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璐
【摘要】文章著重探討了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真情實感寫作的三個步驟:觀察訓練、巧設(shè)題目、互動批改。希望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安排和學生參與,激發(fā)學生作文的主動性,整體提升學生作文的能力,讓學生在作文中敘真情抒實感,獲得作文水平和個人能力的雙提高。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敘真情抒實感;三個步驟
作文是“人們系統(tǒng)地表達知識和經(jīng)驗,思想和感情的書面語言形式”。語言學家張志公曾說:“語文教學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個‘老大難,而作文教學恐怕又是語文教學工作中的一個‘老大難?!庇米罹邭v史底蘊、文化內(nèi)涵的漢字記錄生活,表達喜怒哀樂,溝通信息,宣泄情感,這就是作文。然而現(xiàn)在有幾個中學生能“寫并快樂著”?長期的應試教育催生出越來越多的應試作文,學生普遍對作文存有畏懼心理和厭煩情緒,更有學生視作文為洪水猛獸,為作文而作文,普遍喪失自發(fā)性,自然也扭曲了作文的本質(zhì)屬性。
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學生語文水平的綜合體現(xiàn),那么如何指導學生作文就是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和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坝^察訓練、巧設(shè)題目、互動批改”三個步驟,在長期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指導中,培養(yǎng)了學生在作文中敘真情抒實感的好習慣,讓學生更能融入并感受生活,體驗自主創(chuàng)作,獲得良好的作文體驗和生活感悟,令作文真正成為學生生命體驗的激情表達。
一、觀察訓練:勤記日記,積累生活體驗,深度感知生活
作文難,首要表現(xiàn)就是素材缺乏。究其原因:一是學生沒有養(yǎng)成觀察身邊人、事的習慣;二是學生口頭和書面表達水平不匹配。在這樣的現(xiàn)況下還要求學生作文敘真情抒實感實在強人所難。因此,堅持指導學生寫日記,培養(yǎng)觀察能力,訓練書面表達能力是第一步。
要解決寫作素材缺乏的問題,可適當降低要求,可以放手寫,但一定要寫真人真事真心話。長期地訓練,不拘一格的形式,能夠潛移默化地使學生由不愛寫作轉(zhuǎn)變到隨時都有把看到的、感受到的寫下來的沖動。
以下是一些學生日記的選段。
例1 曾麗靜 3月1日 星期五 今天老師把位置做了一個大調(diào)整。以前,我和同桌的“她”總是吵吵鬧鬧,不歡而散。而今,一旦她要走了,我還真的挺舍不得,唉,有些事情總是這樣,一旦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例2 曾黎平 12月29日 星期六 時間是寶貴的,正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然而時間也是輝煌的,它從不偏袒任何人,它鼓勵善于用時間的人,淘汰浪費時間的人,它公正無私,它讓追趕它的人獲得成功,讓拋棄它的人一事無成,抱憾終身,難道你不認為時間輝煌嗎?
例3 周橋茂 12月27日 星期四 我希望我是一個大人,一個真正的大人,那樣我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必受什么約束了,同時我可以靠自己的雙手闖出一方屬于自己的天地,想吃啥就吃啥。不過,我必須要擁有知識和才能,我首先必須努力學習,努力奮斗,刻苦拼搏,將來才能成為一個自由而又快樂的人。
例4 黃倩 12月23 星期天 “你媽多好啊,又不管你,我媽啰唆得很,整天說三道四不???,一會問冷不冷,一會問熱不熱,真煩人!”放學回家,我與玲玲邊走邊聊,埋怨起我媽來了?!澳銒屇敲春?!我媽不管我,表面上看起來我挺自在的,但是這養(yǎng)成了我行我素的性格,和她不親,你媽管你是為你好,如果你不是她女兒,她會那么關(guān)心你嗎?”玲玲不停地勸導我。
日記讓學生熟悉生活,把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融入學生的生活感官刺激中。學生用心積極地觀察生活,開放五官,提取各種外界信息,捕捉自己內(nèi)心細膩、微妙的情緒和感情的波動,一個自然的景象、一件細微的小事、一個小小的微笑,都能引起學生的某種感受,成為寫作的契機和切入點。學生對生活體驗得越深,描繪的生活就越精彩。體驗和描繪完美結(jié)合,作文才能有真情實感。日記就是維系體驗和作文的紐帶。
二、巧設(shè)題目:作文實踐,注重設(shè)題導向,充分調(diào)動資源
《新課標》要求“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于14次”,大作文訓練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著毋庸置疑的促進作用。脫離生活的寫作是無源之水,脫離學生生活的命題無異于緣木求魚。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生活實際、心理特點和思想狀況有深刻認識和全面把握的情況下,巧設(shè)題目,使命題貼近學生生活,這樣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前期訓練所得資源,讓學生產(chǎn)生“我要寫”的強烈需求,進而完成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題目設(shè)置要求。1.題目要生活化,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便于學生捕捉,利于學生選擇自己熟悉的角度來表達自己的情感。2.題目要細化,太大的命題會讓學生無從下筆,也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3.題目要新穎,應是生活的焦點,讓學生有新鮮感,有參與表達的欲望。4.題目要刺激,要有一點思想或感情的沖擊性,若能使題目成為學生間的“熱門話題”則更好;題型本身要有某種強烈的情感感覺,便于凸顯某種哲理。
根據(jù)學生不同年齡段的生理、心理特征,訓練過程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在幫助學生提高作文水平的同時,也與其成長保持同步。
題目示例。初一階段正是童年與少年的過渡時期,學生日記反映出許多學生還不能很快地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還留戀小學的快樂時光。設(shè)計題目:《童年的夢》《兒時趣事》《小小的我》《似水六年》……初二階段是初中生最活躍的時期,他們個性顯著,樂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但又極易陷入自我情緒的糾結(jié),不擅長處理身邊矛盾。設(shè)計題目:《我的自白書》《童年哪兒去了?》《我要我的生活》《我嘗到了苦頭》《——我想對你說》……初三階段,學生的思想日趨成熟,批評和自我批評并舉,同時也樂于善于思考一些較深刻的問題,這就要求命題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設(shè)計題目:《成功有多遠》《理解并不難》《雨中情》《堅持與懈怠》《我的夢》等。
三、互動批改:讀改結(jié)合,充分評議賞贊,“更上一層樓”
古人云“文章不厭百回改”,今人說“文章是改出來的”。作文批改教學在整個作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新課標》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jié)合”,強調(diào)“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所以我們應該嘗試將師評、自評、互評相結(jié)合,使全體學生參與到評價別人、評價自己和被別人評價的活動中。每一位學生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者,這將令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始終保持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