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長流
依托咪酯主要作用為全身麻醉誘導,丙泊酚適合應用于全身麻醉誘導以及麻醉維持中,經常聯(lián)合硬膜外或者脊髓麻醉應用,也可聯(lián)合肌松藥、鎮(zhèn)痛藥、吸入性麻醉藥進行應用,對于門診患者相對比較適合。將2016年9月—2017年9月納入的68例全身麻醉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評價依托咪酯聯(lián)合丙泊酚麻醉的效果。
將2016年9月—2017年9月納入的68例全身麻醉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各34例患者。參照組中,男女比例為16∶18,平均年齡為(43.55±4.39)歲;實驗組中,男女比例為17∶17,平均年齡為(43.98±5.2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予以禁水、禁食處理,術前30分鐘肌肉注射0.5 mg阿托品、0.1 g苯巴比妥鈉,靜脈通道開放之后注射10 ml/(kg·h)乳酸林格液。參照組患者予以靜脈注射0.3 mg/kg依托咪酯、3 μg/kg芬太尼、0.1 mg/kg維庫溴銨。實驗組在參照組基礎上,予以1 mg/kg丙泊酚。均在肌松充分的30 s之內完成氣管插管操作,術中維持麻醉時應用丙泊酚、芬太尼、維庫溴銨。
觀察插管后5分鐘(T2時刻)MAP、HR的等指標變化情況以及不良反應計算值(高血壓、低血壓、心動過速、心動過緩)。
采用SPSS 19.0軟件處理68例全身麻醉手術患者涉及的所有資料,兩組不同時刻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對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出現(xiàn)1例高血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94%,參照組患者出現(xiàn)3例高血壓、2例低血壓、1例心動過速、1例心動過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59%,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100 0,P=0.023 9<0.05)。
T2時,實驗組MAP、HR指標均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因全身麻醉手術存在較長的時間,術中出現(xiàn)較多出血量,所以,麻醉過程中不但需要確保適當且可靠的麻醉深度[1],也需要維持機體循環(huán)的穩(wěn)定,麻醉誘導時存在較大風險,十分容易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所以選擇合理的麻醉藥物進行誘導,維持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穩(wěn)定,有利于安全的完成手術。依托咪酯屬于一種咪唑類衍生形成的靜脈麻醉藥物,是快速催眠性的麻醉藥[2-3]。麻醉初期就能夠促使大腦皮層進入睡眠狀態(tài),對皮下抑制作用進行降低,存在遺忘、鎮(zhèn)靜、催眠的功效。依托咪酯不會影響交感神經的緊張性放電作用[4-6],也不會對自主神經系統(tǒng)反射造成影響,但氣管插管瞬間容易發(fā)生明顯的血壓心率波動,增加心臟負荷以及心肌氧耗,增加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7-9]。丙泊酚的循環(huán)功能抑制作用相對比較強,能夠對心臟收縮進行直接抑制,降低丙泊酚誘導的心輸出量,減緩血流速度,具有安全性高、血藥濃度穩(wěn)定等優(yōu)勢[10-12]。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刻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刻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對比(±s)
?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T2時,實驗組患者MAP指標為(130.21±2.32)mmHg,HR為(75.32±3.33)次/min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94%,對比參照組的(120.21±3.36)mmHg、(72.32±4.21)次/min、20.59%,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依托咪酯聯(lián)合丙泊酚麻醉是一種可行且安全的麻醉方式,且已經得到臨床廣泛應用。
綜上所述,在全身麻醉手術患者中應用依托咪酯聯(lián)合丙泊酚麻醉相比較依托咪酯單獨麻醉的效果更顯著,可改善患者各項指標,提升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