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澎,于田強,朱 宇,陳定超,何 佳,許皆鈿,喬宏宇,李建蘭
(浙江省榮軍醫(yī)院泌尿外科,浙江 嘉興 314000)
雙J管作為一種支撐及引流材料,目前廣泛應用于泌尿外科疾病的臨床治療,它不但能夠解除尿路梗阻,促進碎石、膿液等異物的進一步排出,還能夠預防輸尿管狹窄、粘連等并發(fā)癥;但長時間留置雙J管亦會引起腰痛、尿路感染等相關并發(fā)癥,研究表明術后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與雙J管的長度、留置時間等相關[1-2]??紤]到并發(fā)癥的形成中機體因素也有很重要,本文依據輸尿管結石患者術前疼痛程度將其分為兩組,記錄他們雙J管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前瞻性的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
1.1一般資料:將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間,因輸尿管結石在我院行輸尿管鏡下碎石取石治療患者根據術前疼痛程度(VRS法)分成兩組,即微痛組(0~Ⅰ級)和劇痛組(Ⅱ~Ⅲ級)。微痛組45例:男31例,女14例;平均年齡(43.9±16.3)歲;結石大小(9.56±3.65)mm;下段結石28例,中上段結石17例;劇痛組:男35例,女17例;平均年齡(45.2±15.8)歲;結石大小(10.12±3.07)mm;下段結石31例,中上段結石21例。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排除標準:①有輸尿管損傷,如撕裂、穿孔等;②結石并發(fā)輸尿管息肉者;③術前并發(fā)尿路感染者;④碎石失敗或結石殘留;⑤糖尿病患者;⑥非輸尿管鏡下碎石取石者;⑦有泌尿系腫瘤者;⑧術前有腰酸腰痛或尿路刺激征病史者;⑨不能配合治療或沒有完成隨訪者。共96例入選。
1.2描述性疼痛程度分級法(VRS):0級:無疼痛;Ⅰ級(輕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無干擾;Ⅱ級(中度):疼痛明顯,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藥,睡眠受干擾;Ⅲ級(重度):疼痛劇烈,不能忍受,需用止痛劑,睡眠受嚴重干擾,可伴植物神經紊亂或被動體位。
1.3手術方法: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經水壓擴張輸尿管口后置入wolfF9.8輸尿管鏡,并在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取石,碎石后在斑馬導絲的引導下置入F6國產雙J管;再次進境確認雙J管位置合適(雙J管遠端恰好盤曲在輸尿管膀胱內),術后常規(guī)留置尿管3天,術后4周在丁卡因凝膠的尿道麻醉下經膀胱鏡或輸尿管鏡下拔出雙J管。
1.4收集數據:記錄他們術后留置雙J管期間出現(xiàn)的肉眼血尿、腰痛或側腹痛、尿路感染(尿常規(guī)白細胞>30個/HP)、尿路刺激征的情況。
1.5統(tǒng)計學方法:統(tǒng)計分析均在SPSS17.0上完成,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術后并發(fā)癥的比較:入選的兩組患者均滿4周拔管;前兩周,隨訪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尿路刺激征、肉眼血尿、尿路感染、腰痛或側腹痛的發(fā)生率相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后兩周,劇痛組患者出現(xiàn)腰痛或側腹痛的概率較微痛組增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OR=0.39),其余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比較,差異仍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2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的比較[例(%)]
并發(fā)癥微痛組(n=45)劇痛組(n=52)腰痛或側腹痛(例) 1~2周3 (6.67)8 (15.38) 3~4周10 (22.22)22 (42.31)①尿路刺激征(例) 1~2周28(62.22)32(61.54) 3~4周37(82.22)49(94.23)肉眼血尿(例) 1~2周41(91.11)50(96.15) 3~4周45(100)52(100)尿路感染(例) 1~2周15(33.33)21(40.38) 3~4周30(66.67)36(67.92)
注:與微痛組比較,①P<0.05
尿石癥(Urolithiasis)是臨床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具有慢性易復發(fā)的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疼痛是尿石癥患者最常見的臨床癥狀,常為絞痛,被認為是由結石運動導致痙攣、擴張、蠕動和阻塞從而刺激黏膜下神經纖維而產生,是結石與機體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疼痛程度與患者的體質以及痛域有很大關系。
雙J管作為一種支撐及引流材料,目前廣泛應用于泌尿外科疾病的臨床治療,它不但能夠解除尿路梗阻,促進碎石、膿液等異物的進一步排出,還能夠預防輸尿管狹窄、粘連等并發(fā)癥;但長時間留置雙J管亦會引起腰痛、尿路感染等相關并發(fā)癥,雙J管作為輸尿管支架,具有支架和內引流作用,現(xiàn)已成為泌尿微創(chuàng)外科不可缺的器材,碎石術后置入雙J管可以保證引流的通暢,減輕輸尿管的炎性反應和黏膜水腫,防止輸尿管狹窄和促進殘石的排出等作用[3-5]。但是留置雙J管在臨床上也帶來相關的并發(fā)癥,包括LUTS和腰腹部、尿路感染、血尿、管周結石甚至腎臟穿孔等[6-8];Byrne等研究發(fā)現(xiàn),留置雙J管期間80%的患者出現(xiàn)尿頻、尿急、尿痛、血尿及腰和恥骨上膀胱區(qū)疼痛[9];Joshi等臨床研究表明,留置雙J管后,76%的患者出現(xiàn)下尿路癥狀,80%的患者會導致嚴重排尿痛及腰痛癥狀[10]。筆者也在臨床中發(fā)現(xiàn),盡管雙J管的材質及治療過程相同,但其并發(fā)癥的癥狀及嚴重程度差異明顯,有些患者僅稍有異物感,有些患者卻非常痛苦,因此,考慮雙J管導致的并發(fā)癥除了與其材質、結構以及引發(fā)尿液逆流等有關,同時也是與患者的體質有密切關系。
本研究比較發(fā)現(xiàn),術后前兩周兩組患者的肉眼血尿、尿路感染、腰痛或側腹痛及下尿路刺激癥狀發(fā)生率相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后兩周兩組患者肉眼血尿、尿路感染、下尿路刺激癥狀發(fā)生率比較,差異仍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劇痛組患者的腰痛或側腹痛發(fā)生率較微痛組增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OR=0.39);表明術前疼痛劇烈的患者痛域較低,對異物刺激較敏感,留置雙J管后腰痛或側腹痛的出現(xiàn)的概率較高。
本試驗屬于前瞻性研究,缺乏文獻數據支持,對患者的體質評估目前缺乏客觀的衡量指標,因此,通過術前疼痛程度,側面反應患者機體對異物的耐受狀況;目前本試驗樣本量比較小,故需進一步延長臨床隨訪,擴大樣本量,取得更有說服力的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