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銘 ,張正文 ,戴傳昌 ,馬 杰 ,李 娟
(1.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整形美容科, 河南 開封, 475004;2.河南整形美容醫(yī)院,河南 鄭州,450000;3.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整復外科, 上海, 200000)
隨著對美的需求增加,現(xiàn)代人尋求手術整形也越來越多,鼻尖整形是整形外科常見手術[1]。過往鼻部整形中,以硅膠或膨體假體填充為主,均可以達到較好的整形效果,但隨著時間延長,排異反應、手感差等缺點也暴露越多,而自體軟骨因排異性小、成活率高、觸感真實等優(yōu)勢,在鼻部整形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中以鼻中隔軟骨及耳軟骨較為常見[2,3]。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討在鼻尖整形術中,應用自體鼻中隔軟骨及耳軟骨移植填充,其效果如何。
研究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進行鼻尖整形的患者80例,納入標準:合乎鼻尖整形適應癥[4],首次進行隆鼻手術,鼻通氣良好,自愿進行整形手術且研究知情;排除標準:嚴重自體排斥反應者,面部有毛囊炎、痤瘡等病灶,術前兩周內有抗凝藥物服用史,處于感冒等疾病期,審美畸形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把選入患者分為自體組與膨體組各40例,自體組與膨體組性別男/女[(4/35)和(3/37),P >0.05],平均年齡[(26.42±3.11)歲和(25.98±2.95)歲,P >0.05],鼻尖情況鼻尖圓鈍、低平/鼻尖低平、低垂/鼻尖畸形/其他[(18/14/5/3)和(17/15/4/4),P >0.05],兩組在性別、年齡、鼻尖情況比較上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自體組使用自體鼻中隔軟骨及耳軟骨進行鼻尖填充,手術前與患者溝通后,估測鼻中隔前角至預期鼻尖及鼻中隔尾側緣至預期鼻小柱尾側緣距離,根據(jù)患者鼻小柱長度、寬度及鼻尖高度設計取骨量,進行靜脈基礎麻醉及局部麻醉,1)取自體鼻中隔軟骨及耳軟骨備用[5]:修理鼻毛,對鼻孔、面部及耳廓皮膚進行消毒,給予局部麻醉,在鼻翼軟骨下作倒“V”型切口,剝離鼻翼、鼻翼軟骨和側鼻軟骨外側韌帶后,銳性剝離鼻中隔尾側,充分暴露鼻中隔軟骨,切取適量鼻中隔軟骨放入生理鹽水中備用;耳部術區(qū)局麻顯效后,于耳廓后行切線,剝離耳甲軟骨,避免耳甲軟骨前頗豐剝破,根據(jù)軟骨缺少量,于耳甲腔切取適量耳軟骨(通常2cm×(1.2~1.5)cm),放入生理鹽水中備用;2)手術填充:根據(jù)患者需要,鼻小柱支撐物及鼻中隔延伸物采用鼻中隔軟骨制成,鼻尖移植物采用耳軟骨制成(帽狀或盾狀);在鼻尖處行切開,沿著鼻翼軟骨和鼻背筋膜剝離,根據(jù)整形需求,將制好的鼻中隔延伸物置于患者鼻中隔尾端,進行軟骨縫合,固定;鼻尖移植物植于鼻尖,于超出頂端2mm左右處縫合固定;鼻尖低垂者,經(jīng)6-0尼龍線縫合鼻翼軟骨中間腳張開處,并縫于側鼻軟骨與中隔前角,從而使鼻尖上提;鼻尖上旋者將鼻翼軟骨外側腳表面軟組織充分剝離,使鼻翼軟骨松懈;確定好鼻尖、鼻背后,剝離鼻骨膜下假體腔隙,將雕刻好假體植入,并同鼻翼軟骨縫合固定;切口使用6-0尼龍線縫合,于術后24h使用凡士林紗布填充鼻腔,包扎固定5d,抗感染治療3~5d,1周左右根據(jù)情況進行拆線處理[6]。膨體組應用由聚四氟乙烯制成膨體假體進行鼻尖部填充,術后治療同自體組[7]。
①整形效果:采用三維激光掃描法[8],測量手術術前后兩組鼻長、鼻尖高度、鼻尖角(鼻尖上下小葉之間夾角)、左右鼻尖頂點間距。②美學達標率:統(tǒng)計術后兩組鼻尖高度、鼻尖角、鼻尖距、鼻尖突出度、鼻唇角符合美學標準率,其美學標準參考文獻[9,10]。③術后滿意度:術后半年,進行三方滿意度調查,比較兩組臨床醫(yī)生滿意度、患者滿意度及第三者滿意度。④并發(fā)癥:觀察兩組1年內并發(fā)癥出現(xiàn)情況。
鼻長、鼻尖高度等計量結果以(x ± s)列出,前后對照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對照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滿意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計數(shù)資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χ2檢驗,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手術后,兩組鼻長、鼻尖高度、鼻尖角、鼻尖距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且自體組鼻長、鼻尖高度、鼻尖角、鼻尖距改善水平與膨體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前后鼻長、鼻尖高度、鼻尖角、鼻尖間比較(x ± s,mm)
表2 兩組術后鼻尖高度、鼻尖角等美學達標率比較[n(%)]
表3 兩組術后三方滿意度比較[n(%)]
表4 兩組術后1年內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手術后,兩組鼻尖高度、鼻尖角、鼻尖距、鼻尖突出度、鼻唇角美學達標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手術后,兩組醫(yī)生滿意度、患者滿意度及第三者滿意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手術后,自體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0.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5.00%(P<0.05)見表4。
鼻子對面部美感起著關鍵作用,而鼻尖處于鼻部制高點,其形態(tài)直接影響鼻部觀感[1]。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美的要求提高及整形技術發(fā)展,鼻部整形術取得了較大進展,人們不僅要求手術能改善鼻部美觀程度,也要求手術對鼻部功能不造成不良影響,鼻尖由于其解剖位置等因素,是鼻部整形中最難的整形部位[11]。自體鼻中隔軟骨及耳軟骨較假體具有效果逼真、相容性好、易存活等多方面優(yōu)勢,且取材方便,適量切取對鼻部外形及功能沒有不良影響,在鼻尖整形中越來越受醫(yī)師及患者青睞[12]。
本研究結果顯示,手術后,兩組在鼻長、鼻尖高度、鼻尖角、鼻尖距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鼻尖高度、鼻尖角、鼻尖距、鼻尖突出度、鼻唇角美學達標率比較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醫(yī)生滿意度、患者滿意度及第三者滿意度比較無顯著差異;而手術后,自體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0.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5.00%,說明采用自體鼻中隔軟骨及耳軟骨進行鼻尖填充和膨體填充均能取得較好整形效果,且兩組效果相當,而自體組術后并發(fā)癥更少,與尹衛(wèi)東等[5]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采用的膨體假體是一種聚四氟乙烯材料,化學性質穩(wěn)定,有較高的柔韌性、可塑性和組織相容性,本身對機體無毒副作用,但由于其屬于外源性物質,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一定的排異現(xiàn)象,且聚四氟乙烯是一種多孔材料,若血液、細菌等殘留在材料中,容易引發(fā)感染。自體鼻中隔軟骨及耳軟骨可塑性及柔軟性很強,組織相容性極好,吸收率較低,不需要大量血液供養(yǎng),易成活,而且?guī)缀醪粫霈F(xiàn)移位情況;此外自體組織基本不產生排異反應,不會造成鼻尖部皮膚反復過敏、變薄,使假體外顯,而且采用自體軟骨術后真實感更強,觸感更好,可抵抗輕度外力,因此用在鼻尖整形效果好,相比膨體等外源性材料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更低,故自體組遠期效果更好。值得注意的是,鼻尖短患者,鼻中隔軟骨一般不長,需取部分中隔軟骨移到鼻中隔軟骨前端,作為向前延伸,但鼻中隔軟骨位置較深,選取操作復雜,過量取用會致鼻中隔塌陷,故往往難以取足量鼻中隔軟骨,而耳廓軟骨取用方便,半年內可再生填滿,不會造成耳廓攣縮、畸形,故通常截取部分耳廓軟骨輔助填充。鼻尖外形由軟骨支撐效果決定,本研究將耳軟骨雕刻成帽狀,可使鼻尖表現(xiàn)點更佳,雕刻成盾狀,可增強鼻翼軟骨支撐力,可針對性使用。為確保手術效果,在縫合鼻小柱撐桿前,采取26號針于正確位置先暫時固定,然后縫合,可以維持對稱性,否則鼻小柱可能傾斜;對鼻尖隆起要求更高時,可以3~5mm寬度從鼻脊開始墊起后縫合。
綜上所述,在鼻尖整形中應用自體鼻中隔軟骨及耳軟骨進行填充,能取得滿意整形效果,且具有取材方便、存活率高、排異反應小等優(yōu)勢,從遠期效果來看,其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更小,安全性更好,值得應用在臨床鼻尖整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