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天,曹 勇,劉 超,曹永科,何 勇,陳凱明,陳 波,王茂生
St.Thomas 停搏液(St.Thomas Cardioplegia,STH液)療效確切,在心臟外科手術中被廣泛應用,但其要求每20~30 min復灌,影響了手術的連貫性,并且反復多次的大劑量灌注,可沖刷冠狀動脈內(nèi)皮細胞,破壞冠狀動脈的內(nèi)膜屏障,加劇心肌的損傷[1]。隨著各種微創(chuàng)技術在心血管外科領域的發(fā)展和應用,安全可靠、管理簡便的心臟停搏液成為新的要求。
Del Nido 停搏液(Del Nido Cardioplegia,DN 液)采用單次灌注的管理策略,可間隔90~120 min灌注1次,最初針對小兒心肌不能耐受多次灌注的生理特點而研發(fā),目前已被證實在未成熟心肌保護方面療效良好[2-3]。 近期有基礎研究示[4]DN 液在成熟心肌保護中同樣安全、有效,國外多中心臨床試驗亦證實[5-8],DN 液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并且因其管理應用的簡便性而越來越受歡迎。目前國內(nèi)關于DN液在成人手術中的應用性研究報道不多,本文以應用廣泛的STH液為標準,探討DN液在成人瓣膜手術中的應用和療效。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為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已獲得高州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GYLL-2016019),入選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對象為于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在高州市人民醫(yī)院行心臟瓣膜置換術的成年患者。收集在此期間的連續(xù)病例,按計算機隨機數(shù)字法,隨機分為2組,由專門的體外循環(huán)師根據(jù)隨機號碼分組信息,分別采用DN液和STH液進行心肌保護,手術醫(yī)師在術前、患者全程均不知分配結(jié)果,共178例患者可納入研究,其中DN組92例,STH組86例。納入標準為:①同期在本院臨床確診為心臟瓣膜病,并在常規(guī)體外循環(huán)(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行瓣膜置換手術的患者;②所有手術均由同一主刀醫(yī)師手術小組完成;③均為成年人患者,年齡在18歲到65歲之間。排除標準為:①糖尿病,嚴重肺部、肝及腎等慢性病患者;②入院即需進入ICU監(jiān)護治療患者或急診手術患者;③合并有嚴重的冠狀動脈病變需要同期行冠脈旁路移植術;④合并心房顫動需同期行外科射頻消融術;⑤二次瓣膜置換術患者;⑥主要臨床研究指標有缺失的患者。
全組男 77 例,女 101 例,年齡(50.3±10.89)歲,體重(51.8±11.87)kg,所有患者術前均經(jīng)胸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確診心臟瓣膜病,并且為有手術指征需在CPB下行瓣膜置換手術的患者,包括二尖瓣置換術(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主動脈瓣置換術(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MVR+AVR,術中根據(jù)三尖瓣環(huán)擴大或三尖瓣反流情況,可行三尖瓣成形術(tricuspid valvuloplasty,TVP)。 所有年齡超過50歲的患者術前均常規(guī)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排除冠心病,以除外冠狀動脈病變對心肌肌鈣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的測定及術后恢復的影響。具體見以下技術路線流程圖1。兩組患者術前基線資料無差別,具體見表1。
1.2 麻醉及手術 麻醉、手術均按本院常規(guī)流程處理。建立心電監(jiān)護,采用靜吸復合麻醉,氣管插管后予呼吸機輔助通氣,行頸內(nèi)靜脈穿刺置管,建立中心靜脈輸液通路,經(jīng)鼻腔置入食道超聲探頭。正中劈胸骨切口,全身肝素化,常規(guī)建立CPB通路,激活全血凝固時間(activated clotting time of whole blood,ACT)>480 s時開始 CPB,術中維持 ACT>410 s;采用全身淺低溫在心臟停搏下行各類瓣膜手術,所有手術均由同一主術者完成。術畢入ICU予監(jiān)護治療。
圖1 研究試驗流程圖
表1 兩組術前一般情況對比
1.3 心肌保護方法 根據(jù)隨機分配結(jié)果,患者以DN液或STH液灌注進行心肌保護。DN液和STH液的主要成分見表2。常規(guī)CPB連接裝置主要包括德國Stockert-sc型人工心肺機、Medtronic成人膜式氧合器、天津塑料研究所生產(chǎn)的動脈微栓過濾器、東莞科威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各種規(guī)格體外循環(huán)管路。以1 000 ml復方電解質(zhì)溶液、50 ml碳酸氫鈉溶液、4 000 IU肝素進行管路預充。兩組均采用淺低溫32~34℃、非搏動、冷灌注(8~12℃)的策略,在阻斷主動脈后,經(jīng)主動脈根部順行灌注,合并主動脈關閉不全患者,切開主動脈后聯(lián)合經(jīng)左、右冠狀動脈動脈開口灌注。灌注流量50~70 ml/(kg·min),灌注壓維持在60~80 mm Hg,轉(zhuǎn)中維持平均動脈壓 50~80 mm Hg、血紅蛋白濃度> 70 g/L;采用α 穩(wěn)態(tài)管理,維持動脈血 pH 7.35~7.45,PaCO235~45 mm Hg。DN液具體用法用量參照波士頓兒童醫(yī)院標準:誘導劑量為20 ml/kg,最大推薦劑量為1 000 ml;單次灌注后,主動脈阻斷(aortic cross clamp,ACC)時間在90 min內(nèi)不予重復灌注;超過90 min后,如預計缺血時間在30 min內(nèi)者,以10 ml/kg 的劑量維持,如超過 30 min,則重復 20 ml/kg的劑量。STH液同樣以20 ml/kg的誘導劑量,每25 min灌注1次,時間超過25 min者,以10 ml/kg的劑量重復灌注維持。其他心肌保護操作同常規(guī)。
表2 DN液及STH液的主要組成(ml)
1.4 標本的采集與 cTnI的測定 分別于阻斷術前、術后6 h、術后第1天、術后第6天4個時點,靜脈采血,采用美國強生公司VITROS-5600全自動生化免疫分析儀,用雙抗體夾心免疫定量方法測定cTnI水平。
1.5 主要觀察的臨床指標 把cTnI作為評價兩種停搏液療效的主要終點指標。次要終點指標:ACC時間、CPB時間、手術時間、心臟自動復跳率、灌注劑量、灌注次數(shù)、機械通氣時間、ICU監(jiān)護時間、術后LVEF、手術死亡率、術后重大并發(fā)癥等。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根據(jù)探索性試驗,DN組cTnI峰值為 8.67 μg/L ,STH 組 cTnI峰值為 12.13 μg/L ,兩組的標準差為 5.62 μg/L ,設定 α=0.05,1-β=0.9,得到最少樣本量為58例,考慮到部分數(shù)據(jù)的缺失,適當增加樣本量,預期每組樣本量為95例。再排除中途失訪病例,最終DN組92例、STH組86例可納入研究。采用SPSS 23.0版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計量資料經(jīng)正態(tài)性和方差齊性檢驗,對服從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的兩組間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對不服從正態(tài)分布或方差不等的兩組間計量資料采用秩和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使用線性相關回歸模型分析ACC時間與cTnI峰值相關程度。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術中及停搏液應用 DN液可明顯縮短ACC時間及CPB時間。DN組平均灌注次數(shù)及灌注劑量均較STH組少,但并不增加術中心臟自發(fā)性收縮意外發(fā)生率,并且術后心臟自動復跳情況亦無差別。具體見表3。
表3 術中及心臟停搏液應用情況對比
表4 術后臨床指標對比
2.2 術后觀察指標 兩組各有1例死亡病例,其中DN組為1名64歲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男性患者,術前心功能差,LVEF為 38%,心胸比率為 69%,行AVR,術后死于低心排血量綜合征;在STH組中,為1名62歲女性患者,術前診斷為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二尖瓣重度狹窄,行MVR+TVP,術后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兩組手術死亡率、術后相關臨床指標及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無顯著差別,具體見表4。
2.3 cTnI釋放水平及變化情況 DN組cTnI峰值水平較 STH 組 cTnI峰值低,分別為(8.12±4.33)μg/L 和(11.03±6.33)μg/L,P<0.001,見圖 2。 術后兩組cTnI釋放量均明顯升高,變化規(guī)律大致相近,并且大部分于術后第1天達最高水平,DN組在術后各時間段的cTnI釋放量均比STH組低,P<0.05,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圖3。
2.4 ACC時間及cTnI峰值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DN液停搏時間明顯延長,為論證其安全性,判定cTnI的釋放量是否隨主動脈阻斷時間的延長而增加,以ACC時間與每個患者的cTnI峰值水平作相關分析,結(jié)果示:STH組ACC時間與cTnI峰值水平并無相關(r=0.044,P=0.688,見圖 4A)。 DN 組 ACC 時間與 cTnI峰值水平亦無相關(r=0.020,P=0.851,見圖 4B)。
圖2 DN組與STH組cTnI峰值水平比較
圖3 DN組與STH組cTnI各時點釋放量比較
圖4 ACC時間與cTnI峰值的相關回歸分析
在本研究中,結(jié)果顯示DN組ACC時間、CPB時間均較STH組縮短,此得益于DN液單次灌注的管理策略,優(yōu)化了手術流程,體現(xiàn)管理應用的簡便性,符合微創(chuàng)心血管外科發(fā)展的要求。而倍受心血管外科醫(yī)生關注的是DN液的安全性問題,顧慮主要是因為以下兩點:①DN液的灌注劑量較常規(guī)停搏液少,但我國成人心臟瓣膜病患者大多病程長,心臟繼發(fā)增大、肥厚病理改變現(xiàn)象普遍,肥大的心臟相應的需要更多停搏液灌注;②DN液的灌注次數(shù)少,DN液每90 min灌注1次,明顯延長的灌注間隔時間可能增加了相應的危險性。對于問題一,本研究示DN組平均灌注劑量少,但在90 min的再灌注時間間隔內(nèi),DN組術中心臟自發(fā)性收縮意外發(fā)生率不高,并且術后心臟自動復跳情況亦無差別,提示DN液可提供穩(wěn)定、理想的術中心臟停搏環(huán)境。對于問題二,本研究以每個患者ACC時間與cTnI峰值作相關回歸分析,結(jié)果示STH組ACC時間與cT?nI峰值水平無相關(r= 0.044,P= 0.688),DN 組ACC時間與cTnI峰值水平亦無相關(r=0.020,P=0.851)。DN組cTnI峰值并未隨延長的時間間隔而升高,表明在DN液的單次灌注策略是安全可行的,DN液明顯延長的停搏時間并不增加心肌損傷的風險。
研究提示[9],cTnI是目前最敏感、特異性最強的心肌損傷標記物,其釋放量與心肌損傷程度呈正相關。本研究示,DN液組術后各時段cTnI釋放量及峰值水平均較STH液組低,同時,兩組手術死亡率、兩組術后主要事件發(fā)生率及術后相關其他指標均無明顯差異,說明DN液在成人瓣膜置換術中,具有與STH液相當?shù)陌踩?,并且可減輕心肌損傷。
在本研究中,對比兩種心臟停搏液心肌保護方案(見表2),顯著區(qū)別在于DN液以晶體成分為主,按1∶4的血晶比例混合,而STH液以自體氧合血為主。目前研究證實[10],含血停搏液其心肌保護效果優(yōu)于單純晶體停搏液。但合適的血晶比例尚存較大爭議。DN液的保護效果比STH液更佳,可能在于DN液的血晶比例更為合適。DN液以晶體成分為主,黏滯度低,在同等條件下,可保證更加充分有效的心肌灌注,并且因為其少量的氧合血,可起到更好的氧和代謝底物載體作用;預防鈣超載是心肌保護的一個關鍵要點[11],DN液以1∶4的血晶比例混合,所含鈣離子僅為STH液的25%,而微鈣的心臟停搏液可更有效限制鈣內(nèi)流,減少細胞內(nèi)Ca2+的積累,增強心肌細胞的缺血耐受;心肌保護的本質(zhì)在于血氧的供需平衡,有研究表明[12],在一定范圍內(nèi)心肌氧耗量與紅細胞比容呈正相關,DN液的低濃度氧合血,可同時抑制有氧代謝和無氧代謝,保持缺血心肌的低代謝狀態(tài),另一方面,DN液中的復方電解質(zhì)液含有醋酸鹽離子,可在心肌細胞內(nèi)代謝并產(chǎn)生碳酸氫鹽離子[13],予缺血心肌能量支持并中和代謝所產(chǎn)生的酸性物質(zhì)。此均為DN液單次灌注長時間停搏的管理策略提供了保證。
有回顧性研究提示[14],DN液有腎功能損害的可能傾向,而在本研究中,兩組均未見嚴重腎損害病例。根據(jù)美國克里蘭夫醫(yī)院心臟中心應用經(jīng)驗[15],因為DN液晶體成分多,術中術后需密切監(jiān)測血紅蛋白濃度變化,特別對于貧血或低體重患者,以免導致血液過度稀釋。
綜上所述,DN液在成人瓣膜手術心肌保護應用中,管理簡便,近期療效良好。但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樣本量不多,尚缺普遍性,對于DN液的潛在
不足,仍需更多前瞻性實驗或臨床分析研究,目前DN液在成人心臟手術中應用時間均不長,對于其遠期療效,仍需長期隨訪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