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綺婷
【摘 要】神話原型批評理論認為,文學產(chǎn)生于神話,最基本的文學原型是神話。西方現(xiàn)代魔法神話《哈利波特》與古希臘神話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其主要人物哈利波特、伏地魔和鄧布利多分別與傳統(tǒng)的英雄、撒旦和智慧老人原型相呼應。這些經(jīng)典神話原型有助于人們加深對書中人物的理解,并喚醒人們深藏的情感欲望。
【關(guān)鍵詞】神話原型批評;哈利波特;英雄原型;撒旦原型;智慧老人原型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0-0227-02
從古希臘古羅馬到21世紀,神話傳奇一直深受人們喜愛。弗萊是神話原型批評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和集大成者,他認為,“文學產(chǎn)生于神話”,一切文學都是在“由人類的希望、欲求和憂慮構(gòu)成的‘神話世界中寫成的;其原因就是‘文學是神話性思維習慣的繼續(xù)。”[1]古老神話中許多原型代代相傳,經(jīng)久不衰,《哈利波特》用新瓶裝舊酒,主要人物個性鮮明,反映了亙古存在的神話原型。
一、哈利波特——英雄原型
約瑟夫·坎貝爾的《千面英雄》追溯了世界各地神話中的英雄故事,總結(jié)出神話中英雄的歷險之旅遵循“啟程——啟蒙——歸來”的規(guī)律。細讀《哈利波特》七部曲,主角哈利波特的成長歷程基本符合坎貝爾揭示的英雄成長模式。
(一)英雄的童年:不平凡的出身與長期的默默無聞。在希臘神話中,每位英雄都擁有顯赫的出身,被賦予非凡力量。J.K.羅琳筆下的哈利波特同樣不凡,他從出生起就是魔法界的傳奇,是唯一一位逃過伏地魔殺戮咒的人。
坎貝爾說:“命中注定的孩子不得不面對長期的默默無聞。這是一段極度危險、失意或飽受恥辱的時期?!盵2]尚未揭曉身世之謎前,哈利波特只是個寄人籬下的普通小男孩,受盡姨夫一家的白眼和欺凌。盡管哈利童年時期與魔法世界隔絕,他還是表現(xiàn)出巫師的潛質(zhì):他能從地面跳到煙囪頂躲避表哥和其幫兇的追打,可以用蛇佬腔與大蟒蛇對話。哈利11歲生日那天從海格口中知悉自己的身世,在長期默默無聞之后,他回歸魔法世界,開啟全新生活。
(二)英雄的歷險:超自然的援助與一系列的考驗。哈利在霍格沃茲學習的七年里,每一年都面對不同的考驗。當他陷入迷茫時,總有人為他提供幫助,他也從一個靦腆、自卑的男孩成長為率領(lǐng)魔法界巫師為自由、和平和權(quán)力而戰(zhàn)斗的領(lǐng)袖。哈利得到的幫助主要來自母親莉莉和校長鄧布利多。莉莉臨死前將愛融入哈利的血液中,讓伏地魔無法觸碰和傷害哈利。當哈利長大獨自面對力量強大的伏地魔時,母愛多次在危急關(guān)頭拯救他。鄧布利多也多次或明或暗幫助哈利,適時為哈利解答疑惑,鼓勵他一直前行。
《哈利波特》前三部中哈利“初生牛犢不怕虎”,在與伏地魔的對決中依靠過人的勇氣取得上風。第四部后,伏地魔恢復肉身和強大的魔法能力,雙方正面交鋒的次數(shù)逐漸增加。哈利的意志和能力得到極大的磨煉與提高,在火焰杯決賽現(xiàn)場和魔法部面對伏地魔毫無畏懼。到了第七部,哈利和朋友一邊躲避伏地魔的追殺,一邊四處搜尋和銷毀魂器,在霍格沃茨終極之戰(zhàn)中殺死了伏地魔。
(三)英雄的歸來:生活的自由。完成戰(zhàn)斗后,英雄帶著從中獲得的智慧與力量重返現(xiàn)實世界。在體驗了滿足靈魂的快感后,他必須接受現(xiàn)實的平淡,同時,他也收獲生活的自由和人類的擁護。大戰(zhàn)結(jié)束幾年后,哈利和羅恩的妹妹金妮結(jié)婚并生下三個孩子,享受家庭的溫暖,“傷疤已經(jīng)十九年沒有疼過了,一切太平”。而關(guān)于“大難不死的男孩”如何成長,如何憑借愛與勇氣戰(zhàn)勝黑暗邪惡勢力的故事將會流芳百世。
二、伏地魔——撒旦原型
榮格的原型理論用“陰影”描述我們內(nèi)心深處隱藏的或無意識的心理層面:“陰影的組成或是由于意識自我的壓抑,或是意識自我從未認識到的部分,但大多是讓我們的意識自我覺得蒙羞或難堪的內(nèi)容?!盵3]文學作品中的“陰影”原型多以魔怪形象呈現(xiàn),他們在人世間是獨裁者。
撒旦是西方神話中最經(jīng)典的魔怪形象。《舊約》中,撒旦還是“上帝使者中的一員”[4],到了《新約》,撒旦發(fā)生叛變,成為“上帝和世人的死對頭,萬惡之源,萬惡之首?!盵5]《哈利波特》塑造了一個經(jīng)典的撒旦形象——伏地魔,他在主要人物表中被定義為“殺死哈利父母的‘惡魔頭”,代表黑暗、邪惡、誘惑和毀滅的力量。
(一)名字和形象。伏地魔的本名是湯姆·馬沃羅·里德爾(Tom Marvolo Riddle),“湯姆”和“馬沃羅”分別取自父親和母親祖父的名字。他非常憎惡本名,成名后顛倒其字母順序,改名為伏地魔(“我是伏地魔”的英文是“I am Lord Voldemort”)。《約伯記》中耶和華問撒旦:“你從哪里來?”撒旦回答說:“我從地上走來走去,往返而來?!盵6]《路加福音》中,耶穌說:“我曾看見撒旦從天上墜落,像閃電一樣?!盵7]《哈利波特》中文版譯者將“Voldemort”翻譯為“伏地魔”,從名字上暗示他是撒旦原型。
撒旦在《舊約》中以一條古蛇的形象出現(xiàn),他誘哄亞當夏娃吃下禁果,誘惑耶穌違背神的旨意。伏地魔首次登場展示了像蛇一樣的外表,“那張臉的顏色像粉筆一樣死白,紅通通的眼睛放出光來,下面是兩道像蛇一般細長的鼻孔”。伏地魔是薩拉查·斯萊特林的后代,斯萊特林學院院徽正是一條蛇。他還會蛇佬腔,擅長攝神取念的魔法,煽動一群巫師成為食死徒追隨他。
(二)走向墮落。撒旦本是上帝座前的六翼天使,曾有“明亮之子”和“早晨之子”之稱。后來他因驕傲自大妄想與神同等觸怒上帝,被放逐地獄后墮落為惡魔之首。伏地魔的“黑化”之路與撒旦的墮落十分相似。
伏地魔上學期間外表出眾,頭腦聰明,獲譽眾多,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然而他背地里野心勃勃,瞞著老師們研究邪惡的黑魔法,心狠手辣,利用蛇怪襲擊在校的非純血學生,把海格趕出學校,謀殺祖父母和父親。
在霍格沃茲的最后一個學年,伏地魔得知保持長生不老,靈魂永遠不滅的絕佳辦法:制作魂器。要制作魂器,必須先謀殺他人,然后分裂自己的靈魂,并將靈魂的一部分藏入某個物品中,這樣人即使身體遭受襲擊或摧毀也不會死。人的靈魂理應完整無缺,將其分裂是違反自然的極度邪惡行為。有過多次殺人經(jīng)驗的伏地魔摸索出門道,畢業(yè)前用自己的日記成功制作出第一個魂器,走上作惡之路。
(三)追求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哈利波特》的故事情節(jié)可簡單歸納為魔法界正義一方與邪惡一方的奪權(quán)戰(zhàn)爭,伏地魔就像撒旦覬覦上帝的統(tǒng)治權(quán)一樣垂涎魔法界的控制權(quán),他不惜一切鏟除異己,企圖實行強權(quán)統(tǒng)治。然而在高錐克山谷一戰(zhàn)中,一直不可一世的伏地魔忽視了母愛的力量,他被自己施下的阿瓦達索命咒所傷,肉身和魔力煙消云散,只能逃往阿爾巴尼亞森林,十年后附身他人才重回巫師界。
回歸后,伏地魔一直尋找機會重奪魔法界統(tǒng)治權(quán),與哈利的多次交鋒中,伏地魔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猶如交戰(zhàn)中的撒旦。在神話故事中,邪惡永遠不能戰(zhàn)勝正義,為非作歹者會得到報應。撒旦最后被投進硫磺火湖承受巨痛,伏地魔則眾叛親離,6個魂器被逐一銷毀,最終他自己也被哈利殺死,永不復生。
三、鄧布利多——智慧老人原型
在人類的潛意識中,年長者是智慧的化身,這是人在幼兒時期父母崇拜的延伸。人類對年長者有潛在的推崇心理,在神話故事中,年長者往往以“智慧老人”形象出現(xiàn),他們?nèi)埽P(guān)鍵時候為身陷困境的英雄點撥迷津。《神曲》中,維吉爾出手相救危難中的但丁,并帶他游歷地獄和煉獄;《魔戒》中的甘道夫是正義一方最強大的魔法師,是魔戒能銷毀的關(guān)鍵;《哈利波特》中德高望重的校長鄧布利多也是這一原型的詮釋者。
(一)智慧與善良的象征。榮格認為,“智慧老人”原型有兩方面特質(zhì),“一方面代表知識、思想、洞見、智慧、聰穎,另一方面亦代表諸如善良、樂于助人的道德品質(zhì)?!盵8]阿不思·鄧布利多是魔法界公認的當代最偉大的巫師,霍格沃茲建校以來最偉大的校長,“伏地魔唯一害怕的人?!睘樽柚狗啬ХQ霸,鄧布利多創(chuàng)建并組織鳳凰社頑強對抗。作為校長,他選賢舉能,不論出身,聘請狼人盧平擔任黑魔法防御課的教師,讓有巨人血統(tǒng)的海格講授保護神奇生物課;他關(guān)心學生的身心健康,與政府部門魔法部對抗,反對攝魂怪在校園游走吞噬快樂。鄧布利多終身致力于保護麻瓜和弱勢群體,為狼人、巨人和家養(yǎng)小精靈等群體爭取權(quán)利,促進各種族平等和諧。
(二)英雄的引路者。神通廣大的智慧老人是英雄冒險之旅的強大援助者,他們常常在英雄身陷困境時出現(xiàn),為英雄提供精神指引和物質(zhì)幫助。
在鄧布利多漫長的一生中,親情是缺席的——父母早逝,妹妹意外死亡,兄弟決裂。這位偉大的巫師甚少體會到親情的溫暖,哈利的出現(xiàn)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缺。鄧布利多給予哈利特殊的關(guān)愛,他們的親密遠超校長與學生的關(guān)系。書中不乏二人暢聊談心的情節(jié),智慧老人不厭其煩地為迷茫的少年英雄揭開心中的疑惑。
當哈利懷疑自我的時候,鄧布利多點明他和伏地魔最大的不同,使哈利能自信地當格蘭芬多的學生。當哈利提及家人,鄧布利多一方面為哈利能積極面對親人永遠離世的事實而欣慰,另一方面告訴哈利懷念死者并不可恥,人們愛過的人并不會真正離開。
智慧老人是“先知”,他洞悉英雄即將面臨的倒霉困境和危險,會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供英雄上路。鄧布利多足智多謀,在世時安排好一切,確保自己離去后哈利也能得到幫助。他把熄燈器、《游吟詩人比伯的故事》和含有復活石的金色飛賊作為遺物分別留給羅恩、赫敏和哈利,在尋找魂器和最后打敗伏地魔上,這些東西都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四、結(jié)語
《哈利波特》在全世界廣受歡迎,不僅是因為它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滿足了人們對魔法世界的向往,還在于它重現(xiàn)了植根于人類集體無意識中的神話史詩,滲透英雄、撒旦和智慧老人等神話原型的指涉,喚起蟄伏在人類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愛與勇敢,珍視朋友,直面死亡,這是《哈利波特》系列帶給我們的寶貴人生經(jīng)驗。
參考文獻:
[1]諾思羅普·弗萊.批評的解剖[M].陳慧,袁憲軍,吳偉仁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6.
[2]約瑟夫·坎貝爾.千面英雄[M].黃玨蘋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3]申荷永.榮格與分析心理學. 榮格與分析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4][5]施正康,朱貴平.圣經(jīng)事典[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5.
[6][7]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編.圣經(jīng)[M].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2010.
[8]榮格.榮格文集:原型與原型意象[M].高嵐主編.長春:長春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