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繽 盧琦 許家銘 徐寒瑩
【摘要】帕金森?。≒D)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神經系統(tǒng)變性疾病。中醫(yī)屬于“顫證”、“振掉”等。西醫(yī)治療本病雖已有190多年的歷史,但治療方法單一,且副作用多。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對顫證的認識自古有之,近年來中醫(yī)藥在治療本病上療效顯著,且可延緩病情進展。本文將對近年來中醫(yī)治療帕金森的治療近況總結歸納,為中醫(yī)對帕金森的治療提供參考。
【關鍵詞】帕金森?。活澴C;中醫(yī)
【中圖分類號】R27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6.16..02
帕金森?。≒D)又稱為稱為震顫麻痹,是中老年人群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以中腦黑質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經元變性死亡為主要的病理改變。由此而引起紋狀體DA含量顯著性減少而致病。發(fā)病年齡多見于50歲以上,男性患病率稍大于女性。臨床主要表現為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和姿勢步態(tài)異常[1]。其病情隨時間延長而逐漸加重,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中醫(yī)稱本病為“顫證”、“顫震”、“振掉”等,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對本病的描述,古代醫(yī)家對治療本疾患有著獨到的經驗,多數醫(yī)家認為本病病位主要在腦,多與肺、肝、脾、腎相關[2]。現代醫(yī)家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升華,近年來中醫(yī)對于本病的治療臨床療效顯著,可延緩病情發(fā)展及減少西藥的副作用。本文概述如下。
1 病因病機
1.1 肝腎陰虛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諸暴強直皆屬于風”,闡明了風邪侵及人體為標,肝腎虧虛是本。孫一奎《赤水玄珠》言:“非寒禁鼓栗,乃木火上盛,腎陰不充,下虛上實,實為痰火,虛則腎虧”闡明氣血虧虛,筋失濡養(yǎng)而發(fā)病。陳建宗,黃晨[3]等認為本病常見于中老年,進入中老年后腎精逐漸虧虛,加上調養(yǎng)不當,久病耗氣,使更加匱乏,肝腎同源,終致肝腎俱虧的病機關鍵。胡玉英[4]認為該病多因攝養(yǎng)失調,腎精暗耗,而致肝腎俱虧,髓海失充,神機失養(yǎng),經脈肢體失主而發(fā)本病。
1.2 氣血兩虛
韓景獻[5]認為本病責之年老體弱,久病耗氣,氣虛則血無以生,故血虛,血虛則生風,而致震顫。徐金輝,倫九紅[6]等認為本病在老年時期發(fā)病率高,責之其年老病多,久病內竭氣血,氣血虛少筋脈失養(yǎng),終則虛風內動而得之。陳夢云,劉毅[7]提出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有言:“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故中年以后氣血衰半,氣主溫煦,血主濡潤,氣血兩虛,四末不榮,經脈失養(yǎng)發(fā)為本病。趙冠英[8]認為本病常見老年,年老則氣血虛,一則臟腑氣血陰液不足,筋脈失養(yǎng),一則陰虛不能斂陽,陽亢而化風,故發(fā)本病。
1.3 陽氣虛衰
趙楊[9]認為帕金森病的發(fā)生與陽氣虛衰有關,其中尤以腎陽虛關系更為密切?!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撈费裕骸瓣枤庹?,精則養(yǎng)神,柔則養(yǎng)筋”,腎陽虛衰,失于溫煦,筋脈失養(yǎng)而致頭搖肢顫,筋脈拘攣。李彬,馮毅[10]認為該病是由于陽氣虛衰,肢體失于溫煦而致?;颊邚闹心甑嚼夏?,體內腎精由亢盛逐漸衰減,陰損及陽,陽虛不能溫煦筋脈肌肉而致。孟毅,曹建春[11]認為陽氣為生命之根,陽衰是起病之源,陽氣漸衰,陰氣漸盛,該病多為陽氣虛弱,陰寒內盛所致。
1.4 肝風內動
張金生[12]教授認為進入老年后,身體腎精虛損,髓海衰減。因精血互生,“風氣通于肝”、“風盛則動”,肝體陰而用陽,風陽主動,肝陰的充足需要腎水的滋養(yǎng),若腎水不足以滋肝陰,致肝陰虧少,不能涵養(yǎng)肝木,陽無以制,陽亢化風,風動則顫。馬云枝[13]教授認為顫證其病位在筋脈,為肝風內動,筋脈失養(yǎng),與肝脾腎關系密切。久病之人肝脾腎氣漸虧,肝腎虧虛則水不涵木,引動肝風。王亞麗[14]認為該病本在腎精虧虛,標以肝風內動。肝在體合筋,肝臟氣血充盈,筋膜得肝臟氣血濡養(yǎng),則筋強體健,肝臟氣血不足,筋脈失養(yǎng)而生風,風勝則動,故發(fā)本病。
2 辯證治療
陳宏志,李靜蔚[15]等應用數據挖掘技術進行現代醫(yī)案文獻的統(tǒng)計分析,總結現代醫(yī)案中帕金森病的基本證候為5種:肝腎陰虛證、氣血兩虛證、陽氣虛衰證、痰熱動風證。李如奎教授[16]認為該病的治療應首重肝風,從毒論治,兼顧補虛。治療過程中要顧護胃氣,強健脾氣,強調胃氣稟盛是人體健康之源,多用調護脾胃的藥物,以助氣血生化直達病所。病久多夾郁,治療當輔以理氣疏肝之品。結合多年經驗創(chuàng)制以滋腎補肝、養(yǎng)陰止顫、疏肝理氣、清熱泄火的止顫湯。沈寶藩教授[17]總結多年臨床經驗,認為該病可分為、痰瘀互阻、肝腎不足、氣血兩虛五型。治則以平熄內風、祛瘀化痰通絡法貫穿始終。分別是清熱化痰、熄風止痙通絡,方用黃連溫膽湯加減;健脾化痰、熄風通絡,方用二陳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滋補肝腎、熄風通絡,方用大補陰丸加減;益氣養(yǎng)血、熄風通絡,方用八珍湯加減。王亞麗[14]教授治療上注重平肝熄風,補腎益精。巧用因時制宜,癥狀為著者以平熄肝風為主,用藥上柔肝與鎮(zhèn)肝并行,顫動癥狀緩解后則以益腎填精為主,以滋補藥與輸布藥并重,同時少佐活血解毒之品來清痰濁化瘀毒,清利與補益并行,以清利腦竅。
3 展 望
帕金森病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確定的疑難疾病之一。西藥治療雖見效快,但長期服用副作用不可避免?,F代中醫(yī)治療雖取得令人可喜的臨床療效,但近期治療效果欠佳,且中醫(yī)的證型復雜多變,辯證準確是中醫(yī)治療的重要前提,也會直接影響到治療的臨床療效。因此當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方式聯(lián)合用藥,方能展現中醫(yī)藥的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運動障礙及帕金森病學組.帕金森病的診斷[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6,39(6):408-409.
[2] 田亞振,張 靜,田永輝.帕金森病的中西醫(yī)治療現狀[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6,8(29):146-148.
[3] 陳建宗,黃 晨,李曉苗,奚淑芳.培補肝腎法治療帕金森病的研究思路及實踐[J].中國醫(yī)藥學報,2004,(11):687-688.
[4] 莫海珍,胡玉英,梁慧薈,等.益腎調肝解郁法治療肝腎陰虛型帕金森病抑郁的臨床研究[J].天津中醫(yī)藥,2018,35(1):11-14.
[5] 劉阿慶,成海燕,尚 磊,等.“益氣調血,扶本培元”針法治療帕金森病驗案[J].光明中醫(yī),2012,27(1):100-101.
[6] 徐金輝,倫九紅,徐月秀,等.益氣補血法對氣血兩虛型帕金森病中醫(yī)證候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11):82-83.
[7] 陳夢云,劉 毅.止顫顆粒對氣血兩虛型早中期帕金森病生活質量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雜志,2015,16(12):289-293.
[8] 李軍艷.趙冠英教授補腎活血法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研究[D].2009.1-102.
[9] 韋楚楚,馮 榆,陳 暢,等.趙楊溫腎養(yǎng)肝法治療帕金森病探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8,16(6):822-823.
[10] 李 彬,馮 毅.真武湯加減治療帕金森病32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6.13(11):73-74.
[11] 孟 毅,曹建春.從陽微陰盛論治帕金森病[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19):65-68.
[12] 楊 帥,李先曉,何 勇,等.張金生教授運用滋水涵木法治療帕金森病經驗[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7,13(16):81-83.
[13] 楊澤鋒,羅偉賢.馬云枝治療帕金森病醫(yī)案4則[J].新中醫(yī),2017,49(5):180-182.
[14] 胡龍濤,王亞麗.王亞麗治療帕金森病經驗[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5,42(11):2100-2101.
[15] 陳宏志,李靜蔚,何建成.基于臨床病案文獻的帕金森病中醫(yī)基本證候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6,31(8):3216-3219.
[16] 張凌凌,李如奎,李文濤.李如奎教授診治帕金森病經驗[J].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29(02):1-3.
[17] 王格林,劉 揚.沈寶藩教授證治帕金森病的臨床經驗[J].新疆中醫(yī)藥,2012,30(02):48-51.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