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教學重點。但是,如果教師制訂的教學目標不具體,且教學實施過程中沒有利用有效的方法進行指導,學生的朗讀水平就得不到提高,導致目標難以達成。走出“有感情地朗讀”的教學誤區(qū),需要我們語文教師真正重視朗讀教學,努力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需要我們語文教師根據課文類型和學生情況,靈活選用指導方法。
關鍵詞:感情朗讀;存在誤區(qū);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2-08
作者簡介:盧愛玲(1969—),女,山東東營人,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qū)第一實驗小學教師,一級教師,??疲芯糠较颍盒W語文教學。
在山東省遠程研修中,我觀課四節(jié),除了一節(jié)整合課,《駱駝和羊》《四個太陽》和《橋》三課教學時,教師們都制訂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教學目標。我發(fā)現一個共同的問題,三位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都沒有達成這一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語文公開課中,執(zhí)教教師都會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片段或語句。可是,縱觀我們語文教師的備課模式和目標實施以及達成情況,我們身陷教學誤區(qū)卻渾然不知。
一、“有感情地朗讀”存在的誤區(qū)
1.朗讀目標制訂模糊,沒有指向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對朗讀教學作了這樣的要求:“低年級學段,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年級學段,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高年級學段,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薄墩n標》依照學生們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學習規(guī)律而制訂,幾個字的差別體現學習的循序漸進性、逐步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科學性。而我們制訂朗讀目標時往往表述為“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目標籠統(tǒng)、模糊,沒有針對性、目的性。這一誤區(qū),從低年級學段一直延續(xù)到高年級。
《課標》要求:“低年級學段,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睂W習階段就要降低要求,教師一開始要求學生做到正確流利就好了,再漸漸指導學生學習有感情地朗讀。每一篇課文都有朗讀的要點、難點,教師可以抓住其一進行訓練。
《四個太陽》是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教師可指導學生在讀得正確、流利的基礎上,讀好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高山、田野、街道、校園,到處一片清涼?!比绻麑W生能在頓號處輕快、短促地停頓一下,用歡快、自然的語調讀出詞語,那么感情自然而出。還有最后一段:“春天,春天的太陽該畫什么顏色呢?噢……”如果學生能把問句和“噢”字讀好,就讀能讀出孩子的天真可愛。
教學目標可以定為: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學習有感情地朗讀帶有頓號和問號的句子。這樣,朗讀教學目標清晰,有指向性,也易于達成。
朗讀目標的制訂除了依據《課標》,還要抓住文本的特色。《橋》是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是一篇微型小說。篇幅短,卻有二十七個自然段;人物語言簡短有力,悲壯的結局出乎意料。朗讀時,把握好語速和停頓才能更好地體現文本所表達的情感。教師可以這樣制訂朗讀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段落間的停頓和語速的快慢變化,體味老漢的無私精神。
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的感情基調,都有作者特有的語感表達,教師在備課時應該細細揣摩,深刻體悟,抓住朗讀的要點,制訂出別具一格、清晰、針對性強的教學目標,讓“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不再模糊不清,不再大而化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成了霧中之花,不見目標達成
語文課堂中,不見教師范讀,促進學生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不見教師運用恰當指導方法,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這也是我們大多數語文課堂上司空見慣的問題。例如,觀摩課中執(zhí)教《駱駝和羊》的教師,頻頻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賣力地朗讀,聲音很大,不是拖音就是聲調怪怪的。教師也不作指導,按照自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完了一節(jié)課,而教后反思中,執(zhí)教教師說自己的普通話不夠好。
又如《四個太陽》的教學過程中,識字占用了相當一部分時間,該教師又引領學生“分析課文”,朗讀就顯得“微不足道”。朗讀的時間少,教師的范讀示范性不強、沒有針對性,導致學生的朗讀平平,沒有讀出“感情”。再如執(zhí)教《橋》的教師素質高,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步步為營,體悟雨的迅急,感受老漢的無私精神。我以為該教師會達成“學生層層深入地有感情朗讀”的教學目標。但我小心翼翼透過薄霧尋找,也沒有看到那支美麗的花——幾次自由讀、齊讀匆匆而過。
設定有感情朗讀課文的目標,課堂上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卻不具體指導,不見學生提升朗讀水平,是語文課普遍的誤區(qū)。
二、“有感情地朗讀”目標達成的對策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標達成,需要語文教師足夠重視
“有感情地朗讀”之所以存在誤區(qū),是因為教師不夠重視朗讀。而學生的朗讀水平除了通過公開課展示,不會再有其他方式進行測試考查。教師更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閱讀能力的提高以及寫作能力的訓練,而對學生的朗讀水平不會提出較高的要求,長此以往,課堂上有感情地朗讀的目標就成了可有可無。
特級教師于永正非常重視朗讀課文,他備課時會先朗讀四五遍。他體驗語感,揣摩語句的表達,直到朗讀達到純熟,與文章、作者融為一體產生共鳴的境界。于永正老師的課之所以顯自然本色,醇厚有味道,讓學生深深喜歡,就是得益于他的朗讀水平和指導朗讀的水平高超。而我們很多語文教師和于老師重視朗讀的程度相比相差甚遠。普通話不夠好的教師如果有于老師的“備課”精神,重視朗讀,努力練習,那么朗讀水平是會提高的。
教師的朗讀水平只有達到一定境界,才可以自信、有效地指導學生。課前,教師用心體味了文章,在朗讀上作了充分準備,便能自然地將學生引入文章情境中,學生與文本對話——有感情地朗讀便自然發(fā)生了。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沒有理由不去重視朗讀。學習名師,做好課下朗讀功夫,隨時隨機有感情地范讀,才可指導學生把自己的體悟體現在朗讀中。這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目標的達成就具備了前提條件,才會走出誤區(qū)。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目標的達成,需要靈活運用方法
我們會發(fā)現,在名師的語文教學中,都會有精彩的范讀。特級教師支玉恒在執(zhí)教《匆匆》一課時,幾次進行范讀,引領學生用心誦讀。一名學生讀:“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學生讀得急促,沒有感覺。支老師就讓學生停下,邊用手勢以示節(jié)奏,邊范讀。學生再讀時,語速還是過快。支老師就再一次范讀。最后,學生朗讀得聲情并茂,臺下一片掌聲。可以看出,范讀是最好的指導方法。另外,古詩和現代詩歌短小,讀好節(jié)奏、讀出韻味很難。教師可以為詩句標出節(jié)奏,幫助學生把握準節(jié)奏。
特級教師薛發(fā)根也非常重視朗讀指導,他教學《我選我》,讀第三自然段時,故意讀錯情感:“林老師親切地說:‘王寧,說說吧,你為什么選自己?學生笑開了,迫不及待地舉手?!彼麊枺骸靶κ裁矗俊?學生回答:“‘親切地說,應該是‘笑瞇瞇地說,你這是‘惡狠狠地說?!贝藭r,他引導學生:“‘親切和‘惡狠狠的語氣不一樣,語態(tài)也不一樣?!?/p>
薛老師的這一教學方法,另類、幽默又潤物無聲。薛老師在某地執(zhí)教《匆匆》時,也同樣重視朗讀指導,他最后還播放了孫道臨朗讀的《匆匆》。孫道臨略帶傷感的朗讀,深深地打動了所有的聽眾。
教無定法,指導學生的朗讀方法也多樣各異。我們要根據課文類型和學生情況,靈活選用指導方法。我們要誠心地重視朗讀教學,走出誤區(qū)。
參考文獻:
[1]于永正.于永正:我怎樣教語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2]薛發(fā)根,吳忠豪.《匆匆》教學實錄[J].小學教學設計,2014(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