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慧霞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 廣州 510000)
血液腫瘤主要包括白血病、惡性淋巴瘤以及多發(fā)性骨髓瘤等,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難治性惡性病癥,死亡率較高。血液腫瘤的確診往往給患者帶來身心的巨大傷害,容易使患者出現(xiàn)如悲觀、恐懼和焦慮等負面情緒,對臨床護理質(zhì)量和護理工作的開展非常不利[1]。所以,需要加強對血液腫瘤患者的心理干預和心理疏導,本文主要探討心理干預對血液腫瘤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為減輕患者心理負擔、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提供合理的參考,詳細報道如下。
選擇2016年7月—2017年7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86例血液腫瘤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將其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3例。選入標準:(1)初中及以上學歷,(2)配合護理工作。排除標準:(1)有認知或者溝通障礙,(3)有精神疾病史。對照組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齡38—67歲,平均年齡(49.65±5.65)歲。病程范圍 3—12個月,平均(5.7±0.4)個月。觀察組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齡39—69歲,平均年齡(48.57±4.75)歲。病程范圍4—15 個月,平均(6.3±0.5)個月。此次研究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兩組患者在年齡、學歷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護理方式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并給予適當?shù)男睦磔o導。
1.2.2 觀察組護理方式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chǔ)上給予心理護理,包括:(1)與患者建立良好關(guān)系,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結(jié)合患者本身性格、文化水平等給予不同的心理疏導方案,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提前讓患者對后續(xù)治療情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2];(2)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積極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交流,用專業(y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操作,傾聽患者,贏得患者的的信任,用親切溫柔語言鼓勵以及安慰患者,觀察患者的情緒并應用音樂療法、放松療法消除患者的焦慮不安、恐懼等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3];(3)護士應主動介紹預后效果以及術(shù)后飲食知識和衛(wèi)生知識等注意事項,鼓勵患者發(fā)泄心理的苦悶,增加患者的歸屬感與信任感,使患者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4)給予患者更多的家庭支持,主動提醒患者家屬探視,提高家屬探視頻率,并對其家屬進行開展健康教育工作[4]。
(1)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 評分、SDS 評分以及 VAS評分,(2)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通過使用SPSS18.5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搜集的資料以及數(shù)據(jù)進行相關(guān)統(tǒng)計學分析,通過(x±s)表示計量資料的標準差,使用t進行檢驗,X2進行計數(shù)資料檢驗。當P<0.05時,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護理前,對照組與觀察組乳腺癌患者,在 SAS 評分、VAS評分以及 SDS 評分三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 觀察組在 SAS 評分、VAS 評分以及 SDS 評分三方面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三項評分的比較情況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5.34%)顯著高于對照組(72.09%),兩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細情況見表2。
血液腫瘤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并發(fā)癥多、治療效果欠佳且復發(fā)率高,臨床上以化療為主要治療方式?;颊咴谥委熯^程中大多會出現(xiàn)不安、交流、抑郁等心理,不僅影響到臨床效果,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臨床護理質(zhì)量和護理滿意度[5]。本次研究表明,給予系統(tǒng)性心理干預護理后,觀察組在 SAS 評分、VAS 評分以及 SDS 評分三方面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5.34%)顯著高于對照組(72.09%),兩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對血液腫瘤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可明顯緩解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從而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幫助其盡快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