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琴
(山西西山熱電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21)
華能玉環(huán)電廠具有一臺100 MW的超臨界汽輪發(fā)電機組,此汽輪機組主要由上海汽輪機公司引進德國西門子技術產生的,擁有大約八級回熱抽汽。汽輪機由一個高壓缸、一個中壓缸、兩個低壓缸、兩個主汽調門以及兩個中亞調門等組成,使用了傳統的節(jié)流配汽方式,相較噴嘴配汽方式,此汽輪機結構更為簡單,且機組運行時各級別溫度變化范圍較小,可以有效適應負荷變化。但此機組在定壓運行時會出現較大的節(jié)流損失,降低了整個機組的運行效率,對此,本機組采用了補氣閥技術,改變了機組汽輪機的調頻能力,提升了其運行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機組在運行初期,一般會根據中壓調門進行全開位置處置,主汽調門在30%~35%范圍內進行開度區(qū)域工作[1]。
在對機組進行優(yōu)化實驗時應確定機組的經濟運行方式,找到最佳的機組工作負荷,確定負荷—主汽壓力曲線,之后確定最佳的優(yōu)化控制系統,進行機組經濟運行實驗,并在機組保持經濟運行效益的情況下調整機組性能。
華能玉環(huán)電廠汽輪機組采用“定—滑—定”的調節(jié)方式,根據德國西門子的設計理念可知,汽輪機組在較大負荷范圍內應保持全開模式,但實際運行過程中,汽輪調門經常無法保持全開模式,導致了節(jié)流損失問題。對此優(yōu)化試驗的第一步則是通過試驗確定經濟的運行方式,找到最佳的負荷—主汽壓力曲線,之后第二步則需要優(yōu)化控制系統,在滿足電網運行需求的基礎上實現經濟運行。在此期間不但需要考慮機組運行的經濟性,還需要滿足機組調節(jié)性能,比如機組一次調頻效果等,這樣才可以確定經濟且實際應用性較強的運行參數。
華能玉環(huán)電廠百萬千瓦機組要求保持500~1 000 MW的負荷變化范圍,在此負荷段下,汽機調門基本處于節(jié)流運行模式,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對此應將其作為汽機運行節(jié)能的可控項目。在綜合考慮百萬千瓦機組運行安全性與穩(wěn)定性要求的基礎上,將經濟尋優(yōu)試驗分為兩個步驟,一是各個負荷段應將調門保持在50%開度,觀察機組運行情況,記錄相關數據信息,之后在50%開度試驗的基礎上進行調門全開的試驗[2]。
具體試驗方法是在機組保持穩(wěn)定運行狀態(tài)時撤出一次調頻,確保機組運行鍋爐處于手動模式下,并逐步降低壓力定值,直至汽機調門處于50%開度。通過試驗可以得出汽輪機在50%開度下的熱耗率,之后綜合評價比較機組運行的經濟性與安全性,為修正控制參數提供參考依據。
汽輪機調門優(yōu)化試驗在2號機組上運行,持續(xù)了將近一個月時間,完成了500 MW、600 MW、700 MW以及800 MW幾個負荷點下的經濟尋優(yōu)試驗,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2號機組汽機調門優(yōu)化試驗
分析表1數據可知,在機組500 MW及以上的各個負荷點,隨著高壓調門開度的增大,機組經濟水平也相應提升,且調門保持100%開度時,機組處于最佳的經濟性,煤耗降低范圍在0.9~1.5 g/kWh,而若調門保持50%開度時,則煤耗降低范圍在0.5~0.9 g/kWh。試驗結果還表明,各個負荷點在調門開度不同時,機組運行穩(wěn)定,這說明增大調門開度后機組會安全運行。電廠4臺機組年發(fā)電量為200億kWh時,每年可以節(jié)省9 500~28 500 t煤,為企業(yè)節(jié)省了大量的運行成本,這表明調門優(yōu)化試驗可以幫助玉環(huán)電廠實現節(jié)能減排的目標,意義重大。
在完成各個負荷點的經濟尋優(yōu)工作后,還應修改負荷—主汽壓力的設定曲線,作為尋優(yōu)后的曲線。之后還應利用負荷變動試驗評估機組的負荷響應能力。修改曲線后,機組運行方式發(fā)生了較大改變,對此還應重新調試整個控制系統,確定運行方式是否符合電廠需求。
機組負荷穩(wěn)定在700 MW時撤出機組自動與一次性調頻自動,確保汽機處于初壓運行模式,之后將調門保持在50%開度,得到負荷—壓力曲線,如圖1所示。之后工作人員手動改變壓力定值,待機組平穩(wěn)運行后重新投入協調控制自動系統[3]。
圖1 調門50%開度下負荷-壓力曲線
為了掌握新曲線下原協調自動的控制性能,進行了700 MW→650 MW以及600 MW→700 MW兩種工況試驗。試驗發(fā)現,在原來參數下,壓力、汽溫以及負荷的變動較大,之后便進行調門50%開度下的系統優(yōu)化設計。首先,原設計鍋爐側煤以及水的動態(tài)增量面積近似長方形控制,隨著負荷率變化,煤、水、風等會進行等幅度調節(jié),如圖2所示。但調試發(fā)現,前期負荷變化力度較小,不適應華東電網的機組要求,對此重新調整動態(tài)前饋曲線,如圖3所示。其次試驗中應不斷對曲線進行微小修正,確保負荷穩(wěn)定時,調門開度保持在45%~55%之間,達到節(jié)能效果。再次分析討論補氣閥開啟導致的機軸振動問題,調整補氣閥開度為25%。最后在機組停機時離線修改補氣閥的邏輯回路。
圖2 原設計負荷變化前饋量變化曲線
圖3 調整后負荷變化時各前饋變化曲線
完成50%開度的調門優(yōu)化調整工作后,進行開度100%時調門的優(yōu)化控制工作,利用補氣閥進行調頻。當調門處于100%開度時,以下幾個問題無法自動調節(jié)。首先是調門保持全開時,需要完全依靠補氣閥增加通氣量,若負荷變化量不在設計范圍內時,將需要利用鍋爐燃燒調整負荷,此時負荷動態(tài)與靜態(tài)偏差較大,甚至還會因微調燃水比導致中間點溫度過高。其次是降負荷過程中,調門開度在67%~100%之間時,其屬于空行程,會延長負荷的滯后時間。最后是在達到負荷目標后,補氣閥長時間內不能全關。主要因為此階段補氣閥對壓力較為敏感,機組設計壓力與實際壓力之間的偏差會導致補氣閥無法關閉,對負荷產生了較大影響[4]。
對于上述問題應進行多次負荷擾動試驗優(yōu)化調整,以達到預期的調節(jié)效果。
1)高調門處于50%開度時,負荷具備優(yōu)良的響應能力,可以滿足機組的運行需求。
2)高調門處于100%開度時,負荷響應能力較差。
3)2號機組調門應保持50%開度,采用此開度下的負荷-主汽壓力曲線,在實際運行中檢驗機組調節(jié)能力,并進行完善與優(yōu)化。
4)盡快解決補氣閥開度增大導致機組軸振動變大問題,將補氣閥開度設定為25%,削弱補氣閥帶負荷能力。
5)機組在調門全開的模式下,需要完全依靠補氣閥對汽機進行負荷調節(jié),此時若需調節(jié)負荷大于最大連續(xù)運行負荷的10%,則會減弱機組的負荷調節(jié)相應力。
6)調門保持全開模式后,受主汽壓力的影響依然存在輕微波動問題,補氣閥長時間內會出現時開時關問題,以致影響了汽輪機的運行壽命及經濟性。對此,電廠還應設定相關試驗以有效解決此問題,以有效延長汽輪機的使用壽命。
在電廠運營與發(fā)展過程中,汽機組的控制工作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合理控制機組可以有效提高電廠的工作效率。通過實際案例證明了改變汽機運行方法可以對發(fā)電機組產生積極影響,不但優(yōu)化了機組的運行模式,且提高了機組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