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紅
摘 要 插圖對低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有效地使用插圖,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觀察、想象、表達等各種能力。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課文插圖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 低年級語文教學 課文插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現(xiàn)行低年級語文教材中,幾乎每一課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圖。這些插圖緊扣課文內容,色彩鮮艷、生動有趣,非常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極易引起低年級學生的興趣。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插圖作為一種寶貴的課程資源,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等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這些插圖往往被忽略或輕易帶過,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插圖的功能一般可分為裝飾功能、解釋功能和促進功能。所有課文插圖都兼具以上三項功能,只是對于某一幅具體的課文插圖來講,功能會有所側重。因此教師在深入解讀文本的同時,還應研究圖文關系,準確地把握插圖設置的目的和作用,抓住插圖使用的切入點和落腳點,并在教學中合理充分地發(fā)揮插圖的作用,促進語文教學。
1有效使用插圖,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低年級學生拿到語文課本后的第一舉動往往是去翻里面的圖片,覺得感興趣會再去讀讀文字。孩子這種與生俱來對直觀形象的喜愛,值得教師珍視。當學生開始閱讀這個故事,他們非常感興趣,因為他們自己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探索的力量,沉浸在文本之中!
2有效使用插圖,增強學生理解能力
當學生對課文的字、詞、句不理解時,結合插圖理解課文是最直觀有效的方法。它化抽象為具體,可以幫助學生化難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有效使用插圖,訓練學生觀察能力
低年級學生最常碰到的習作方式是看圖寫話,而我們發(fā)現(xiàn),善于觀察圖片、分析圖片的學生,其習作質量一般來說要領先于其他同學。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在低年級顯得尤為重要。日常的語文教學中若能常常滲透對課文插圖的觀察指導,久而久之,學生的觀察能力必定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如一年級下冊中有篇課文叫《棉花姑娘》,課文中有四幅插圖,前三幅為棉花姑娘生病向別人求助時的畫面,最后一幅畫的是七星瓢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在教學中,我有意引導學生,將前三幅圖和最后一幅圖作比較,請他們說說棉花姑娘生病時和健康時有什么不一樣。學生們仔細地比較著,不一會兒,他們就找出了許多不同點。這樣做并不是為了比較而比較,學生通過比較,不僅知道了棉花姑娘生病和健康時的區(qū)別,更為學生理解“蚜蟲的可惡”、“棉花姑娘對醫(yī)生的盼望”作好了鋪墊。
除了引導學生主動觀察圖片,我們還需要教給學生觀察圖片的方法。觀察景物圖,我們應該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人物圖,我們應該看清楚圖上有哪些人,他們分別在做什么。但這種方法的自覺養(yǎng)成,需要大量的看圖寫話實踐。如果能在語文課堂中給學生一些活生生的例子,相信對他們是有所觸動的。
就拿《秋天的圖畫》來說,課文描寫的是一幅美麗的秋景圖,課文的插圖準確地對應了課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學完了整篇課文之后,我請學生去插圖中圈一圈作者描寫的景物,并想想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很快,學生們便自己總結了,作者按照從右到左,從低到高的順序來描寫這幅圖的。于是,我便告訴他們,我們以后描寫風景,也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寫,這叫做有序。
4有效使用插圖,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文本不僅僅是課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語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關圖像等,課文中的有關插圖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圖是靜態(tài)的,反映的是某個瞬間的形象。要使畫面“活”起來,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畫,進行再造想象和創(chuàng)造想象,以補充畫面上的形象和情節(jié)。
比如《我要的是葫蘆》一課,學習伙伴的提示是: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呢?這個問題就是引導學生對畫面內容進行再加工。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種葫蘆人的表情、動作,學生們圍繞著“吃驚、不明白”給出了畫中人物的內心解讀。一幅靜態(tài)的插圖,有了內心語言的補充,人物形象便豐滿起來,真正走進了學生的內心。
5有效使用插圖,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小學低年級是學生語言發(fā)展最迅速的時期,但由于語言能力有限,表達時往往會過于簡單或雜亂無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大量的語言表達訓練。課文中的插圖繪圖精美,深受學生喜愛,因此是訓練學生表達的優(yōu)良素材。
課文《春雨的色彩》寫了三只小鳥爭論春雨是什么顏色的故事,讀完了故事,相信很多小朋友的心中,也有屬于自己的春雨的色彩。正好,課文的后面配了一幅田野的圖片。我請學生選擇幾種景物來仿照課文說一說,也可自己想象。于是,學生們出口成章,精彩無限。有的說:“春雨是綠色的。你們瞧,春雨灑在禾苗上,禾苗綠了。春雨淋到小樹上,樹葉兒也綠了?!庇械恼f:“春雨是黃色的。你們看,春雨落在迎春花上,迎春花黃了。春雨滴在郁金香上,郁金香也黃了。”
低年級的課文中還有很多插圖是多幅圖,展現(xiàn)了故事發(fā)展的過程和情節(jié),就像連環(huán)畫一樣,學生極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利用課文插圖進行講述。如《小熊住山洞》一課。課文相對較長,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要能夠有條理而且完整地復述出來,有一定的困難。如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掌握每幅插圖的意思(熊爸爸提議造房子——春天的森林——夏天的森林——秋天的森林——冬天的森林——大家感謝小熊一家),然后出示文中的六幅插圖,讓學生邊看插圖邊講述故事,降低了難度,學生就能夠比較容易地講述了,激發(fā)了一年級孩子學習的興趣、講述的興趣,培養(yǎng)了一年級孩子語言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