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豐
崔戀老師在第七次全國閱讀教學研討會上強調(diào),語文教學要以語言訓練為中心,特別是要加強語言的運用訓練。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每位語文教師都應深入解讀文本、解讀學生,從文本中尋找“語用”訓練點,精心創(chuàng)設“語用”訓練情境,讓學生感受文本的言語現(xiàn)象,有意識地進行“語用”訓練,讓每一節(jié)閱讀課都成為高效的“語用”型課堂,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
一、借助文本插圖,拓展“語用”訓練
語文教材中包含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創(chuàng)造性解讀和使用教材,有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小學語文教材圖文并茂,尤其是低年級的語文,幾乎每篇課文都配備形象直觀、精美趣味且富有啟發(fā)性的插圖,這些插圖對學生學習拼音、認識漢字、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重點和難點有很大的幫助,并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插圖所蘊含的教學資源,合理利用這些插圖,組織開展“語用”訓練。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時,可先用大屏幕播放小興安嶺四季美景的圖片,讓學生認真地觀察圖,并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圖上的內(nèi)容。面對一幅幅精致的圖片、一道道美麗的風景,學生表達的欲望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他們積極地舉手發(fā)言,暢所欲言,那些優(yōu)美的語句也就從他們嘴里迸發(fā)出來了。
二、借助文本詞句,拓展“語用”訓練
在語文教材中,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每一篇文本富含優(yōu)美的詞句、精彩的片段、特別的句式,絕大多數(shù)的課文都是學生模仿的范本。但是受時間所限,我們不能每詞、每句、每段都練。若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反而收效甚微、印象淡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文本的重點詞句和段落,讓學生分析字形,理解字義,識記漢字;也可以讓學生細細品味文中好詞佳句,積累錦言妙語,學習遣詞造句;或是讓學生熟讀背誦精彩句段篇章,進而模仿內(nèi)化,提高習作能力。那么,哪些是可以作為訓練的重點呢?
首先說說詞語,可以著重考慮這幾類:一是學生初學的或雖然接觸過,但在理解上有難度、在使用時容易出錯的詞語;二是貫穿全文的中心詞語;三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詞;四是優(yōu)美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五是近義詞、反義詞、多義詞、成語等富有特色的詞語。在《丑小鴨》一文中有這樣一個句子:“丑小鴨望著潔白美麗的天空,又驚奇又羨慕。”句子中的“羨慕”是個生詞,教師在課堂上提問了很多學生,他們都沒能準確說出其意思。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詞語,教師首先出示了“羨”字的字形演變過程,讓學生仔細觀察。接著,一邊引導學生看圖,一邊解說:“甲骨文的‘羨字右邊像不像一個張大嘴巴的人?左邊的三點好似口水。篆文的‘羨在甲骨文字形基礎上加‘羊,表示看著煮熟的羊肉而流口水。后來,隸書的‘羨左下角的水變成了三點,寫成楷書后,將左下角的這三點簡化成了兩點,右下角的‘欠表示一個人張大嘴巴。咱們再來看一下這個‘羨字,上面的‘羊代表香噴噴的食物,人看到美食會有怎樣的反應?”一位學生馬上答道:“大家會饞得張大嘴巴直流口水。”這時,教師補充道:“對,‘羨的意思就是希望得到和擁有,‘羨慕也是這個意思?!比缓?,讓學生讀讀這個詞和文中的這個句子,并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用“羨慕”一詞造句。學生紛紛發(fā)言:“她的作文又得獎了,我們都好羨慕她。”“我非常羨慕他有一個當警察的爸爸?!薄百毁惶奈枋趾每?,真令人羨慕?!痹谶@一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有效訓練,又加深了對“羨慕”一詞的理解,真是一箭雙雕。
重點的句子包括:含義深刻的句子、結構復雜的句子、生動形象的句子、表現(xiàn)中心的句子和總起、過渡、小結的句子等。例如,在教學《胖乎乎的小手》時,教師可以從“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過拖鞋呀!”“這胖乎乎的小手給我洗過手絹啊!”“這胖乎乎的小手幫我撓過癢癢啊!”這三句話入手,先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接著引導學生從句中找出“替我拿”“給我洗”“幫我撓”這三個詞語,讓學生比較句子的不同,從而讓學生深刻體會動詞的巧妙運用,同時掌握“誰幫誰干什么”這種句式的寫法。最后,教師請學生仿照課文的這種句式說一說以下四個句子:“________________替同學____ ____________?!薄癬_______________給小朋友________________?!薄癬_______________幫大家________________?!薄癬_______________為老師________________?!边@樣,學生既對文本的規(guī)范性語言表達進行了積累,又在拓展訓練中提升了語言文字的運用水平。
至于段落和篇章,可以抓住構思巧妙的,如總起總結、承上啟下、細節(jié)描寫等典型段落,從中學習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如正面?zhèn)让婷鑼?、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融情于景、比喻、對比、夸張、擬人等。通過朗讀背誦、劃分段落、概括段意、歸納中心思想、遣詞造句、仿說仿寫及縮寫擴寫改寫等,拓展“語用”訓練。如在教學《北京亮起來了》一課時,教師在引導學生總結本文的寫法后設計了一個小練筆的環(huán)節(jié):先播放家鄉(xiāng)縣城美麗夜景的視頻,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感受家鄉(xiāng)城市夜景的美麗,接著讓學生模仿課文介紹北京夜景的方法,用上學到的精美詞語向大家介紹家鄉(xiāng)縣城的美麗夜景。這樣在理解與運用上都進行了很好的訓練。
三、借助文本延伸,拓展“語用”訓練
在教材的文本中,由于文章篇幅或寫作手法的原因,作者在一些文章中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可供想象馳騁的“空白點”。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適時引導學生進行補白,利用這些“空白點”想象延伸,對學生拓展“語用”訓練。例如,在教學《花鐘》一課時,教師可抓住第一段最后的省略號,讓學生明白這里是內(nèi)容的省略,表示還有許許多多的花在其他不同的時段陸續(xù)開放。再引導學生結合平時觀察到的說說還有哪些花分別是在什么時段開放的。也可以由教師補充資料,出示其他不同時段開放的花的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并模仿語段用擬人的手法寫一寫這些花開放的不同姿態(tài)。又如在教學《丑小鴨》一課時,教師向同學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飽受各種欺凌,面對惡劣的環(huán)境,丑小鴨仍然頑強地活了下來,最終變成了一只美麗的白天鵝。學完課文,同學們一定有許多感受想對課文中的人物說,你想說些什么呢?”然后出示句子:“我想對(鴨媽媽,哥哥姐姐,公雞、貓等小伙伴,農(nóng)民,丑小鴨)說:________________。”讓學生自由選擇說話的角色,積極發(fā)言,教師適時小結。通過這一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語言運用能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縣陽光小學 責任編輯:辛銘 黃曉夏 陳本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