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躍農
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各個戰(zhàn)場上繼續(xù)向國民黨軍隊發(fā)動凌厲攻勢,并相繼取得勝利。在這樣的形勢下,1948年4月30日發(fā)布的中共中央“五一口號”共23條,全面闡述了中國共產黨關于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重大方針、政策,代表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五一口號”是中國共產黨建立新中國的宣言書、動員令。五一口號的發(fā)布對中國民主政治建設和政黨建設的重大影響深遠至今,標志著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積極響應中共“五一口號”,公開、自覺地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建立新中國而奮斗,這在我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史上、在民主黨派發(fā)展史上、在多黨合作發(fā)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五一口號”第5條定乾坤
1948年4月30日,中國共產黨為動員全國各階層人民實現建立新中國的光榮使命,發(fā)布了紀念“五一”勞動節(jié)口號。中國共產黨通過其中的第五條——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薄拔逡豢谔枴钡?條播下了新中國新型政黨關系、民主政治建設和政黨制度建設的種子,預告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政黨制度的誕生。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等一系列具有開辟中國歷史新紀元的重大事件的發(fā)生,深刻地凸顯1948年“五一口號”的重大歷史意義。
中國共產黨的襟懷天下和1948年春解放戰(zhàn)爭局勢的發(fā)展,促使更多的民主黨派人士站到同中共攜手奮斗的堅定立場上來,愛國民主人士紛紛向中共中央建議,盡快成立全國政權機關,與國民黨的總統(tǒng)選舉相對抗。南洋華僑領袖陳嘉庚提議:解放區(qū)應緊急成立聯合政府政權機構,以對抗國民黨偽國大后的局面。民盟中央負責人沈鈞儒向中共中央提議:解放區(qū)應成立產生聯合政府的籌備機構,以號召國內外否認蔣介石偽總統(tǒng)。沈鈞儒希望中共考慮,可否由中共通電各民主黨派,建議召開人民代表會,成立聯合政府,或由各民主黨派向中共通電提出此項建議。陳嘉庚和沈鈞儒的主張,無疑代表了當時許多民主黨派、愛國民主人士的意見。
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的心聲,立即引起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的高度重視。1948年3月4日,毛澤東、周恩來致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委、組織部部長朱學范:“欣悉先生到達哈爾濱,并決心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為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的共同事業(yè)而奮斗,極為佩慰。我們對于先生的這一行動,以及其他真正孫中山信徒的同樣的行動,表示熱烈的歡迎?!?月6日,中共中央發(fā)表評論,表示愿意與民盟、民革等民主黨派“攜手前進”。4月27日,毛澤東寫信請劉仁轉告張東蓀、符定一,邀請他們及許德珩、吳晗等民主人士來解放區(qū)參加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代表會議,討論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和關于加強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合作及綱領政策問題。會議名稱擬為政治協商會議,開會地點在哈爾濱,時間在當年秋季。
中共中央“五一口號”的起草與正式發(fā)布,還緣于廖承志的一封“催問”電報。1948年“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快到了,當時新華社社長是廖承志,他正率隊駐扎在位于太行山深處涉縣的東西戌村,根據每年慣例,黨中央都要提出“五一口號”,他發(fā)了一封電報至西柏坡,請示中共中央:“五一”勞動節(jié)快到了,中央有什么重要政策決定通過“五一口號”來向全國發(fā)布?
廖承志的這封簡短來電,當即引起毛澤東和周恩來等中共中央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國民黨統(tǒng)治即將崩潰,一個獨立、民主、和平、統(tǒng)一的新中國即將誕生。該是通過“五一口號”對外公布共產黨人的政治主張、提出新中國政權藍圖的時候了。
毛澤東主席對“五一口號”第5條作重大修改
于是,由黨內筆桿子胡喬木撰寫,“五一口號”初稿應運而生,共24條?!拔逡豢谔枴背醺逅偷矫珴蓶|的案頭,他將目光停留在第5條“工人階級是中國人民革命的領導者,解放區(qū)的工人階級是新中國的主人翁,更加積極地行動起來,更早地實現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
逐條思考著“五一口號”,斟酌著這第5條的表述,毛澤東思緒萬千。1938年,毛澤東為延安《解放周刊》題寫了“堅持抗戰(zhàn),堅持統(tǒng)一戰(zhàn)線,堅持持久戰(zhàn),最后勝利必然是中國的”,把“統(tǒng)一戰(zhàn)線”作為奪取抗戰(zhàn)勝利的重要因素。1939年,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fā)刊詞》中將“統(tǒng)一戰(zhàn)線”作為中國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1944年8月17日,毛澤東提出建立聯合政府的設想,立即引起了國內外的強烈反響,各黨派各階層的代表人士紛紛集會,抨擊國民黨一黨專政,擁護中共提出的建立聯合政府的主張。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在周恩來的陪同下,到重慶與國民黨談判。10月10日國共兩黨簽訂了《國共雙方代表會談紀要》,雙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團結、統(tǒng)一為基礎……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zhàn),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經過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爭取民主的斗爭,國民黨當局被迫同意結束“訓政”,召開政治協商會議。1946年1月10日,有國民黨、共產黨、民主同盟、青年黨和社會賢達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開幕。但會議通過的五項協議墨跡未干,國民黨政府就公然撕毀協議,出動了30萬軍隊進攻中原解放區(qū)。1947年10月27日,國民黨政府宣布民主同盟等為“非法團體”,強令其解散。民主黨派期望國民黨實行民主的幻想徹底破滅。1947年人民解放戰(zhàn)爭轉入戰(zhàn)略進攻后,10月10日,毛澤東起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提出“聯合工農兵學商各被壓迫階級、各人民團體、各民主黨派、各少數民族、各地華僑和其他愛國分子,組成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打倒蔣介石獨裁政府,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共產黨堅持實行民主聯合政府主張,與國民黨的獨裁專制和倒行逆施形成鮮明對照,使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徹底轉向了中國共產黨。1948年1月,民盟領導人沈鈞儒等在香港召開民盟一屆三中全會,恢復民盟總部,宣布要與中國共產黨“攜手合作”。1月1日,國民黨民主派內部實行聯合,在香港正式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宣布贊成中共提出的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1948年4月25日,毛澤東致電在西柏坡的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等,通知即將在城南莊召開書記處會議,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就是“邀請港、滬、平、津等地各中間黨派及民眾團體的代表人物到解放區(qū),商討關于召開人民代表大會并成立臨時中央政府問題”。4月27日,毛澤東致信晉察冀中央局城工部部長劉仁,又對有關問題作了詳細說明。信中說,這個準備邀請各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來解放區(qū)召開的會議,“名稱擬稱為政治協商會議”。
現在,革命勝利指日可待,革命勝利之后我們還需要統(tǒng)一戰(zhàn)線,我們還要同各民主黨派團結合作,這必須使中共黨內同志有清楚認識,并且還要使民主人士完全清楚!毛澤東拿起筆來,將“五一口號”初稿第5條修改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五一口號”第5條的修改,表現了共產黨對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誠意和決心,預示著一種全新的政黨制度的誕生,奏響了中共與各民主黨派協商建國的華美樂章,標志著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團結合作即將進入嶄新時代。
革命者怎能自呼“萬歲”呢?毛澤東還將第23條“中國人民的領袖毛主席萬歲”劃掉。將第24條“中國勞動人民和被壓迫人民的組織者,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領導者——中國共產黨萬歲”改為“中華民族解放萬歲”。這樣,修改后的“五一口號”,一共23條。
毛澤東的這一改動,寓意極為深刻,體現了他的博大胸懷與高瞻遠矚,表現了他對中國革命進程的準確把握,對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革命進程中作用的清醒認識。毛澤東通過這一重大修改,代表中國共產黨向全國各階級、各社會階層的民主進步力量發(fā)出了協商共建新中國的號召。
毛澤東將修改好的“五一口號”首先征詢了在城南莊的其他領導同志的意見。之后,又親自打電話給在西柏坡的周恩來,征求黨中央其他領導同志的意見。周恩來回電表示完全同意毛主席的意見。
“五一口號”的發(fā)布得到熱烈響應
4月30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在晉冀察軍區(qū)所在地——河北省阜平縣城南莊召開(又稱城南莊會議),會議討論通過了經毛澤東修改后的《中共中央紀念“五一”勞動節(jié)口號》。當日,通過陜北的新華社正式對外發(fā)布,同一時間,新華廣播電臺也進行了廣播。5月1日,《晉察冀日報》頭版頭條刊發(fā)了“五一口號”。文章上方還端端正正地印著毛澤東側身頭像。明2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全文發(fā)表。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五一口號”發(fā)布當天,關起門來召開的南京偽國大閉幕,長衫馬卦總統(tǒng)和軍裝副總統(tǒng)在眾叛親離的衰敗氣氛中、形象滑稽地“宣誓”就職。
在中共中央發(fā)布“五一口號”的次日,即5月1日這天,毛澤東致函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李濟深和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務委員沈鈞儒,以協商的口氣具體提出了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的時間、地點、參會黨派和原則、實施步驟等,對“五一口號”第5條作進一步補充說明。信中說:在目前形勢下,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加強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相互合作,并擬訂民主聯合政府的施政綱領,業(yè)已成為必要,時機亦已成熟。國內廣大民主人士業(yè)已有了此種要求,想二兄必有同感。但欲實現這一步驟,必須先邀集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代表開一個會議。在這個會議上,討論并決定上述問題。此項會議似宜定名為政治協商會議。一切反美帝反蔣黨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均可派代表參加。不屬于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反美帝反蔣黨的某些社會賢達,亦可被邀參加此項會議。此項會議的決定,必須求得到會各主要民主黨派及各人民團體的共同一致,并盡可能求得全體一致。會議的地點,提議在哈爾濱。會議的時間,提議在今年秋季。并提議由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于本月內發(fā)表三黨聯合聲明,以為號召。
“五一口號”和毛澤東的這封信函,完整表達了中共對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加強同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無黨派民主人士團結合作的堅定決心和真誠意愿。
“五一口號”發(fā)布第二天,在香港的各民主黨派即集會討論,一致認為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建立民主聯合政府是中國“政治上的必須的途徑”,“民主人士自應起來響應”。
5月2日,李濟深、沈鈞儒與在港的各民主黨派代表歡聚一堂,對“五一口號”進行了熱烈廣泛的討論。5月4日,陳嘉庚代表新加坡華僑致電毛澤東,響應“五一口號”,希望早日召開新政協,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明5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李濟深、何香凝,中國民主同盟的沈鈞儒、章伯鈞,中國民主促進會的馬敘倫、王紹鏊,中國致公黨的陳其尤,中國農工黨的彭澤民,中國人民救國會的李章達,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的蔡廷鍇,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的譚平山和無黨派民主人士郭沫若,聯名致電毛澤東,響應中共“五一”號召,擁護召開新政協。同一天,他們還向國內各報館、各團體及全國同胞發(fā)出《響應中共“五一”號召的通電》,指出:中共“五一”號召“事關國家民族前途,至為重要。全國人士自宜迅速集中意志,研討辦法,以期根絕反動,實現民主。用特奉達,至希速予策進”。5月7日,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發(fā)表《擁護中共“五一”號召告臺灣同胞書》,稱“五一”號召“正切合全國人民目前的要求,也正切合臺灣全體人民的愿望”。號召臺灣同胞“趕快起來響應和擁護中共中央的號召”。5月8日,在港的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以《目前新形勢和新政協》為題,連續(xù)召開座談會。郭沫若、章乃器等十幾人發(fā)表演說,一致認為中共“五一口號”對于團結各黨派,動員廣大人民民主力量,促進革命勝利,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5月23日,民建在上海秘密舉行常務理、監(jiān)事聯席會議,通過了“贊成中共‘五一號召,籌開新政協,成立聯合政府。并推章乃器、孫起孟為駐港代表,同中共駐港負責人及其他民主黨派駐港負責人保持聯系”的決議。這個決議宣告民建放棄了最初成立時“不右傾、不左袒”的路線,選擇了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民建發(fā)展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里程碑。6月9日、13日、25日,中國致公黨、中國民主同盟、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分別發(fā)表響應“五一口號”的聲明。6月,在香港的各界民主人士柳亞子、茅盾、朱蘊山、胡愈之等125A,婦女界代表何香凝、劉王立明等232人,也相繼發(fā)表聲明,熱烈響應“五一口號”。
從6月起,在民盟中央的倡議下,以香港為中心開展了一場新政協運動,各民主黨派為準備召開新政協,紛紛舉行討論會、座談會,撰寫文章,貢獻意見,研究辦法,草擬各種方案,在當時,形成了一個為召開新政協獻計獻策的熱潮。
農工黨在1948年9月做出的《政治決議》中強調:“我們與中共不僅是今天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的革命戰(zhàn)友,而且是建設新中國的長期合作者?!笨偛吭诒逼降木湃龑W社,處于國民黨高壓統(tǒng)治之下,不便發(fā)表公開聲明,直至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才得以在報紙上公開發(fā)表《擁護中共“五一”號召暨毛澤東八項主張的宣言》。
總之,“五一口號”發(fā)布后,短短時間內,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海外華僑團體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紛紛以發(fā)表通電、聲明、宣言、告全國同胞書等方式,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并欣然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邀請和安排,克服重重困難,輾轉北上解放區(qū),共商建國大計籌建新中國。
“五一口號”成為重要歷史界標
1949年1月22日,到達解放區(qū)的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無黨派民主人士李濟深、沈鈞儒、馬敘倫、郭沫若、譚平山等55人聯合發(fā)表題為《我們對于時局的意見》的聲明,明確宣告:“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進行中,愿在中共領導下,獻其綿薄,貫徹始終,以冀中國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獨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國之早日實現?!?月27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沈陽發(fā)表《對時局的聲明》,強調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必須在中國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共領導下,才有不再中途夭折的保證”。這是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第一次明確地提出在政治上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這是中國共產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和策略所獲得的巨大成功。“五一口號”發(fā)布之后,中共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相互關系發(fā)生了歷史性改變。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對于“五一口號”的熱烈響應,具有非同尋常的重要意義,標志著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已經在政治上實現了從同情和傾向中國共產黨到公開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轉變,這種轉變是中共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關系的根本性、歷史性轉變,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在中國革命即將勝利的重要歷史節(jié)點,認同了中國共產黨的民主政治價值理念,心悅誠服地承認和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多黨合作發(fā)展史上的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歷史界標,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模式由此而初步奠定。
1948年8月1日,毛澤東電復香港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無黨派民主人士,要求他們迅速就新政治協商會議的時機、地點、何人召集、參加會議者的范圍以及會議應討論的問題等共同研討。從明開始至1949年8月,應中共中央邀請,經上海、香港黨組織周密安排,華北局、東北局密切配合,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華僑代表陸續(xù)從香港及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到達東北解放區(qū)的哈爾濱、華北解放區(qū)的河北平山縣李家莊,最后到達和平解放的北平古都,參與新政協的籌建工作。
1949年9月21日,由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團體、各地區(qū)、人民解放軍、各少數民族、宗教界、海外華僑及其他愛國民主人士的代表組成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開幕。新政協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正式確立,掀開了我國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的歷史篇章。
歷史昭示未來。“五一口號”標志著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公開、自覺地接受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標志著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堅定地走上了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的道路,標志著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和政黨制度建設揭開了新的一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各族人民包括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共同心愿,是歷史的必然。
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黨中央領導下,始終把握好“五一口號”的深遠歷史意義和重大現實意義,繼承和發(fā)揚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同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中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寶貴經驗,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進一步推動多黨合作事業(yè)蓬勃發(fā)展,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