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巧梅,馮惠芳
(解放軍第一五三中心醫(yī)院婦產科。河南 鄭州 450000)
EMT屬于育齡女性的常見疾病,是由于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細胞種植于子宮內膜外導致的婦科疾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月經(jīng)異常、痛經(jīng)、性交疼痛以及盆腔包塊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臨床主要采用藥物及手術治療,以清除病灶、緩解癥狀,有生育要求、癥狀較輕的患者多采用藥物進行保守治療。本研究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EMT臨床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120例,均為2016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EMT患者,按照入院時間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年齡22~39歲,平均(29.15±2.31)歲;病程1~7年,平均(3.26±0.57)年;EMT分期為Ⅰ-Ⅱ期38例,Ⅲ-Ⅳ期22例。觀察組年齡22~39歲,平均(29.30±3.27)歲;病程1~7年,平均(3.31±0.55)年;EMT分期為Ⅰ-Ⅱ期39例,Ⅲ-Ⅳ期2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均知情同意。入組患者均符合EMT診斷標準[1],經(jīng)腹腔鏡檢查確診,入組前半年內無激素治療史,囊腫包塊直徑小于等于5cm,拒絕手術治療,并排除泌尿、生殖系統(tǒng)其他疾病及惡性腫瘤、嚴重原發(fā)疾病、本研究藥物禁忌癥者。
兩組均口服孕三烯酮膠囊(華潤紫竹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0020)治療,于月經(jīng)第1天及4天服用1粒,之后每周2次,1次1粒。
觀察組加用桂枝茯苓膠囊(江蘇康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50005),日3次,1次3粒。
兩組均連續(xù)治療3個月經(jīng)周期。
于治療前1天及治療3個月后1天,采用彩色超聲診斷儀(飛利浦HDI-4000)測定盆腔異位腫囊包塊直徑;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2]評估經(jīng)期疼痛,分數(shù)與疼痛程度呈正相關。
痊愈:盆腔腫囊包塊及局部體征消失,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顯效:盆腔腫囊包塊直徑減少大于50%,臨床癥狀顯著改善。有效:盆腔腫囊包塊直徑減少30%~50%,臨床癥狀減輕。無效:盆腔腫囊包塊直徑減少小于30%或無變化,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兩組療效比較。治療3個月后,對照組治愈2 1例、顯效15例、有效10例、無效14例,治療總有效率76.67%;觀察組治愈25例、顯效23例、有效7例、無效5例,治療總有效率91.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65,P<0.05)。
兩組治療前后異位腫囊包塊直徑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異位腫囊包塊直徑比較 (cm,±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異位腫囊包塊直徑比較 (cm,±s)
?
兩組治療前后經(jīng)期VAS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經(jīng)期VAS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經(jīng)期VAS評分比較 (分,±s)
?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治療期間均未見明顯藥物不良反應。
EMT的治療主要包括手術治療及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可直接切除病灶,但術后創(chuàng)傷較大,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較高,且保守性手術術后易復發(fā);藥物治療能夠使得異位內膜萎縮,但激素類藥物的大量服用容易引起不良反應,患者耐受性較低。
孕三烯酮為口服避孕藥,具有較強的抗雌激素活性及抗孕激素作用,可使子宮內膜及異位病灶細胞失活、退化,進而發(fā)生萎縮[3]。
EMT屬中醫(yī)“癓瘕”、“瘀血”范疇,發(fā)病機制為血液凝滯于胞宮致脈絡血管阻滯引起的氣血不暢。因此,中醫(yī)治療EMT以活血散瘀立法[4]。桂枝茯苓膠囊由桂枝、茯苓、桃仁、丹皮、赤芍組成,方中桂枝、茯苓可溫經(jīng)通脈、消瘀散血,為君藥;桃仁可破血散結、活血化瘀,為臣藥;丹皮、赤芍可活血行瘀、涼血散瘀,為佐藥[5]?,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桂枝茯苓膠囊具有炎性免疫調節(jié)功能,可抗炎抗氧化,同時還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huán);通過抑制血管內皮細胞表面受體與生長因子結合抑制分化功能阻斷血管內皮細胞增殖、分化、遷移,進而抑制新毛細血管生成;通過調節(jié)丘腦-垂體-卵巢軸系統(tǒng)功能改善卵巢功能[6]。中西藥聯(lián)合治療可以再抑制異位病灶細胞活性的同時散瘀通經(jīng)活血,促進包塊消失,提高療效,且中藥的聯(lián)合使用可減少西藥的服用劑量,降低西藥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EMT可有效促進異位腫囊包塊消失,緩解經(jīng)期疼痛程度,提高臨床療效,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