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
【摘 要】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我們每位老師的職責,在教給他們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健康、安全教育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確保學生健康、安全快樂的成長,根本在于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自我防范和自護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這也是學校安全工作的基礎。平日里,我們不但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健康、安全知識教育,還要留意觀察學生們的動靜,只要發(fā)現(xiàn)了某個學生有不安全的行為,就應當及時進行教育。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小學生健康安全教育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生;健康、安全;教育
小學生由于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范能力不強,往往受到來自多方面的事故傷害。近年來,隨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各種新情況、新變化、新矛盾不斷出現(xiàn),影響小學生安全的因素越來越復雜,對學校的安全穩(wěn)定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小學生不注意個人衛(wèi)生,飯前便后不洗手,吃了不衛(wèi)生的食物和瓜果,在公路上玩耍、溺水、拐賣、人身侵害、意外事件等事故傷害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給社會穩(wěn)定和小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加強小學生的健康、安全教育工作,保障小學生健康以及人身財產安全,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確保學校和社會的安全與穩(wěn)定,是擺在我們小學老師面前的一個突出問題,所以,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健康安全意識與能力顯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根據(jù)自己的從教經(jīng)驗,下面談幾點看法: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安全意識
小學生的健康、安全意識比較薄弱,自我安全意識不強。在生活中常常會受到各種傷害,尤其是夏天喜歡吃雪糕、喝冷飲,不注意飲食衛(wèi)生,活動強度大發(fā)生中暑,鍛煉后滿頭大汗回家吹電扇、吹空調,晚上引發(fā)中風歪了嘴等。且自己的物品隨意亂放,等到東西不見了才著急找老師。課間活動不講文明,一活動起來就不管身邊的人或物,經(jīng)常被弄疼弄傷。我們應該加強對小學生進行健康、安全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讓他們認識到飲食、生活、活動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諸如飯前便后要洗手,不吃發(fā)霉的食品,吃水果要徹底清洗,不再公路上玩啥,不去深水區(qū)游泳,不和陌生人交談以免上當受騙等。讓學生在形成良好的健康、安全意識,提高的自我防范和自護自救能力。
二、通過營造氛圍感染
學校要通過張貼健康、安全標語、設置安全櫥窗、出專題健康、安全黑板報、布置健康、安全科普畫廊等方式,使小學生從多方面了解掌握健康、安全知識,在處處重視健康、安全的濃郁氛圍感染下培養(yǎng)重視健康、安全的意識。
三、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生活中的小事等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學生一遇到問題就去找老師,找家長,這是學生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的一個表現(xiàn)。針對這一點,班級里可以開展一些活動,提倡大家自己能解決的小傷小問題自己解決,同時通過老師教,讓學生掌握一些簡單包扎方法。比如有一次我們班的一位學生削鉛筆不小心弄破了手,她哭著跑來找我,就這件事教育學生遇到類似情況自己應首先進行怎樣的處理。通過案例情境讓學生遠離不安全的因素,如2017年的夏天,某學校的一個三年級學生,吃過午飯,沒有睡覺的打算,玩什么呢?驕陽似火,一個念頭萌生了,游泳。他叫上鄰居的幾個小伙伴到村邊的一個水庫游泳,結果,污泥吞噬了他幼小的生命。通過這個案例讓學生明白游泳很有意思,但要注意安全,不能到深水區(qū)游泳,遠離不安全因素。又如某個冬天,個別調皮的學生在班里燒紙取暖,搞得教室里煙霧很濃,我就趨勢利用這個情境對學生進行了著火自救演練。同時要告訴學生,遭遇意處險情與傷害時,需要冷靜,要學會運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有能力將其制服時,當然要勇敢地同其博斗;沒有能力將其制服時,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嚇法”等及時脫身。萬不得已,也要對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進行比較,兩害相權取其輕,爭取把損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利益。
四、通過健康、安全告知制度,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
老師的告知可分為四個方面:一是把夏季飲食衛(wèi)生、預防中暑以及學?;虬嗉夁M行的各種活動中有關健康、安全方面應注意的問題對學生告知。如不吃生冷瓜果,活動后不能大量飲水,注意適當活動,防治中暑情況發(fā)生,具體活動中的各種操作注意事項,體育運動中某些項目的危險性,練習設備、器材的安全性能等內容都應但告知學生。二是把校園及其周邊的設施包括環(huán)境中可能影響健康的安全隱患告知學生。如校園內外維修改造,施工場所或臨時搭建的設施,校園內外處所、場地、水電設備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等都應及時告知學生。三是把學生的有關情況對家長告知。如學生生病、學生請假離?;蛉闭n、學生間發(fā)生糾紛或矛盾、學生的不良習氣以及學生發(fā)生傷害或意外事故等,都要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溝通。四是把發(fā)現(xiàn)的班級內部、校園內部及校園周邊存在的安全隱患以及安全事故向學校領導告知。
五、導之以行,引導學生遠離安全事故
健康、安全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促使學生形成安全行為,從而在學習生活中遠離安全事故,從而促進其健康、快樂的成長。學校作為一個公共場所,學習是集體性生活,學生是未成年、缺乏責任感的人群,安全隱患不可避免,我們要做好的就是防范于未然。防范于未然,重中之重是規(guī)范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引導學生以將康、安全的行為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學習、生活、成長。導之以行,注重引導與規(guī)范,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豐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課外活動;規(guī)范學生不參與不科學的活動,不到有安全隱患的區(qū)域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之遠離安全事故。
六、做好監(jiān)督管理工作
安全工作無小事,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但千萬不要忽視了那少部分的課余時間。我們很多安全事故就是發(fā)生在這段時間內的。我們平時的工作就疏忽了這一點,認為學生該休息,我們也該休息,此時學生失控,最易出亂。因此,我們要善于空檔的管理,細致入微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預防安全事件的發(fā)生。
學校安全無小事。班級安全是關鍵。只有學生、教師都樹立起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的意識,才能構建和諧學校、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吳江文.小學生安全健康教育之我見[J].小學生.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