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洋
(陜西省結核病防治院內七科,陜西 西安 710100)
我國為肺結核高發(fā)國家,是由結核病菌引起的傳染病[1]。本次研究選擇90例肺結核患者分組應用不同護理措施進行對比研究,其中增加心理護理干預組效果更為理想,現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選擇2015年5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肺結核患者設定為研究對象,經病理檢查和細菌學檢查均確診為肺結核,所有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分組研究,根據雙盲法,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分別為45例肺結核患者。其中對照組男29例,女16例;年齡18~76歲,平均(39.8±7.5)歲;觀察組男30例,女15例;年齡17~76歲,平均(41.6±6.8)歲;2組性別、年齡等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組患者均給予卷曲霉素、莫西沙星治療,配合加氯化鈉注射液肌肉注射。其中對照組治療過程中配合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根據醫(yī)囑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執(zhí)行各項護理操作。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干預措施如:①認知護理。護理人員為患者發(fā)放宣傳手冊,播放視頻等方式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的講解,加深患者對肺結核疾病的了解,糾正認知上的錯誤,從而做好心理準備接受長期用藥治療,保持平穩(wěn)心態(tài)利于治療依從性的提高。②行為護理。護理人員為患者制定有針對性的飲食計劃,從而幫助患者克服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在飲食中注意加強奶、蛋和青菜類補充,規(guī)范日常衛(wèi)生習慣,忌隨意吐痰和對別人打噴嚏等行為。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注意加強體育鍛煉,以此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更好的遵醫(yī)囑用藥。③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變化情況,按照患者心理狀態(tài)實施個性化心理疏導,以此幫助患者放松心理,疏導內心消極情緒,可以幫助患者面對現實,及早接受現實接受治療和護理干預。指導患者日常通過看電視和聽音樂等方式將注意力轉移,以此緩解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家屬要鼓勵患者主動與社會融合,建立人際關系,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例如:戴口罩等,以此控制病菌的傳播,更利于患者與他人間的正常交際,幫助患者建立康復的信心,利于疾病轉歸和康復。
觀察并記錄2組肺結核患者的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tài)變化情況及肺結核治愈率。焦慮、抑郁心理評分根據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完成[2],HAMA分為嚴重焦慮(29分以上)、明顯焦慮(14—29分)、肯定焦慮(7-13分)、無焦慮(7分以下);HAMD分為嚴重抑郁癥(35分以上)、肯定抑郁癥(20-35分)、可能有抑郁癥(8-20分)、無抑郁(8分以下)。
使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以
P<0.05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2組心理狀態(tài)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焦慮、抑郁心理狀態(tài)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2組心理狀態(tài)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2組心理狀態(tài)變化情況
觀察組肺結核治愈率95.56%高于對照組62.22%;2組治愈率對比有顯著差異,x2=15.0111,p=0.0001,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肺結核臨床是一個慢性的發(fā)展過程,患者臨床會表現出低熱和乏力等著癥狀,有些患者還會有咳嗽和咳血等呼吸系統癥狀表現,只有及早治療,給予聯合化療藥物、指導規(guī)律長期堅持用藥,才能取得理想療效[3]。大多患者不能堅持用藥治療,還會出現心理問題,使患者的治療與康復受到很大影響。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前2組心理狀態(tài)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焦慮、抑郁心理狀態(tài)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與他人研究相符[4]??梢?,心理護理對肺結核治療干預效果確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對肺結核知識的認知,從而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提高疾病臨床治療效果。