)為整個心臟供血,屬于臨床罕見的先天性變異,通常認為是胚胎時期冠脈不發(fā)育或異常發(fā)育造成的,發(fā)病率約 0.009%。根據(jù)單支冠脈的解剖行程,此患者冠脈為L-ⅡA型。
目前,冠脈造影和冠脈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成像(CTA)對單冠脈解剖結(jié)構(gòu)的了解都是較好的手段,但其各有優(yōu)劣。冠脈造影目前仍然是了解冠脈解剖以及病變的金標準,可以通過多個投射體位,在動態(tài)下觀察血管的走形以及病變,但對于畸形的冠脈將增加手術(shù)的難度,有時標準體位也無法充分了解冠脈的走形,常規(guī)造影導管無法找到變異的冠脈開口,同時變異會給術(shù)者帶來較大疑惑,不能判斷是血管畸形,還是血管閉塞,這些都將增加造影劑的使用量、曝光時間,同時也增加并發(fā)癥的風險,且經(jīng)常因?qū)Ч懿僮骼щy導致誤診、漏診。冠脈CTA作為無創(chuàng)檢查,可使所有冠脈在靜脈注入對比劑后同時顯示,不因冠脈畸形而帶來技術(shù)處理和診斷上的困難,還可以反映變異冠脈與周圍組織的解剖關(guān)系,發(fā)現(xiàn)其他心臟畸形等情況,但因掃描時間的局限,不能全面了解心臟收縮舒張雙期情況,也不能進行進一步實施介入治療。本人認為對于已確診的右位心患者,可以先行冠脈CTA檢查,篩查冠脈畸形、起源變異及其他并存的先天性畸形,為患者早期行介入、手術(shù)治療提供可靠的影像學依據(jù),同時可以避免惡性心臟事件以及臨床手術(shù)過程中誤傷冠脈意外的發(fā)生。
先天性鏡像右位心合并單冠脈畸形十分罕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時,給臨床診斷以及介入治療增加了難度,如心肌梗死的定位、介入操作、靶血管的判斷等等,此時需要運用多種手段進行評估。按照第三版全球心肌梗死新定義,此患者心肌肌鈣蛋白I升高結(jié)合缺血性胸痛,考慮急性心肌梗死,其右冠脈輕度病變,可能存在血栓自溶以及冠脈痙攣的可能,未行介入治療,給予冠心病藥物治療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