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靖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南京市江寧醫(yī)院神經內科 江蘇 南京 211100)
缺血性腦血管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內外科臨床疾病,近年來隨著老齡化的加劇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其病發(fā)率呈明顯上升趨勢,且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致死率,對患者生命安全已造成重大威脅[1]。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常見的致病原因為頸動脈和椎動脈狹窄性病變,傳統(tǒng)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效果一般,并發(fā)癥較多,近年來隨著血管內導管技術的成熟及介入材料的不斷研發(fā),血管內支架植入術日漸成為臨床主推的治療方法[2-3]。本次研究中,選擇我院自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血管內支架植入術在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擇上述時期的50例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22~69歲,平均年齡為(51.59±8.46)歲;血管狹窄程度(75.16±3.43)%;病癥類型: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6例,腦梗死7例,椎基底動脈狹窄12例。觀察組男11例,女14例;年齡24~70歲,平均年齡為(52.61±8.92)歲;血管狹窄程度(75.47±3.56)%;病癥類型: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7例,腦梗死6例,椎基底動脈狹窄1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血管狹窄程度、病癥類型方面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行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后,行經皮右股動脈穿刺,將動脈鞘置入,同時采用肝素抗凝。行主動脈弓上造影,將導管、導絲沿狹窄血管置入,根據患者狹窄血管實施血管球囊擴張術,通過造影確認原狹窄好轉后,將導管和球囊撤出進行再次造影,確認原狹窄好轉,手術結束后給予患者有效的術后清理,包括對穿刺點封堵和包扎,返回病房后定時為患者測量血壓、心率、脈搏等。觀察組實施血管內支架植入術,在局部麻醉條件下,行經皮右股動脈穿刺,將動脈鞘置入,同時采用肝素抗凝。此時針對患者狹窄長度、部位、側枝循環(huán)進行造影,而后在患者頸動脈內釋放保護傘,利用導絲定位支架,將狹窄部位全覆蓋,完成其他后續(xù)處理后關閉手術切口。
通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管狹窄程度、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平均住院時間評價患者預后效果;比較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采用SSPS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各項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經治療后,兩組患者血管狹窄程度、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平均住院時間均較治療前有較大改善,且觀察組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管狹窄程度、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平均住院時間(s)
表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管狹窄程度、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平均住院時間(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血管狹窄程度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平均住院時間觀察組(n=25) 治療前 76.84±3.56 16.51±2.53 6.68±0.91①治療后 14.92±2.13①* 3.92±1.61①*對照組(n=25) 治療前 76.42±3.59 16.43±2.62 11.06±1.23治療后 32.16±2.81①* 9.86±1.91①*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n(%)]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是一種臨床常見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發(fā)病率、致死率、致殘率均較高的特點,是當今社會廣泛關注的醫(yī)學熱點問題之一[4]?;颊呷舻貌坏郊皶r治療,極易引起缺血性腦卒中,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傳統(tǒng)臨床治療普遍采用動脈內膜切除術治療,但患者預后差、復發(fā)率高的缺點十分突出。血管內支架植入術是一種新型血管內導管技術,能夠明顯改善患者腦血流灌注,提高患者預后效果,降低患者術后復發(fā)率[5]。
本次研究中結果顯示,觀察組血管內狹窄程度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說明血管內支架植入術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血管內狹窄癥狀,修復神經功能缺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從而減少患者住院時間。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血管內支架植入術安全性高,利于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綜上所述,針對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實施血管內支架植入術,能夠明顯改善患者血管內狹窄及神經功能缺損癥狀,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效果顯著,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