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船芝(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甘肅省,蘭州市,郵編730030)
“花兒會”是甘、青、寧一帶人民群眾自發(fā)組織集聚演唱“花兒”的盛會,是傳承和保護“花兒”的重要組成形式。農(nóng)歷4月26日至28日,松鳴巖正是萬物復蘇、春意盎然之時,此時舉辦“花兒會”不僅可以讓耳朵聆聽到“花兒”的盛宴,也可以使眼睛一窺松鳴巖AAAA級景區(qū)的風采。
松鳴巖坐落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臨夏州古謂之“河洲”,是西北花兒的發(fā)源地之一,松鳴巖西臨太子山南靠藥水峽。這里叢山峻嶺、花香四溢,清澈的河水依偎著青山而躺,朵朵的白云與藍天相伴。有花兒這樣唱到;“太子山懷抱的松鳴(了)巖,西方頂連的是藍天;五彩的祥云們繞山(呀)轉(zhuǎn),南無臺落下了神仙?!盵1]可見松岷巖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對“花兒”影響之大。
和政縣的人文環(huán)境也是造就松鳴巖“花兒會”的又一原因。這里集聚著漢族、回族、東鄉(xiāng)族等9個民族,在多種民族混居的環(huán)境下,人們相互學習、借鑒,共同致力于“花兒”的發(fā)展。這里的“花兒”歌手們大多出生于農(nóng)村,從小在“花兒”的熏陶之下成長,多彩的農(nóng)村生活為歌手們“花兒”唱詞編創(chuàng)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這里的人們聰明才智,自制四弦子、嗩吶、咪咪等樂器為“花兒伴奏”,使得“花兒”更為飽滿、動聽。
農(nóng)歷4月27日,筆者一行從蘭州前往和政縣,隨著車子前行,星星點點的綠色映入眼眶,慢慢的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相互簇擁而來,原來西北不止是荒涼,還有如此之美景,猶如置身于江南一般。前來浪“花兒”的人十分的多,堵車的長隊像一條巨龍盤旋于松鳴巖腳下。道路兩旁的叫賣聲與人群中的吵雜聲相互交錯著,場景十分的熱鬧。
隨著吵雜聲漸漸的遠去,歌聲層層隱隱的飄來。跨過石拱橋,終于置身于“花兒”的天地了,筆者多次嘗試從人群縫中擠進“花兒”攤子[2]中去都未成功,正在惆悵之時,恰好聽到;“這里太狹窄,咱們‘攤子’人多,咱移到邊上地勢平坦、寬闊的地方去。”這話音剛落,筆者迅速跟著扛音響的小哥一路狂奔,這下終于占了個好位置。除了錄音、拍照、錄視頻之外,筆者借著“花兒”歌手輪換的空隙時間,前去與在一旁休息的“花兒”歌手相互交流。在交流中筆者得知,這位“花兒”歌手名叫馬占良,回族,今年43歲了,演唱“花兒”已有20多年之長,十分的酷愛“花兒”,專門從青海趕過來參加此次“花兒會”,并且說;“這幾天都會在松鳴巖唱‘花兒’,等這邊‘花兒會’結(jié)束了又要趕去下一個‘花兒會’”。當筆者問及;“中途不休息一下嗎?唱了三天,又接著去下一場,嗓子能受得了嗎”?而‘花兒’歌手馬占良卻笑著回答道;“不休息的,對于非常喜歡‘花兒’的民間歌手來說‘花兒會’就是我們每年的期盼,再累也值得,嗓子不舒服就中場休息一下然后接著唱”。‘花兒’歌手們對于‘花兒’的這種熱愛是旁人所無法體會的,難怪會有‘花兒’這樣唱道;“刀刀拿來頭割下,不死就是這個唱法”。除了詢問‘花兒’歌手馬占良之外,筆者還一一咨詢了王碧霞(女、漢族、46歲)、鄭小平(男、東鄉(xiāng)族、42歲)、馬油布(男、回族、36歲)、馬色立妹(女、回族、40歲)等‘花兒’歌手。通過與他們的交流,筆者深知他們對于‘花兒’的酷愛,也迫切希望‘花兒’能不斷的傳承發(fā)展下去。
此次調(diào)研,筆者發(fā)現(xiàn)在松鳴巖“花兒會”中,“花兒”歌手們偏愛演唱河州三令,如以下曲調(diào):
曲調(diào)1:
曲調(diào)2:
通過對“花兒”歌曲錄音的整理,筆者得出“花兒”歌手們偏愛演唱河州三令有以下原因:
1、河州三令曲調(diào)相對平穩(wěn),曲調(diào)中‘大跳’音程較少,“花兒”歌手們易于演唱和把握。
2、河州三令節(jié)奏平緩、自由,可以留出足夠的時間讓“花兒”歌手們即興創(chuàng)詞。
3、河州三令能使“花兒”歌手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對樂句、字詞潤腔上多花些功夫能更好的詮釋出“花兒”嘹亮、優(yōu)美、風趣、多彩的特征。
此次調(diào)研,筆者了解到以前“花兒會”上演唱“花兒”的人很多,男女老少皆唱,而如今演唱“花兒”的人比較少,且大多演唱“花兒”的歌手多是35歲至55歲的中年人,演唱“花兒”的年輕人少之又少?,F(xiàn)代音樂的飛速發(fā)展對“花兒”的沖擊,使得大多數(shù)人對“花兒”沒有興趣,使得觀看“花兒會”的人數(shù)相對降低,為此筆者擬出一下傳承與保護的建議。
利用政府職能,加大對松鳴巖“花兒會”的宣傳力度。在臨近“花兒會”期間,政府錄制相關(guān)“花兒”宣傳短視頻通過網(wǎng)站、相關(guān)電視頻加以宣傳,制定“花兒”宣傳海報、橫幅在各個交通要到粘貼、懸掛,制定“花兒”宣傳冊在各大集市上發(fā)放等等。
政府支持民間或是有關(guān)部門興辦“花兒”培訓機構(gòu),適當?shù)挠枰耘嘤枡C構(gòu)相關(guān)優(yōu)惠政策,激勵人們興辦“花兒”培訓機構(gòu)。
定期組織舉辦“花兒”競賽,吸引眾多熱愛“花兒”的歌手們前來參賽,這也是花兒傳承與保護的重要手段。
“花兒”的相關(guān)論著對于“花兒”的傳承于保護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花兒”理論專著可以將原有的“花兒”記錄下來,為后世傳閱,改編的“花兒”曲集可以拓寬“花兒”的發(fā)展,讓更多的人傳唱。
對于“花兒”傳承人的培養(yǎng)也是不可忽視的,培養(yǎng)出一批優(yōu)秀的“花兒”傳承人,他們不僅傳唱“花兒”,而且也會將自身的本領(lǐng)傳遞給周圍人,影響周邊的人一同傳唱“花兒”,為“花兒”的流芳百世貢獻力量。
定期舉辦“花兒”講座、研討會,為傳承與保護“花兒”大家一起齊心協(xié)力進言獻策。
注釋:
[1]《松鳴巖花兒會》蘭州日報.2005.06
[2]西北地區(qū)對圍圈而歌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