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日涵
不久前,美國宣稱要整合現(xiàn)有資源,設立一個專門的對外金融投資合作機構,對抗中國目前正在推進的“一帶一路”倡議。這也引來國際輿論的關注。隨著這一機構的一些細節(jié)被披露,我們可以對這一機構未來擔負的角色和其發(fā)揮的功能做出分析。
據悉,美國擬設立的這個機構被稱為美國國際開發(fā)金融公司,貸款上限為600億美元。這被認為是美國政府對抗中國在海外特別是在亞洲地區(qū)不斷上升影響力的重要策略之一。
就目前看,這一實體機構打算整合美國現(xiàn)有負責欠發(fā)達國家公共及私人資本事務的機構。按照美方的想法,這個機構和相應的投資引導法案如實現(xiàn)配合,就可通過中國投資無法做到的方式促進貧困國家的經濟發(fā)展。美方特意強調,該機構將重視與全球其他發(fā)展融資機構合作的能力。
美國負責籌組這一機構的相關官員直言不諱地將目標對準“一帶一路”,宣稱打算雇用當地員工,并以透明的方式促成資金流向私營部門,從而推動經濟增長。
盡管目前美國這一機構的功能還有很多不清晰和不確定之處,但是與“一帶一路”倡議相比,有一些態(tài)勢是清楚的。
首先,就資金規(guī)模而言,華盛頓整合而成的這一金融投資機構仍無法與“一帶一路”倡議相比。根據官方數據,截至2018年6月,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700億美元。而且,還呈現(xiàn)上升勢頭。
其次,美國的這種方式并沒有太多新意,與以往的發(fā)展金融機構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國際開發(fā)金融公司將擁有在海外進行股權投資的能力。所以,這一機構的出現(xiàn)更像是簡單拼湊而成,是美國短時間出手的一個“應急之舉”。
美國的綜合國力全球第一是毋庸
置疑的,它的影響力也遍布世界。但特朗普政府大力推行“美國優(yōu)先”政策,在全世界算計每一個合作伙伴,處處雁過拔毛,帶來的結果自然是“財聚人散”。
相較而言,“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在政策溝通、設施聯(lián)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與此同時,在六大經濟走廊、三大藍色海洋經濟帶建設上也有突出的進步。我們在對外合作的模式上不僅有“BOT模式”,也在嘗試“PPP模式”,多角度、多元化的合作讓“一帶一路”走得更穩(wěn)也走得更遠。
筆者認為,美國的構想略顯單薄,暫時難對“一帶一路”帶來太大沖擊。當然,若美國人的出發(fā)點是幫助全球經濟的發(fā)展,拋棄貿易保護主義,對于全球經濟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而言,這倒是一個好事情,我們歡迎良性的競爭。但如果只是“賭氣”“跟風”式的酸葡萄外交,是難以扎扎實實地做好事情的?!ㄗ髡呤侨A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