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娟
濟南市濟鋼醫(yī)院,山東濟南 250101
在兒童的生長發(fā)育當中,健康體檢是一項重要的手段,對于維護兒童身體健康,盡早發(fā)現(xiàn)兒童疾病都有重要的意義,在兒童保健門診護理中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兒童體檢配合度提高,其情緒和行為得到改善,進而使家長更加滿意?;诖?,該文選擇2016年3月—2017年3月醫(yī)院兒童保健門診接收的兒童132例,研究了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門診護理中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兒童保健門診接收的兒童13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兒童66例。對照組66例兒童中,男34例,女32例,年齡在1~8歲,平均年齡為(3.7±1.6)歲;觀察組 66例兒童中,男 36例,女 30例,年齡在1~7歲,平均年齡為(3.2±1.5)歲。納入標準:均為到兒童保健門診常規(guī)健康體檢的兒童,兒童家長對該研究均完全知情并簽字統(tǒng)一,案例選取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病遺傳史的兒童,有嚴重身體疾病的兒童,合并嚴重先天性疾病的兒童,臨床資料不全的兒童。兩組兒童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門診護理,為健康體檢的兒童和家長提供休息場所,告知家長需要檢查的項目,并為家長而兒童提供指引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增加健康教育,根據兒童不同的年齡階段,分別對兒童及家長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①對1歲以下的兒童,這一年齡段的兒童基本沒有自我表達和與人溝通的能力,所以在門診護理中,重點對兒童的家長開展健康教育。先向家長詳細說明健康體檢的目的、作用、方法、流程、時間、注意事項等,著重講解在兒童體檢過程中,家長需要幫助兒童如何擺放體位,使兒童能夠保持安靜,對醫(yī)生和護士的操作予以配合等。對母乳喂養(yǎng)當中的兒童,護理人員要明確告知家長,在某些檢查項目之前,不能給兒童哺乳,防止對檢查結果產生影響。而且,如果兒童在某些檢查中,某些項目檢查結果沒有達到健康標準,要及時告知家長,并指導家長帶兒童做其他相應的檢查和治療,盡早發(fā)現(xiàn)和治療疾病,確保兒童健康成長。②對1~3歲的兒童,這一階段的兒童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接受能力和表達能力,所以,在進行健康體檢之前,護理人員可以與兒童積極親近,利用兒童感興趣的話題或玩具,取得兒童的認可和信賴,與兒童建立良好的關系,讓兒童能夠更好地聽從和配合護理人員操作。在健康體檢過程中,護士用親切的語言,指導和鼓勵兒童配合醫(yī)生操作,并且表揚配合好的兒童。要告訴兒童如果自己身體感覺不適,要及時說出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對兒童家長的健康教育,方法與1歲以下兒童健康教育方法相同。③對3歲以上的兒童,這一階段的兒童,已經建立了較強的接受能力和表達能力,護理人員可以根據兒童年齡特點,采取兒童容易接受的方法開展健康教育。如通過動畫片、卡通視頻等形式,向兒童播放健康體檢的知識,以及傳染性疾病的預防等。另外,用親切、簡單的語言,向兒童介紹為什么要進行健康體檢,如果進行健康體檢等,逐漸加深兒童對健康體檢的認識,同時在家長的幫助和監(jiān)督下,有意識的建立正確、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與生活習慣。
對比兩組兒童護理后的各項行為評分,并對比兩組兒童家長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情況,以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行為評分包括哭鬧、抑郁、多動、害怕檢查、攻擊行為、配合檢查等,均采用10分制,分數(shù)越高,說明出現(xiàn)這種行為的頻率越高。兒童家長的焦慮、抑郁情況,采用SAS、SDS量表評定,分數(shù)越高,說明焦慮和抑郁情況越嚴重。護理滿意度采用醫(yī)院自制問卷,采用100分制,80~100分為非常滿意,60~80分為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兒童護理后各項行為評分對比[(±s),分]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兒童護理后各項行為評分對比[(±s),分]
注:相比于對照組,*P<0.05。
組別 哭鬧 抑郁 多動觀察組(n=66)對照組(n=66)(3.52±1.05)*8.46±1.24(2.23±1.04)*8.16±1.33害怕檢查 攻擊行為 配合檢查(3.54±1.18)*8.97±1.02(3.19±1.04)*8.16±1.33(2.97±1.84)*8.55±1.09(8.43±1.16)*4.51±1.22
研究得出數(shù)據通過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統(tǒng)計處理,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以 t檢驗;以[n(%)]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后觀察組兒童哭鬧(3.52±1.05)分、抑郁(2.23±1.04)分、多動(3.54±1.18)分、害怕檢查(3.19±1.04)分、攻擊行為(2.97±1.84)分、配合檢查(8.43±1.16)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兒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護理前兩組兒童家長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沒有顯著差異 (P>0.05);護理后觀察組兒童家長焦慮評分(30.46±2.64)分、抑郁評分(30.64±4.72)分,均低于對照組兒童家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兒童家長護理前后焦慮和抑郁評分對比[(±s),分]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兒童家長護理前后焦慮和抑郁評分對比[(±s),分]
注:相比于對照組,*P<0.05。
組別 焦慮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抑郁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66)對照組(n=66)52.56±4.85 51.69±4.97(30.46±2.64)*42.79±3.58 50.98±5.64 50.46±5.97(30.64±4.72)*41.65±5.93
護理后觀察組兒童家長護理總滿意率為93.94%,高于對照組兒童家長的78.7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與對照自兒童家長護理滿意度對比[n(%)]
在兒童保健門診護理中實施健康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和保持良好的護患關系,在健康教育開展中,護士要熱情耐心,給予兒童和家長充分地理解與信任,相互建立有效的溝通。健康教育中可以采用演示、PPT、視頻、語言等多種方式結合,并調動家長適當?shù)挠懻摗T诮】到逃斨?,要考慮到兒童的生長發(fā)育情況,家長的文化程度、經濟水平等,制定合理的喂養(yǎng)方案。指導家長兒童營養(yǎng)食物的制作方法,要細心、耐心地讓兒童多嘗試不同的食物。對于有偏食和挑食習慣的家長,要勸誡其積極改變,為兒童建立良好的榜樣。讓兒童逐漸養(yǎng)成正確的飲食和衛(wèi)生習慣,不會隨地大小便,飯前便后洗手等,并讓兒童適當參與戶外運動,增強身體素質。向兒童家長講解戶外活動、充足睡眠、營養(yǎng)食物等方面的價值,并指導兒童保護牙齒、保護視力、姿勢正確。讓家長日常多表揚兒童正確的行為,指出錯誤行為并幫助兒童改正,從而使兒童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飲食、衛(wèi)生習慣。
兒童由于年齡較小,缺乏足夠高的自我保護能力,可能由于意外事故而受到傷害,所以,在健康教育中,也要教會家長對身邊潛在的安全隱患積極預防,并采取一些積極的處理應對措施。讓兒童了解一定的衛(wèi)生知識、安全知識,強化衛(wèi)生安全意識,為兒童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保障。在該文研究中,觀察組兒童在常規(guī)門診護理基礎上開展健康教育,兒童的各方面行為及配合度情況均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同時,家長護理后的焦慮、抑郁程度明顯降低,負面心理情緒得到緩解,護理滿意度也得到了提升。
綜上所述,在兒童保健門診護理中,采取有效的方法積極開展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改善兒童的各項行為,同時改善兒童家長的心理情緒,提高滿意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