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法娟
摘 要 淮南大通“萬人坑”是日軍侵華罪證之一,是追思歷史、緬懷先烈、教育后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們將把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在行動上,在講好紅色故事中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奏響紅色傳承的時代強音?!崩斡浤且欢我蚵浜蠖ご虻臍v史,必將激發(fā)我們發(fā)憤圖強,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實現(xiàn)人民富裕,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關鍵詞 “萬人坑” 愛國主義 教育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剛剛過去的2017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中,中國人民通過艱苦卓絕的抗戰(zhàn),最終贏得了反日本法西斯斗爭的勝利。在中宣部新命名的41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中,我省淮南市大通“萬人坑”教育館、渡江戰(zhàn)役紀念館、王稼祥事跡陳列館(王稼祥故居)榜上有名?;茨鲜械拇笸ā叭f人坑”教育館成為我市首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第一部分:介紹大通萬人坑形成的歷史背景。
(1)日軍入侵。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1937年12月南京淪陷。日軍沿津浦鐵路北犯。1938年2月,侵占蚌埠、懷遠的日軍主力向淮南礦區(qū)進犯。2月5日,日軍高橋師團提固聯(lián)隊占領上窯,與淮南礦區(qū)中國守軍對峙。在洛河至北爐橋防御戰(zhàn)中,中國軍隊浴血奮戰(zhàn),國民黨二十一集團軍第三十一軍一三八師與日軍展開激戰(zhàn),斃傷日軍200多人。國民黨四十八軍先后在烏鴉山、東小山等處阻擊日軍,從2月初到6月初,在長達四個月的激烈戰(zhàn)斗中,國民黨軍隊與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英勇阻擊日軍,斃傷日軍近千人,迫使日軍數(shù)月無法推進。1938年6月4日,淮南淪陷。日軍占領淮南大通煤礦、九龍崗煤礦和淮南鐵路,推行“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策略,大肆掠奪煤炭資源。
占領淮南的日軍分兵駐扎上窯、洛河、大通、九龍崗、田家庵,在九龍崗設有警備司令部,大通、田家庵駐有憲兵隊、警備隊、礦警隊。日本憲兵隊、警備隊整天荷槍實彈,端著刺刀,牽著狼狗恣意橫行。為掠奪煤炭資源,鎮(zhèn)壓人民反抗,日軍在淮南煤礦修建了大量的軍事管制設施。僅“南公司”、“大兵營”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區(qū)域內,就修了13座碉堡,加上附近的日軍據(jù)點,共有碉堡30多座。礦場內外還設置了監(jiān)獄、刑場、水牢。日軍統(tǒng)治下的大通煤礦成了一座人間地獄。
(2)礦山淪陷。
淮南地處華東腹地,接近南京、上海,交通便利,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境內煤炭資源豐富。日軍占領淮南煤礦之后,急不可待地采用“以人換煤”的手段,瘋狂掠奪煤炭資源,實行“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在日軍統(tǒng)治期間,廣大礦工橫遭蹂躪,受盡欺凌,數(shù)以萬計的礦工和人民死于非命,淮南煤礦成了一座陰森恐怖的法西斯集中營。
①淪陷前的淮南煤礦。
淮南煤炭開采利用可上溯至13世紀初的南宋和元代,清朝末年開始規(guī)模開采。1909年商辦大通煤礦公司成立;1912年,淮南建成第一座現(xiàn)代化煤礦,年產煤炭1.4萬余噸;1929年9月,成立“華商大通煤礦股份有限公司”;1930年3月27日,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批準成立淮南煤礦局,建設淮南煤礦,局址設在九龍崗。淮南礦區(qū)有官辦淮南煤礦、商辦大通煤礦,生產規(guī)模擴大。1936年成立鐵路局,1937年7月,在淮南煤礦局、鐵路局基礎上改組為淮南礦路股份有限公司。日軍入侵以前,淮南礦路股份有限公司年產煤炭超過百萬噸。
②日軍侵占時期的淮南煤礦。
正當淮南煤礦快速發(fā)展的時候,日軍侵占了淮南煤礦。1938年9月,華商大通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通礦由日本“三菱飯冢炭礦”經營;淮南煤礦局的九龍崗礦由日本“三井礦業(yè)公司”經營。1939年4月19日,日本興亞院華中聯(lián)絡部與日偽政權將淮南煤礦、大通煤礦資產以現(xiàn)物出資,低價作股,設立“日華合辦”淮南煤礦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總部設在上海,淮南設“礦業(yè)所”,所長川口忠。
③日軍掠奪性開采淮南煤炭。
日華合辦淮南煤礦股份有限公司受日軍軍部直接操縱,是日軍掠奪淮南煤炭的工具。日本人所編《淮南炭礦案內》記載“公司使命就是在皇軍的庇護下,一面警備,一面采煤,同時準備應付國際局勢的突變,盡一切努力完成年產200萬噸煤炭的五年計劃,為東亞新秩序的建立作出貢獻”。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日本加緊對中國占領區(qū)的掠奪,確定15年內在中國開采煤炭2億噸?;茨系V業(yè)所所長川口忠據(jù)此制定《增產五年計劃》,擬將淮南煤礦產量從1939年的21.5萬噸,到1946年增至235.2萬噸。
為實現(xiàn)這一計劃,日軍瘋狂進行掠奪性煤炭開采,致使淮南煤炭資源、礦井生產能力遭受極大破壞,回采率不足40%。日軍占領淮南7年間,實際掠走煤炭428萬多噸,被毀棄煤炭資源竟達800多萬噸。
第二部分:大通萬人坑遺址的形成及開發(fā)保護現(xiàn)狀。
(1)大通萬人坑遺址的形成。
①抓募礦工。
日軍迫于侵略戰(zhàn)爭的需要,推行“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策略,極力掠奪煤炭資源,決心“盡一切努力完成增產五年計劃”。為了實現(xiàn)這個野心,不惜采取“以人換煤”手段,在既不增加設備,又不革新開采技術,單憑增加礦工數(shù)量和勞動強度來采煤。日本強行募集勞工的文件中記載:“隨著軍用煤炭需要量的激增,強行募集勞工,采取使勞工補充順利化為目標的方法,實為我社存在和發(fā)展的急務?!庇谑?,數(shù)以萬計的礦工殘遭迫害。
實施“以人換煤”策略,則需要大批礦工。為募集礦工,日軍采取騙、派、抓等手段。騙:就是采用欺騙手段,派出招工事務所去外地騙大批災民來礦采煤;派:就是采用派壯丁等派工手段;抓:就是日寇以“八路軍”、“新四軍”等罪名,把一批批中國人民抓來當勞礦工,充當日寇“以人換煤”的犧牲品。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41年到1945年,通過騙、派、抓等手段募集到淮南煤礦的勞工總數(shù)為70671人。
由于日寇亂采亂掘,悲慘礦難駭人聽聞。
礦工承受著日本監(jiān)工的酷迫害和漢奸把頭的無情壓榨,過著奴隸般的苦役生活。他們每天的高強度采煤勞動長達16個小時,使用原始笨重的手鎬,掌子面運煤靠人力抬筐,巷道運輸靠人力推車。采煤條件極其原始、簡陋,毫無安全保障,井下透水、噴火、片幫、冒頂、瓦斯爆炸等事故頻頻發(fā)生。1943年春天,大通礦井下西四石門發(fā)生瓦斯涌出,日本監(jiān)工逼迫礦工壘墻封井,把160多名礦工活活悶死在里面。
②血腥統(tǒng)治。
日本侵略者為了最大限度地開采煤炭,對淮南煤礦實行血腥的法西斯統(tǒng)治。日軍統(tǒng)治淮南的重要機構有警備司令部、憲兵隊、警備隊、礦警隊等。礦區(qū)內外碉堡林立,崗哨密布,整個煤礦籠罩著恐怖氣氛。日軍對淮南煤礦的統(tǒng)治十分嚴密。一是統(tǒng)治權全部掌握在日本人手里;二是實行多形式、多層次的統(tǒng)治體系;三是使用極其野蠻、殘忍的統(tǒng)治手段。日軍的血腥統(tǒng)治使淮南煤礦變成了一座壓迫、殘害礦工的集中營。
在日本監(jiān)工和漢奸把頭的統(tǒng)治下,礦工們過著非人的生活。超負荷的勞作,低劣的食品,殘暴的鎮(zhèn)壓,頻仍的礦難,奪走許多礦工的生命。1942年秋,傳染病蔓延,日軍在大通礦南設立兩處用蘆席搭成的“大病房”, 四周圍上電網,門口設有崗哨,將成百上千罹患疾病的老弱病殘勞工強迫至此。名為“大病房”,實為隔離區(qū),礦工稱其為“隔離所”。日本侵略者不予醫(yī)治,備加折磨,促其速死。礦工稱“進了隔離所,十有九不活。”“大病房”的礦工成批地死亡。日本侵略者強迫礦工組成拉尸隊,用筐抬,用繩索拖,用牛車拉,把尸體拋在南山一帶。
③萬人坑。
從大病房里拉出的礦工尸體和因勞累、礦難、饑餓、拷打等原因折磨致死的礦工尸體,被堆積在南山腳下,漫山遍野。1943年春,尸體上的積雪融化,氣溫升高,臭味難聞。日寇為掩蓋他們的滔天罪行,用刺刀逼著礦工挖了三個長20米,寬5米,深3米的大坑,把礦工的尸體扔進坑里,形成了白骨累累的“萬人坑”。據(jù)日偽檔案大大縮小的統(tǒng)計,僅1943年春,就有13000多具礦工的尸骨被拋在坑里。這里的每一寸黃土都浸透了中國礦工的血淚,每一塊青石都凝結了中國礦工的仇恨,每一根白骨都在控訴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行。
(2)開發(fā)保護現(xiàn)狀。
1968年,淮南市委、市政府和淮南礦務局研究決定對大通"萬人坑"等五點日軍侵華罪證遺址進行查證和保護。同年正式開館展示。
1986年,大通煤礦萬人坑、秘密水牢、碉堡水牢、窯神廟、站后碉堡等5處侵華日軍淮南罪證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大通萬人坑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5年,大通萬人坑教育館被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7年6月,大通萬人坑教育館被安徽省旅游局批準為國家2A級景區(qū)。
2010年,在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5周年之際,淮南大通"萬人坑"教育館被省政府命名為"安徽省國防教育基地"。
2011年3月,大通萬人坑教育館被安徽省旅游局評定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
2013年3月,大通"萬人坑"、秘密水牢、站后碉堡、日軍司令部、窯神廟、日軍地堡、日軍南宿舍碉堡、日軍彈藥庫等9處侵華日軍淮南罪證遺址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9月1日,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9周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zhàn)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其中,安徽省共有兩處,淮南市大通萬人坑教育館名列其中,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抗戰(zhàn)紀念設施、遺址”。
2017年4月,淮南市政府為淮南市大通萬人坑教育館采購侵華日軍淮南罪證遺址保護與展示利用規(guī)劃設計項目進行了投標。
第三部分:淮南大通“萬人坑”教育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
(1)銘記歷史。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淮南大通煤礦“萬人坑”是階級教育館,那是其歷史上最“輝煌”的一段時間,全國各地約1000萬人次到此參觀、吃憶苦飯、接受教育。
大通萬人坑教育館自1968年建館以來,接待國內外觀眾已達1300多萬人次。20世紀七十年代,《大通萬人坑》入選全國小學語文課本和初中英語課本,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廣泛影響。大通萬人坑是日軍侵華的罪證遺址,是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各地觀眾紛至沓來,在萬人坑前憑吊追思,深切表達對死難礦工的緬想,激發(f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愛國情懷。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繼承革命文化,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我們黨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有信念,有理想,日本軍國主義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使中國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災難?;茨洗笸旱V萬人坑是侵華日軍犯下滔天罪行的鐵證。
淮南大通‘萬人坑是日軍侵華罪證之一,是追思歷史、緬懷先烈、教育后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們將把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在行動上,在講好紅色故事中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奏響紅色傳承的時代強音?!苯裉欤谛碌臍v史起點上,牢記歷史也將使我們更加珍愛和平,讓我們高舉和平、發(fā)展的旗幟,為促進人類和平與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牢記那一段因落后而挨打的歷史,必將激發(fā)我們發(fā)憤圖強,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實現(xiàn)人民富裕,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