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峰
[摘要] 目的 觀察消渴丸治療氣陰兩虛證2型糖尿病的應用及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期間該院收治的氣陰兩虛證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根據(jù)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采用二甲雙胍片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消渴丸治療觀察組患者。觀察對比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等變化以及臨床療效。結果 兩組治療前中醫(yī)證候積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觀察組中醫(yī)證候積分與對照組相比下降顯著,且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后FBG、2 hPG等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兩組FBG、2hPG等與本組治療前相比下降顯著,且組間差異對比P<0.05。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3.02%(40/43),而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81.40%(35/43),觀察組較對照組明顯更高,且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氣陰兩虛證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消渴丸治療的效果非常顯著,既能有效改善其少氣懶言、多食易饑、體倦乏力、口渴喜飲等癥狀,還能對其血糖水平予以有效控制,因此值得應用推廣。
[關鍵詞] 消渴丸;氣陰兩虛證;2型糖尿?。慌R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3(b)-0073-02
近幾年,由于人們生活質量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臨床糖尿病發(fā)生率呈現(xiàn)為逐年增長的趨勢。而作為一個世界性公共衛(wèi)生問題,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對人類健康存在嚴重威脅。在臨床上2型糖尿病最為常見,且在糖尿病中占比95%左右,其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具有一定常見性、多發(fā)性,且對患者的生存質量以及身體健康存在嚴重危害。針對此類患者,在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的同時,還需對其氣陰兩虛證候加以改善[1]。因此該文選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期間該院收治的氣陰兩虛證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即對消渴丸治療氣陰兩虛證2型糖尿病的應用及臨床療效進行了觀察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氣陰兩虛證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根據(jù)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其中,對照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為47~75歲,平均年齡為(61.03±3.54)歲。病程為2~14年,平均病程為(5.3±2.7)年。觀察組男20例,女23例,年齡為48~76歲,平均年齡為(60.33±3.17)歲。病程為2~15年,平均病程為(5.7±1.8)年。兩組兩組基礎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診斷標準[2]:均符合2004年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糖尿病專業(yè)委員會制定的證候診斷分型標準(中醫(yī)診斷標準);均符合1999年WHO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標準)。
1.2 方法
采用二甲雙胍片治療對照組患者,具體用法用量為:口服,0.25 g/次,3次/d,持續(xù)治療30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采用消渴丸治療觀察組患者。具體用法用量為:口服,10粒/次,3次/d,持續(xù)治療30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等變化以及臨床療效。①中醫(yī)證候積分[3]:主癥:神疲乏力、咽干舌燥。次癥:心悸失眠、五心煩熱、氣短懶言、口渴喜飲、多食易饑、便秘或便溏、尿赤或尿頻、脈細數(shù)無力、舌紅少苔。具備1項主癥(陰虛或氣虛)加1~2項次癥(氣虛或陰虛),或同事具備2項主癥即可確診。中醫(yī)證候積分根據(jù)主癥、次癥采用4級評分法,即主癥0、2、4、6分,次癥為0、1、2、3分,分為無、輕、中、重等。②臨床療效[4]:顯效:患者治療后FBG、2 hPG等指標下降≥40%或者下降至正常范圍;有效:患者治療后FBG、2 hPG等指標下降≥20%;無效:患者治療后FBG、2 hPG等指標無下降或未達到正常范圍。(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治療有效率。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用戶(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對比
兩組治療前中醫(yī)證候積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而治療后觀察組中醫(yī)證候積分與對照組相比下降顯著,且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血糖指標對比
兩組治療前后FBG、2hPG等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兩組FBG、2 hPG等與本組治療前相比下降顯著,且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3.02%(40/43),而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81.40%(35/43),觀察組較對照組明顯更高,且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中醫(yī)學理論認為,糖尿病屬于“消渴”范疇,且其具有多種多樣的辨證分型,而在患者整個病程中,氣陰兩虛證實最基本的癥型,且多發(fā)于老年群體。該病癥由于早期缺乏典型癥狀,且病程較長,因而臨床診斷和治療存在一定難度。而為了延緩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發(fā)癥,則需對其血糖水平予以嚴格控制,并努力使其保持在接近正常范圍水平。作為一種中西藥合劑,消渴丸是在“消渴方”和“玉泉散”等前提下化裁研制而成,其可增強降糖作用,且具備了中藥和西藥兩者的優(yōu)點,其組成成分包括優(yōu)降糖、五味子、三藥、黃芪、葛根、生地黃、天花粉等,其中五味子可收斂固澀、補腎養(yǎng)陰;山藥可益氣養(yǎng)陰;黃芪可補氣升陽;葛根、生地黃、天花粉可養(yǎng)陰生津。上述藥物聯(lián)合使用,即可達到滋真陰、升元氣、固津治本的目的[5]?,F(xiàn)代藥理學表明,上述中藥還具有提高耐糖能力、較強降糖作用,改善外周對葡萄糖利用率、促進胰島素分泌等作用,同時能疏通血流、改善微循環(huán)、降低血脂,降低高血凝狀態(tài)和血黏度,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從而有效減少各種糖尿病并發(fā)癥[6]。該文的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中醫(yī)證候積分與對照組相比下降顯著(P<0.05);兩組FBG、2 hPG等與該組治療前相比下降顯著(P<0.05)。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3.02%較對照組81.40%明顯更高(P<0.05)。該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7]報道一致,這表明消渴丸在改善患者各種氣陰兩虛證的同時,也能達到良好的降糖效果。因此可以看出,針對氣陰兩虛證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消渴丸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和價值。
綜上所述,針對氣陰兩虛證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消渴丸治療的效果非常顯著,既能有效改善其少氣懶言、多食易饑、體倦乏力、口渴喜飲等癥狀,還能對其血糖水平予以有效控制,因此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永仁.消渴丸聯(lián)合六味地黃丸治療2型氣陰兩虛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7):9246-9247.
[2] 汪永忠,李穎,李翔,等.消渴丸對比格列本脲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與安全性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藥房,2015,26(36):5110-5113.
[3] 于全山.加味六味地黃湯治療2型糖尿病氣陰兩虛證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28):285-286.
[4] 王紅英.加味六味地黃湯治療2型糖尿病氣陰兩虛證30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4,12(19):34-35.
[5] 曾志航,李慧楠,陳光亮.消渴丸對2型糖尿病氣陰兩虛證候改善效果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3,9(10):59-60.
[6] 韓茹,曾志航,陳光亮.消渴丸治療2型糖尿病及低血糖反應研究概況[J].中成藥,2013,35(6):1299-1303.
[7] 徐之也,夏偉,朱明錦,等.消渴丸治療2型糖尿病隨機對照試驗Meta分析[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15(1):137-140.
(收稿日期:20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