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燕
【摘 要】 目的:觀察馬黃酊濕敷對踝關節(jié)骨折術后關節(jié)功能康復的療效。方法:將90例踝關節(jié)骨折患者隨機分為三組,對照1組,對照2組,觀察組,每組30例,三組患者術后均進行常規(guī)換藥,對照2組和觀察組在常規(guī)換藥的基礎上分別應用乙醇及馬黃酊濕敷,療程7d,治療結束后對三組患者踝關節(jié)疼痛、腫脹消退率及治療結束后三個月和六個月關節(jié)功能進行評分,比較其療效。結果:觀察組療效較其他兩組高,與對照1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2組比較,療效雖有提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結束后觀察組VAS積分和腫脹消退率及隨訪三個月、六個月Baird 踝關節(jié)評分及AOFAS 后足評分明顯高于對照2組和對照1組(P<0.05)。結論:馬黃酊濕敷對踝關節(jié)骨折術后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具有明顯促進作用,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踝關節(jié)骨折;功能康復;馬黃酊;外治法
【中圖分類號】R 683.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8)12-0115-03
踝關節(jié)骨折是臨床上最多見的關節(jié)內骨折,老年女性發(fā)病率更高[1]。由于踝關節(jié)屬于承重關節(jié),骨折后多需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很難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踝關節(jié)骨折術后腫脹疼痛非常明顯,嚴重影響了患者術后的功能康復。筆者在臨床上采用院內制劑馬黃酊濕敷治療踝關節(jié)骨折術后腫脹疼痛取得滿意療效,明顯促進了患者踝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踝關節(jié)骨折患者90例。隨機將90例患者隨機分為三組,每組各30例。對照1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35~70歲,平均(45.36 ±5.24)歲,病程0.5~35 h,平均病程(6.78±3.98)h,受傷原因:運動傷2例,墜落傷11例,車禍傷14例,其他3例。受傷類型:旋前外旋4例,旋后外旋15例,旋前外展4例,旋后內收6例,垂直壓縮1例;對照2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36~72歲,平均(47.28±6.34)歲,病程0.5~36 h,平均病程(6.89±4.32)h,受傷原因:運動傷3例,墜落傷9例,車禍傷16例,其他2例。受傷類型:旋前外旋3例,旋后外旋16例,旋前外展3例,旋后內收7例,垂直壓縮1例; 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3~69歲,平均(44.28±5.10)歲,病程0.5~35 h,平均病程(6.65±3.75)h,受傷原因:運動傷5例,墜落傷7例,車禍傷15例,其他3例。受傷類型:旋前外旋2例,旋后外旋13例,旋前外展5例,旋后內收8例,垂直壓縮2例;三組患者性別、年齡、骨折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由同一臨床科室治療組于治療后三個月及六個月分別對患者進行Baird 踝關節(jié)評分和AOFAS 后足評分。
1.2 診斷標準[2] 患者有明確的踝關節(jié)外傷史;踝關節(jié)腫脹、疼痛、功能障礙,移位明顯的骨折具有畸形、骨擦音等體征;X片表現為內外后踝骨皮質的不連續(xù),踝關節(jié)間隙改變。三維重建CT可明確各個角度骨折的移位情況;所有患者均行踝關節(jié)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術后行石膏外固定。
1.3 納入標準 新鮮閉合型踝關節(jié)骨折,為減少個體差異性踝關節(jié)骨折均是三踝骨折,排除手術禁忌,可完全接受手術,患者知情并同意參與研究。
1.4 排除標準 身體情況較差,手術禁忌癥者,合并有糖尿病者,陳舊性或開放性踝關節(jié)骨折。
1.5 治療方法 三組患者均根據 AO 內固定原則行手術治療。術后常規(guī)組給予常規(guī)換藥,1%碘伏棉球在創(chuàng)口周圍由內向外消毒2次,消毒范圍應大于敷料覆蓋的范圍,覆蓋敷料后用膠布固定或包扎。使用敷料為無菌酒精紗布,每天換藥一次;對照組在常規(guī)換藥的基礎上應用乙醇濕敷,乙醇為75%醫(yī)用乙醇,批號:[魯衛(wèi)消證字(2002)第0059號],日1次,每次濕敷15min;觀察組在常規(guī)換藥的基礎上應用馬黃酊濕敷,每日1次,每次濕敷15min,治療時間均為7d。馬黃酊制劑是我院自制的一種中藥酊劑,批號(魯藥制字Z0120030523),由馬錢子、黃連、木鱉子、梔子四味中草藥配以酒精組合而成,具有清熱燥濕、活血化瘀、消炎鎮(zhèn)痛、散結消腫等功效[3]。本方在我院已有幾十年的臨床應用,在治療與紅、腫、熱、痛等癥相關的疾病時有明顯療效。
1.6 觀察指標 ①踝關節(jié)疼痛程度及腫脹消退率評定:于治療前及治療后各評定一次,由同一臨床科室治療組完成。疼痛程度評定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4]。腫脹消退率計算公式[5]:[(治療前內外踝腫脹最高點周徑-用藥后內外踝腫脹最高點周徑)/(治療前內外踝腫脹最高點周徑-健側內外踝腫脹最高點周徑)]×100%。②踝關節(jié)評分、AOFAS 后足評分改善情況評定:參照有關文獻方法[6,7],由同一臨床科室治療組于治療后三個月及六個月分別對患者進行Baird踝關節(jié)評分和AOFAS后足評分。
1.7 療效評定 采用文獻方法進行療效評定[8,9]:踝關節(jié)疼痛、腫脹消失,功能恢復,無后遺癥為治愈;疼痛、腫脹消失,勞累或天氣變化時出現踝關節(jié)輕度酸脹、乏力,但能堅持工作,生活能自理為有效;疼痛、腫脹存在,或反復發(fā)作,不能工作,生活不能自理為無效??傆行?治愈率+有效率。
1.8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 SPSS19.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加減標準差(x[TX-*3]±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療效較其他兩組高,與對照1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2組比較,療效雖有提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三組治療前后疼痛及腫脹程度比較 三組治療后踝關節(jié)疼痛及腫脹程度均較治療前改善,觀察組改善更為明顯。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及腫脹消退率與對照1組、對照2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隨訪3個月、6個月Baird 踝關節(jié)評分、AOFAS后足評分改善情況 三組患者治療后三個月隨訪,觀察組Baird踝關節(jié)評分及AOFAS后足評分較常規(guī)換藥組有明顯提高(P<0.05)。與對照2組比較Baird 踝關節(jié)評分雖有提高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AOFAS 后足評分比較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隨訪時間的延長,六個月后觀察組Baird 踝關節(jié)評分及AOFAS后足評分較常規(guī)換藥組有明顯提高(P<0.05),顯示本療法具有較好的遠期療效,見表3。
3 討論
踝關節(jié)是人體主要的承重關節(jié)之一,使用頻率較高,受傷的幾率也較大。踝關節(jié)受傷后的康復治療是一個綜合性課題[10]。通過踝關節(jié)骨折術后對比換藥研究,筆者發(fā)現碘伏換藥后無菌敷料易與切口粘連,再次換藥時易造成機械性損傷,同時無法引流切口內的積液,容易導致傷口感染,不利于切口組織的生長,使愈合速度變慢。75%醫(yī)用乙醇屬于中效消毒劑,雖具有速效、無毒的特點,但是具有揮發(fā)性,作用不持久且對皮膚黏膜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馬黃酊中主要成分為馬錢子、黃連、木鱉子、梔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馬錢子味苦性寒,善散結消腫,通絡止痛,《中藥志》將馬錢子稱之為“散血熱,消腫毒,治癰疽惡瘡”,同時《急救應驗良方》稱其為“傷科療傷止痛之佳品”。在傷科、外科方面,取馬錢子消結腫、止疼痛作用,治療跌撲損傷、骨折等瘀滯腫痛之癥,可與自然銅、骨碎補、乳香、沒藥等同用;治療陰疽,可與草烏、當歸、地龍等配合。黃連大苦大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外臺秘要》稱之為外科“療毒癰腫、濕瘡痰癢”的常用有效之品,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癰腫疔瘡等。桅子藥性苦寒,有瀉火解毒、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作用,外治熱毒瘡瘍,扭傷腫痛等有較好的療效。木鱉子藥性苦、微甘、涼,功效為攻毒療瘡、消腫散結,用于瘡瘍腫毒,乳癰,瘰癘,痔漏,干癬,禿瘡等。
本研究結果顯示,馬黃酊濕敷可以明顯提高本病的臨床療效,同時可以明顯改善患者VAS積分和腫脹消退率及隨訪三個月、六個月的Baird 踝關節(jié)評分及AOFAS 后足評分,各項指標療效均優(yōu)于對照1組及對照2組。骨折術后常規(guī)換藥是外科基本功,但常規(guī)換藥可能部分患者出現傷口的輕度紅腫和線結反應,此時如果加用酒精濕敷,可以減少紅腫和滲出,但常會導致治療周期的延長和術后6月踝關節(jié)評分不佳。
綜上,馬黃酊濕敷對踝關節(jié)骨折術后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具有明顯促進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張英澤.臨床創(chuàng)傷骨科流行病學[M].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2009:19-21.
[2]陳孝平,汪建平.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794.
[3]王新鳳,辛楊.馬黃酊的制備及使用方法[J].社區(qū)醫(yī)雜志,2011,9(11):19.
[4]Turner NM,Van de LeemputAJ,DraaismaJM,et al.Validity of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as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self-efficacy in resuscitation skills[J].Med Educ,2008,42(5):503-511.
[5]李林,聶志奎,高原.踝關節(jié)骨折的手術治療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1,49(1):157-158.
[6]Baird RA. Jackson ST.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part of the fibula with associated disruption of the deltoid ligament. Treatment without repair of the deltoid ligament. J Bone Joint Surg(Am) 1987.69:1347 .
[7]Kitaoka HB, Alexander IJ, Adelaar RS, et al. Clinical rating systems for the ankle-hindfoot, midfoot, hallux, and lesser toes. Foot Ankle Int 1994;15:349–353.
[8]韓思光.中藥熏洗治療踝關節(jié)損傷[J].中國民間療法,2010,18(6):16.
[9]胡永成.骨科疾病療效評價指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1129-131.
[10]張景波.中藥熏洗治療踝關節(jié)損傷后腫脹的療效觀察[J].特色療法,2012,20(10):24.
(收稿日期:2018-04-19 編輯: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