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桂榮 楊明
摘要 魚腥草可作蔬菜,也可全株入藥,價值較高。本文介紹了魚腥草的特征特性,并從整地定植、日常管理、采收和銷售等方面總結其栽培技術,以期為魚腥草種植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 魚腥草;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2-0088-01
魚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全株可入藥,有清熱、解毒、利水之功效,可用于治療腸炎、痢疾、腎炎水腫及乳腺炎、中耳炎等癥[1-2]。近年來,藥食同源、回歸大自然等風興起,魚腥草成為陜西南部居民喜愛的山野蔬菜之一。但是,由于野生魚腥草資源珍貴、受季節(jié)限制,野生資源供不應求,市場價格較高,而山區(qū)居民又面臨依托當?shù)刭Y源生產居民喜愛價值高的優(yōu)質農產品,實現(xiàn)產業(yè)結構升級,脫貧致富的現(xiàn)實需求。筆者于2017年學習四川魚腥草先進種植技術,培訓教師采用通俗的語言主要講解了5項要點:一是種植法寶,斜著種,側芽多,可增產1/3;二是拱棚種植,一年四季可以生產,解決了魚腥草不能越冬的問題;三是以食為主,藥用為輔;四是以當?shù)仫埖?、賓館銷售為主,互聯(lián)網電商銷售為輔;五是建成無公害基地,爭取出口魚腥草花。其最終目的是通過人工種植,填補市場空白?,F(xiàn)將魚腥草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生物學特性
野生魚腥草在我國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南方各省區(qū),陜南是適生區(qū)之一,但近年來野生資源出現(xiàn)急劇下降趨勢。魚腥草適應范圍廣,在全國各地無霜期內均能生長,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可以正常越冬,氣溫12 ℃即可出苗,生長期溫度16~25 ℃,具有喜濕、耐澇、耐陰、對光照和土壤要求不嚴等特點。魚腥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腥臭味,株高30~50 cm,莖上部直立、下部匍匐,莖下部有節(jié),節(jié)上輪生小根。葉薄紙質,互生,葉面和葉背有卵形或闊卵形的腺點,葉心形,全緣,葉長4~10 cm,葉寬2~6 cm,有掌狀葉脈5~7條,葉柄長1.0~3.5 cm,無毛,托葉膜質長1.0~2.5 cm,葉柄與下部合生成鞘。夏季開花,花期5—6月,無花被,排成與葉對生、長約2 cm的穗狀花序,總苞葉4片,生于總花梗之頂,白色,花瓣狀,長1~2 cm,雄蕊3枚,花絲長,下部與子房合生,雌蕊由3個合生心皮組成。果期10—11月,蒴果直徑2~3 mm,近球形,頂端開裂,具宿存花柱。種子卵形[3]。
1.2 繁殖方法
魚腥草一般有3種繁殖方法,分別為分株繁殖、插枝繁殖和根莖繁殖,繁殖材料一般取自野外健壯無病蟲害的本地植株。分株繁殖:準備好土質為砂壤土的苗床,于3月下旬至4月將母株挖出移栽,也可以直接移植。根莖繁殖:2—3月選擇白色粗壯無病斑的根莖,截成具有2個腋芽以上的小段,定植于苗床上。插枝繁殖:于春、夏季將無病蟲害的枝條剪成長12~15 cm的插穗,然后將其扦插于土床中,株行距10 cm×16 cm或10 cm×14 cm,插后澆水遮蔭,生根后移苗定植。無論采取哪種繁殖方法,均需注意冬季和早春防凍保溫,夏季和初秋遮陽保濕。
2 栽培技術
種植魚腥草見效快。陜西省南部山區(qū)定植3個月后即可分批采收,一年四季可以收獲,也可破季栽植、收獲。因其天然有魚腥味,生長期間未發(fā)現(xiàn)有病蟲害,屬無公害、無污染蔬菜,市場暢銷,效益高。魚腥草產量45 t/hm2左右,售價4~10元/kg。
2.1 整地定植
魚腥草一年四季均可種植,但播種的最佳時期在立春前后,春季、夏初和冬季栽種當年可收。魚腥草栽培應選擇有自然遮蔭(半陰半陽)、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塊,施農家土雜肥45~60 t/hm2作基肥。在苗床上朝同一方向開深8~10 cm、寬13~15 cm的溝,行距20~25 cm,將種根頭尾相連,連續(xù)擺放在溝中,每溝平行擺2行,種莖段間距為5~8 cm。夏季高溫季節(jié)種植,為了保證成活率,一般要求有3個節(jié);冬前種植,為了保證其正常生長發(fā)育,要求加蓋地膜或報紙[4]。
2.2 日常管理
一是水分管理。定植后的幼苗期遇干旱,應早晚澆水,濕潤畦土;干旱季節(jié)應適時澆灌水,雨季應及時排水,忌苗床中長時間積水。二是肥料管理。幼苗成活至封行前,中耕除草和追肥2~3次,肥料以氮肥為主,追施尿素20~30 g/m2,先稀后濃;每次收割后追施氮肥,以促進植株萌發(fā);秋季采收后追施磷、鉀肥,同時進行培土。三是雜草防除和摘心。如果發(fā)現(xiàn)雜草,應及時清除,適時進行淺中耕松土,對地上莖葉生長過旺的植株進行摘心,抑制長高,促其發(fā)生側枝。四是適時覆蓋。冬季注意加蓋塑料大棚或拱棚,夏季注意遮蔭,防止日光直射。
2.3 采收和銷售
根據(jù)產品種類選擇合適時間采收。采摘嫩莖葉的,在定植后苗高8~10 cm時即可采收,以后每隔10~20 d采收1次,可以趁鮮上市,也可以曬干后上市。收取地下莖的,在定植6個月以后即可適時采挖,洗凈后除去雜質,趁鮮上市或用于淹漬加工。留作種用的地下莖可隨用隨采。魚腥草全草可供藥用,隨時可采收,洗凈后曬干貯藏或上市銷售[5-6]。
3 參考文獻
[1] 任毅,楊興中,王學杰,等.長青保護區(qū)動植物資源[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2.
[2] 富遜娣,徐嬋娟,寧智剛,等.精準脫貧生態(tài)扶貧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7(10):256.
[3] 康建軍,張祿源,何鳴筱.杜仲的研究與應用進展[J].植物學通訊,1998,15(6):47-51.
[4] 王軍崗,單國玉.淺談長青自然保護區(qū)與社區(qū)群眾和諧發(fā)展的途徑[J].陜西林業(yè)科技,2012(2):86-88.
[5] 顧海科,劉桂君,宋梅芳,等.艾草標準化人工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8(4):89-90.
[6] 韓正國,屈春俠.大棚魚腥草栽培技術[J].現(xiàn)代園藝,2016(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