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冰
【教學目標】
1. 教學寫端午節(jié)的兒歌——文秀的《端午》,讓學生初步接觸《離騷》,感受其特點并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2. 引導學生用習得的學習方法自學跟端午節(jié)有關的詩句,了解古代過端午節(jié)的習俗。
3. 推薦跟端午節(jié)有關的古詩及視頻,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端午節(jié),背誦積累相關古典詩句。
【教學重難點】
教學端午節(jié)兒歌——文秀的《端午》,帶領學生初步接觸《離騷》,感受其特點并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
1. 游戲:看圖猜傳統(tǒng)節(jié)日。
2. 介紹端午節(jié):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岸恕钡囊馑己汀俺酢毕嗤?,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等。
設計意圖:以兒童喜歡的猜圖游戲導入新課,簡單介紹端午節(jié)的一些情況,無形中滲透了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
二、教學跟端午節(jié)有關的兒歌及詩句,并教給學生學古詩的方法
(一)教學兒歌
1. 學習兒歌并了解端午習俗。
師:端午節(jié)這一天,小朋友家里有哪些習俗?
出示兒歌:
端午節(jié),艷陽照,家家門上插艾蒿。
掛絲線,戴香包,娃娃樂得蹦又跳。
吃粽子,劃龍船,紀念屈原永記牢。
2. 引導學生用各種方法讀兒歌:男、女生分句讀兒歌,拍手讀兒歌等。
設計意圖:中國傳統(tǒng)童謠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是兒童學習母語、親近母語最早的范本,是兒童學習生活、認識社會最好的途徑。在富有韻律的節(jié)奏中,學生感受到了童謠的魅力,也了解了端午的相關習俗。
(二)教讀文秀的《端午》
1. 師:你知道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誰嗎?
2. 播放視頻:《屈原的故事》
3. 出示文秀的《端午》。
端 午
〔唐〕文秀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 指導學習古詩的方法。
第一步:劃分節(jié)奏讀出詩韻。
師范讀《端午》,學生劃分節(jié)奏,師小結讀法:漢字有四聲調,在讀古詩的時候,一聲二聲我們可以拉長一點,三聲四聲就應該讀得短促一點。剛才我們通過劃分節(jié)奏來讀詩,再加上合適的停頓和拖長音,就讀出了詩的韻味。
第二步:根據(jù)注釋,了解古詩的意思。
第三步:想象畫面,帶著對愛國詩人無比敬佩的感情朗讀古詩。
學生閉上眼睛,師聲情并茂地描述屈原投江自盡的場景。
學生說說自己仿佛看到的情景,用一個詞語來形容自己的心情。師相機指導品悟詩的情感。
5. 指名讀、齊讀,學生背誦《端午》。
設計意圖:以《端午》一詩為例滲透古詩詞的學習方法,層層深入,步步引導。借助微視頻,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讓學生穿越到幾千年前的戰(zhàn)國時代,讓學生感受屈原這位偉大愛國詩人的情懷。入情入境地吟誦古詩,學生的心田就易于浸潤在古詩濃郁的芬芳中。
(三)學生用學過的方法自學跟端午節(jié)有關的詩句。
1. 總結學習方法。
(1)劃分節(jié)奏讀詩韻;
(2)根據(jù)注釋明詩意;
(3)想象畫面誦詩情。
2. 出示寫端午節(jié)的詩句,學生自學。
五月五日嵐氣開,南門競船爭看來。
——范成大《竹枝歌》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張建封《競渡歌》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陸游《乙卯重五詩》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李靜山《節(jié)令門·端陽》
3. 檢查自學情況,師在難點處予以引導點撥,只要學生大體了解詩句意義即可。
4. 師小結:原來古代人過端午節(jié)時,要劃龍船,喝雄黃酒,在門前懸掛艾條、菖蒲,給小孩子戴五色線和香包?,F(xiàn)在我們很多端午節(jié)的習俗還是沒有改變,這就是傳承了傳統(tǒng)文化。
設計意圖: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學中,重在引導學生用學到的方法自學詩句,既進一步了解了端午這一傳統(tǒng)文化的習俗,又讓學生鞏固了古詩詞學習方法,還積累了語言,一舉多得。
三、初步感受《離騷》的特點,指導學生吟誦1~2句名句
1. 師:屈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離騷》是他的代表作,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
2. 播放于文華視頻《離騷》。
3. 師介紹《離騷》特點: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楚辭“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楚辭的語句參差,富有變化,常用語助詞“兮”“些”等,并且結構一般比較宏大,篇幅一般比較長。
4. 學唱《離騷》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師(配樂描述):道路又窄又長無邊無際,我要上天下地尋找心中的太陽。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吟唱著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追逐著夢想和理想。
設計意圖:屈原是詩國的一顆巨星,遠在眾星之前,它出現(xiàn)在我國詩歌史上,展示無數(shù)后繼者所仰慕的風范。他的不朽之作——《離騷》,震古爍今,千百年來深深地震撼著人們的心靈,成為我國詩歌史以至世界詩史上,最為激動人心而具有“永久的魅力”的篇章。在此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選擇《離騷》中的名句讓學生感受意思,體會韻律美。在高亢的誦讀聲中,唯美、高潔、一身正氣的屈原形象已深深扎根在學生心中。
四、課外拓展
1. 上網查資料,了解和端午節(jié)有關的故事和傳說。
2. 用學過的方法自己讀一讀以下和端午有關的詩。
〔宋〕張耒的《和端午》
〔宋〕梅堯臣《五月五日》
〔唐〕李隆基《端午》
〔唐〕盧肇《競渡詩》
設計意圖:成功的語文課就是要讓學生養(yǎng)成讀書的生活方式。部編小學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研究所所長溫儒敏說,新版語文教材,主治讀書少。好的語文課并非是死摳課文和課本,而是要給學生以讀書的方法,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味,培養(yǎng)熱愛讀書、喜歡思考的人。擴大閱讀量,加強課內外溝通,是當前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在課后推薦學生閱讀跟端午有關的古詩詞,了解和端午節(jié)有關的故事和傳說,意在形成一個教讀—自讀—課外導讀的教學模式,達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子弟小學 責任編輯:辛銘 黃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