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亦男
1924年泰戈爾訪華應(yīng)蔡元培之邀在清華演講,他曾提到“對自己的真實”有多么重要,那種篤定而從容,讓人羨慕。
人們總是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所以在網(wǎng)紅經(jīng)濟的時代里,突然紅了一個papi醬,這個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的女子,不期望用美貌“圈粉”,當初錄視頻只是因為喜歡。正是因為他們所從事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他們更加有動力,有激情將事情做到理想狀態(tài)——即使不會在名利場上風生水起,也會獲得真實的幸福。把自己交給忙碌,獲得的只是踏實,而愛我所愛,行我所行的真實才是內(nèi)心的動力源泉。在這個充斥著成功學的時代,這樣的“野蠻生長”,會成為潛力,找到成功的支點。
迫于壓力,我們常常喜歡將考試成績、財富和名利當作自己追逐的目標。難道,只有被老師和家長認可才是好學生、才意味著成功嗎?復旦附中高三女生湯玫瑰在校成績排在100名左右,這在老師眼里,并不是什么好學生,但她因為優(yōu)異的綜合素質(zhì),成為2004年哈佛大學唯一提前錄取的中國學生并獲得全額獎學金。當她接到出書談經(jīng)驗的邀約時她卻拒絕,她說,她不愿將自己的經(jīng)歷簡化成抽象的“成才公式”,因為“我們是野生植物,不是園林植物,每個人獨特的優(yōu)點就是自信的源泉。”
快有快的戰(zhàn)績,慢有慢的美麗。我們不愿意成為流水線上的產(chǎn)品,分數(shù)和校規(guī)也定義不了任何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潛質(zhì),無需套用一元化的成功模型,只要做最好的自己都有成功的機會。只有我們自己才可以決定自己的樣子。關(guān)于“做自己”的習題,考試不會考,它的影響卻最深。芬蘭諺語說:美麗的大理石不用修飾,大理石在地殼深處錘煉了數(shù)年,才得來渾然天成、自成一派,將最原始、最真實的花紋呈獻給世人,這是一種沖破層層霧靄內(nèi)心的通透從容。無論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做什么、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喜悅。
如果說張愛玲是帶刺的玫瑰,那么楊絳就是一株安靜的茉莉花。平淡的容易使人忽視,卻有自己最獨特的香氣。在105個年歲里,她坦然而堅強,生于亂世,卻又一顆純凈的心。“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沒有虛度此生,我活的很充實,也很有意思?!被厥讈頃r的路,先生還葆有一顆赤子心,無畏而真實。
“不忘初心”四個字,堅守的是內(nèi)心的真實,在社會里的浮躁和虛偽都被它摒棄,成為我們堅持理想的動力,成為內(nèi)心的動力源泉,即使我們最終沒有成功,也不會懊悔,這世上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內(nèi)心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勇氣,不放棄對生命的思索,不放棄對自己的真實。
走出象牙塔,便面對著被迫向世俗低頭的壓力,世俗太強大,沒人可以改變它,就像電影《無問西東》中所講:如果有機會可以提前了解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道你是否還會在意世俗希望你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么,才能被愛,但你不要忘了自己的珍貴。
愿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愿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只問前路、只問敢勇、無問西東,做最好的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